首頁 > 史學文史 > 夷陵之戰時蜀漢與東吳發生戰爭,曹丕爲何沒有乘機進攻?

夷陵之戰時蜀漢與東吳發生戰爭,曹丕爲何沒有乘機進攻?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了一次大規模戰役,史稱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公元221年,劉備親自率領5萬大軍征討東吳,孫權令陸遜率軍迎戰,雙方對峙在夷陵地區,最後以劉備的全軍覆沒而告終,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戰”。這場戰爭之後近40年,三國之間的疆域基本保持不變,三國局勢出現穩定的對峙。因此,夷陵之戰也被認爲是前後三國的分界點。

對於夷陵之戰,一直存在許多爭議,比如,劉備的目的到底是爲了給關羽報仇還是收復荊州?比如,劉備出征時爲什麼不帶諸葛亮同行?比如,諸葛亮爲什麼不勸阻劉備的東征?當然,最大的爭議還是曹丕,對於曹魏來說,當南邊的蜀漢和東吳發生戰爭時,正是渾水摸魚的良機,爲什麼曹丕自始至終都沒動靜?

夷陵之戰時蜀漢與東吳發生戰爭,曹丕爲何沒有乘機進攻?

如果站在上帝視角,當然可以罵曹丕沒有遠見,可是劉備在長江流域一等就是一年,曹丕哪知道他到底是想打還是不想打?從公元221年7月開始,蜀軍就向東開進,到了公元222年2月,劉備已經進入猇亭,可是隨後又待了4個月。在這一年的時間裏,蜀軍行軍速度非常緩慢,雖然也攻下了數城,但都是吳軍主動退讓的。

從上帝視角來看,劉備想要報仇,想要收回荊州,這仗一定得要打,兩支軍隊也像乾柴烈火,隨時都可能爆發。可是站在曹丕的角度來看,兩支軍隊已經對峙了近一年,他實在不清楚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雙方到底是打還是不打?這種情況下,三方關係保持微妙的平衡,誰如果先打破這種局勢,極有可能陷入被動局面。

夷陵之戰時蜀漢與東吳發生戰爭,曹丕爲何沒有乘機進攻? 第2張

襄樊之戰的失敗,不僅讓劉備丟失了荊州,也因此引發了益州局勢的不安定。劉備需要收復荊州,而且迫在眉睫,於是他率先動手了,這也讓他成爲三方博弈中最先出局的一個。如果曹丕先沉不住氣出兵南下,結果極有可能劉備會停手,在一旁坐山觀虎鬥。或許,這纔是劉備出兵東吳的初衷。

從結果來看,曹丕並非不想渾水摸魚,而是在等最佳時機,希望劉備和孫權大戰三百回合,然後在關鍵時刻出手。令曹丕鬱悶的是,雙方要麼對峙一年不動手,要麼一動手就結束,完全不給曹丕反應時間。以當時信息傳播速度來看,劉備兵敗後三個月,曹丕就多路出兵,由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