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古代行刑爲何一定要在“午時三刻”?

古代行刑爲何一定要在“午時三刻”?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行刑爲何一定要在“午時三刻”?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讀,接着往下看吧~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在觀看古裝影視劇的時候,裏面的犯人執行死刑的時間都會選在午時三刻,這幾乎是默認的行刑時間,很多人都不明白爲什麼會選這個時間,難道就不能換個時間嗎?當然不行,這個行刑的時間點有着特別的深意,說出來可能有點迷信,但同時也有那麼點道理。

古代行刑爲何一定要在“午時三刻”?

古代人做什麼都喜歡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其中天時非常重要,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情,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行刑這件事情也不能隨隨便便選個時間,而是需要天時來輔助,才能順利地完成。

對劊子手來說,動手行刑是件非常損陰德的事情,殺戮太多可能會讓自己死後沒有好的待遇。古代人信奉鬼神,認爲人死後還是會在另外的世界存在或者投胎轉世得到新生,而投胎的標準就是看活着的時候是做善事還是做惡事。爲了化解劊子手的厄運,就得依靠上天來調和。那就是在最合適的時間做這件事情,而這個最合適的時間就是午時三刻。爲什麼選這個時間呢?古代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是爲了顯示法外的人情,讓犯罪之人減少痛苦。因爲中午是除了晚上之外,人最困的時候,這個時間人會感到昏昏欲睡,注意力沒那麼集中。而在這樣的狀態下行刑,可以讓犯人減少一些痛苦,在昏睡間這一刀就過去了。這也算是站在犯人的角度來考慮,體現了嚴酷的刑法背後還存在一絲的人道主義。正如古代被宣佈砍頭的犯人,在行刑之前會享受到一頓斷頭飯,極其豐盛,是爲了讓他們上路的時候可以吃飽喝足,從而走得更加舒服。這也同樣是給犯人一絲安慰,讓恐懼的心理得到一絲安撫。

第二種,是關於鬼神的說法,是爲了壓制犯人死後的陰氣。因爲古代有陰陽之說,人死之後就會進入陰間,產生陰氣。而陽間的時間一旦有了陰氣就會出現鬼怪,爲了壓制住這股陰氣,只有選擇陽氣最旺盛的中午,以免犯人死後回來作祟。其實這裏面也有邪不壓正的意思,被執行砍頭的肯定是犯罪嚴重的犯人,所以陰氣和怨氣會特別重,而官府當然是代表着正義,在正午執行也表明了其威嚴感。

當然,也有一些犯人是被冤枉的,那更糟糕,這樣的犯人怨氣更重,更容易因此變得陰魂不散。所以更需要一天中陽氣最旺盛的時間來抵制,這樣才能讓陰氣消散。畢竟鬼怪是無法生活在陽光下的,還是在那麼強烈的陽光,肯定會變得煙消雲散。

那爲什麼不直接選在正午,而是選在午時三刻這個時間呢?這體現了古代人做事的嚴謹性。古代一般將一天的時間分爲12個時辰,一個時辰就代表着2個小時,而午時三刻就是11點45分。這個時間離正午還差15分鐘,之所以這樣安排,是爲了有更充足的時間來做準備。

有時候劊子手難免會心生畏懼,如果一時心軟下不了手或者下手晚了,就很容易誤了時辰。一旦過了12點,陽氣就沒那麼旺盛了,可能就會無法壓制死者的陰氣,從而引來污穢之物。所以要將時間提早15分鐘,爲的就是有足夠的時間來保證行刑順利完成,只要保證不超過12點就行。

除了午時三刻之外,一般還會指定在秋後處斬,其實也是爲了順應時節,這就是古代所信奉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在古代春夏秋冬都有其不同的含義,也有其適合做的事情,春夏被認爲應該行賞,而秋冬則應該行刑,這就對應了春夏萬物復甦,而秋冬萬物蕭條的景象。上天既然安排了這樣的規則,人間也應該遵守,在大多人都民智未開的古時候,人們覺得人間的司法也應該順應天意,順乎四時,這纔有了午時三刻和秋後問斬的司法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