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古代戰役 > 什麼是乙未事變?背景如何?

什麼是乙未事變?背景如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乙未事變(朝鮮語:을미사변)又稱王城事變、閔妃弒害事件,是指1895年10月8日(農曆乙未年八月二十日)朝鮮王后閔氏(明成皇后)在漢城(今首爾)景福宮被日本浪人謀殺的歷史事件。這次事件由日本駐朝鮮公使三浦梧樓策劃,並有部分朝鮮人協同參與。乙未事變的緣起是日本人謀求重振在朝鮮的優勢地位,因此暗殺了親俄排日傾向的明成皇后。事後日本雖在朝鮮重建親日政權,但由於掩蓋工作不力,使事變真相披露,引起國際輿論的譴責和朝鮮人民的反抗。俄國亦趁虛而入,激化了日俄矛盾。乙未事變歷來爭議很大,至今衆說紛紜

什麼是乙未事變?背景如何?

在世界近代史上,朝鮮半島一直是各大國爭奪的重點地區,乙未事變也是朝鮮半島大國競爭的必然結果和重要體現。1895年,朝鮮的原宗主國——清朝在甲午中日戰爭中被日本打敗,日本得以控制朝鮮。日本在甲午戰爭期間,後將原先執政的親華的朝鮮王妃——閔妃趕下臺,扶植以金弘集爲首的朝鮮親日政權,實行“甲午更張”,表面上是要幫助朝鮮實現近代化,實則加緊對朝鮮的控制,着手實施將朝鮮變爲“保護國”的措施,朝鮮的民族危機日益嚴重。

日本在朝鮮和中國東北的擴張,引發了俄羅斯帝國的不滿。沙皇俄國早已對朝鮮垂涎三尺,而日本對朝鮮的覬覦妨礙了俄國在遠東地區的擴張。俄國開始對日本強力反彈,先是發起“三國干涉還遼”,逼迫日本將《馬關條約》中清朝割讓的遼東半島歸還清朝,然後通過其駐朝公使韋貝爾開始了對朝鮮政治、經濟的滲透,日俄兩國在朝鮮的對立和傾軋逐漸加劇。

朝鮮統治階級內部的鬥爭,成爲了日俄兩國爭奪朝鮮的前臺戲。當時朝鮮雖然由親日政權控制,但失勢的閔妃並不善罷甘休。閔妃集團原來在清朝控制時期,就有親俄的傾向,比如兩次朝俄密約事件等,到了甲午戰爭中清朝勢力被日本逐出朝鮮,閔妃對清朝完全失去了依附的信心,又看見俄國在三國干涉還遼事件中對日本的威懾力,便徹底投向俄國,準備引入俄羅斯的勢力來牽制日本。閔妃成立了貞洞俱樂部,以召開宴會爲名聯絡和拉攏俄國爲首的西方各國駐朝公使;同時糾合朝中的反日大臣,如李範晉、李完用、樸定陽、沈相薰、安駉壽等,重新形成一

什麼是乙未事變?背景如何? 第2張

股強大的政治力量,稱爲“貞洞派”,伺機奪回政權。閔妃常對人說:“日本人和閔氏勢不兩立,就是丟失若干土地給其他國家,也要報日本這個仇。俄羅斯是世界的強國,日本不能相比,而且有保護君權的條件,可以依賴。” 1895年5月,閔妃利用親日派內部金弘集和樸泳孝的不睦,支持內部大臣樸泳孝,迫使內閣總理大臣金弘集下野。隨後,1895年7月6日(農曆乙未年閏五月十四日),閔妃在俄國公使韋貝爾的協助下,以樸泳孝謀殺閔妃爲由,發動宮廷政變,解散親日內閣,趕走樸泳孝,建立了以貞洞派爲核心的親俄政府,又一次掌握政權。

