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行刑爲何要選在午時三刻?竟爲了避免鬼上身

行刑爲何要選在午時三刻?竟爲了避免鬼上身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7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各位看官在看古裝劇或者讀明清小說的時候,是不是對某個情節特別熟悉。當某人犯罪,判官扔簽定罪,大喊道:明日午時三刻拉出菜市口問斬!

各位有沒有疑惑,爲什麼問斬都選在“午時三刻”?

行刑爲何要選在午時三刻?竟爲了避免鬼上身

網絡配圖

我們先來說說午時三刻是現在的哪個時間段,“午時”大概是現在中午11點至下午1點之間,“午時三刻”大概正午十二點左右。學過地理的大家都知道,中午時太陽掛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陰影最短的時候。

現代我們稱爲迷信的東西,在古人的眼中那是深信不可疑的,中國五行八卦陰陽之說也可以說是智慧的結晶,鬼神之說在古人眼中更是不可懷疑和褻瀆的,當然也有提出另一論調者比如王充的《論衡》就宣揚人死如燈滅。

正是基於古人深信鬼神之說這一點,所以在問斬罪犯的時候也要考慮這些東西。午時三刻,在古人看來是一天中“陽氣”最盛的時候,可以阻擋一切鬼神。

行刑爲何要選在午時三刻?竟爲了避免鬼上身 第2張

網絡配圖

古代人們將殺人砍頭之事看作“陰事”,他們認爲被砍頭的人會化作鬼混來糾纏判官、監斬官和劊子手,如果是被冤死的人更會化作厲鬼來糾纏這些人。所以官員們都選擇在陽氣最盛的時候行刑,這樣陽氣可以壓制鬼魂,使其不敢出現。

歷史上是不是真的規定在午時三刻行刑呢?雖然歷史上沒有明確規定午時三刻,但是透過行刑的時間月份等,或許還真有些眉目。

唐宋法律規定,每年從立春到秋分,以及正月、五月、九月,大祭祀日、大齋戒日,二十四節氣日,每個月的朔望和上下弦日、每月的禁殺日(即每逢十、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廿三、廿四、廿八、廿九、三十)都不得執行死刑。而且還規定在“雨未晴、夜未明”的情況下也不得執行死刑。

行刑爲何要選在午時三刻?竟爲了避免鬼上身 第3張

網絡配圖

其他時間暫且不表,單單說一下爲什麼在“雨未晴、業未明”的情況下不得執行死刑,或許這也有夜間與下雨天陰氣較重的原因吧。

當然,古代行刑並未規定午時三刻,但也規定了一定的時間,比如唐朝規定,只能在未時到申時這段時間內(今下午1點到5點之間)行刑。

當然,午時三刻或許是後代杜撰,我們只當瞭解歷史聽聽罷了,這只是一種迷信的說法……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