起初,在三國干涉還遼發生和閔妃勢力擡頭時,日本對朝鮮採取的是以退爲進的懷柔政策(即所謂“文治主義”)。1895年6月4日,日本伊藤博文內閣決議對朝鮮實施“不干涉政策”,6月7日,在朝鮮不可一世的日本公使井上馨歸國,研究對朝政策。他在日本滯留期間,做出兩項重要決定,都與後來的乙未事變有着莫大的關聯。第一件事是贈給朝鮮300萬日元,藉以收買朝鮮王室。7月2日,井上馨提出了這項建議並極力主張,但日本朝野均不贊同,井上馨甚至以辭職相要挾,要求通過這項建議。7月11日,日本內閣終於同意井上馨所謂300萬元“寄贈金”的主張,但必須付諸8月召開的臨時議會討論通過方可實行。 1895年7月14日,井上馨回朝鮮續任,7月21日抵達朝鮮首都漢城(今韓國首爾),4天后與其夫人謁見朝鮮君主李熙(朝鮮高宗)及閔妃,“驟改前態,以溫言和氣對遇韓人”。 井上馨採取“宮中政略”,給高宗進獻了價值6000元的禮物,井上夫人給閔妃進獻了價值3000元的禮物,並在高宗和閔妃面前大談日朝友好,並承諾贈與朝鮮300萬元,其中100萬元歸王室,其餘錢用於鋪設京仁鐵路。閔妃似乎也緩和了對日本的態度,強調當年她主張對外開放、在簽訂《江華條約》前後穿針引線的作用。 但是,臨時議會宣告取消,日本政府拋棄了寄贈金的計劃,井上馨的300萬元承諾成了空頭支票,日本在朝鮮的處境更加尷尬。這也使閔妃更加親俄排日,繼續排擠魚允中、俞吉濬、金嘉鎮等親日大臣,還準備赦免在甲午更張時獲罪的閔泳駿等閔氏族人並委以重任,甚至計劃將咸鏡道某港口租借給俄國。 寄贈金計劃的失敗標誌着日本對閔妃懷柔政策的徹底破產。

什麼是乙未事變?背景如何? 第3張

井上馨在日本所做的另一件事就是推薦右翼軍人——三浦梧樓出任朝鮮公使。三浦梧樓是一個堅定的“國權主義者”,屬於日本軍國主義對外強硬派,同時他又是預備役陸軍中將,是典型的軍人作風,沒有任何外交履歷和朝鮮問題的經驗,就是這樣一個人,在日朝關係如此微妙的時刻,被井上馨薦舉爲駐朝公使並得到日本政府的同意,是大大出人意料的。另外,日本右翼勢力的呼籲也是三浦梧樓出任駐朝公使的一個重要因素。 三浦梧樓被薦舉是在樸泳孝事件發生以後的事,開始他以“本人是一名軍人,不懂外交” 爲由推辭,其後在7月11日向政府提出了對朝三條方案,要求政府選擇,第一是日本獨自支配朝鮮,第二是日本與他國共保護朝鮮,第三是與日本與俄國分割佔領朝鮮,並且他認爲第一條方案“最公明正大”。 但是日本政府沒有給他明確的答覆,於是他又拒絕出任駐朝公使,後來他與內閣達成了某種妥協,於1895年7月19日接受了駐朝公使的任命,8月17日正式下達委任狀。日本政府究竟採納哪條方案不得而知,但從後來發生的乙未事變來看,應該是第一條無疑。 而三浦梧樓任駐朝鮮公使,說明日本政府已經放棄懷柔政策,決定對閔妃採取強硬措施。

300萬元寄贈金和三浦梧樓出任公使都是乙未事變前夕的重要背景,這兩者與乙未事變之間的關係,可以從1895年9月5日井上馨向政府的一份電報中的一句話窺見:“本件(寄贈金之件)早就向朝鮮國王和王妃允諾過,如果此事得不到落實,將會使後任者(三浦梧樓)無立足之地。” 這句話暗示瞭如果日本的懷柔政策破產,那麼三浦梧樓將可能根據事態變化採取非常手段。而這兩個舉措都是井上馨做出的,甚至在三浦梧樓抵達朝鮮(9月1日)後過了17天,井上馨才離開,這麼長的交接時間是極不符合外交慣例的,而他走後僅過20天就發生了乙未事變。所以當代韓國史學界許多學者都認爲井上馨與乙未事變脫不了干係,而崔文衡等韓國曆史學家更是指出井上馨纔是乙未事變的主謀。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