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本草綱目·第十一卷·果部·荔枝原文是什麼內容?

本草綱目·第十一卷·果部·荔枝原文是什麼內容?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本草綱目》是明代傑出醫藥學家李時珍撰寫的中醫典籍,共52卷。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此書採用“目隨綱舉”編寫體例,故以“綱目”名書。以《證類本草》爲藍本加以變革。全書共190多萬字,載有藥物1892種,收集醫方11096個,繪製精美插圖1160幅,分爲16部、60類。是作者在繼承和總結以前本草學成就的基礎上,結合作者長期學習、採訪所積累的大量藥學知識,經過實踐和鑽研,歷時數十年而編成的一部鉅著。書中不僅考正了過去本草學中的若干錯誤,綜合了大量科學資料,提出了較科學的藥物分類方法,融入先進的生物進化思想,並反映了豐富的臨牀實踐。本書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

本草綱目·第十一卷·果部·荔枝

本草綱目·第十一卷·果部·荔枝原文是什麼內容?

【釋名】

又叫離枝、丹荔。[時珍說]詩人白居易描述說:此果若離開枝幹,一日則色變,二日則香變,三日則味變,四五日後色、香、味都無存,故名離枝。

【集解】

[頌說]荔枝生長在福建及四川、廣東等地。以福建的荔枝品質爲最佳,重慶涪陵等地次之,嶺南爲其下。荔枝樹高二三丈,屬桂木、冬青之類,綠葉四季長青榮茂不凋。其木質堅韌,其花青白。常並蒂結實,形狀如初生的松球。殼有皺紋如網羅,由青色漸變爲紅色。果肉色白如玉,味甜汁多。五、六月枝果見紅成熟時即可食,多食亦不傷人,如食得過多飲蜜漿一杯即解。據傳荔枝始於漢代,最初僅在嶺南,後來長在蜀中。如今荔枝以福建四郡所產的最爲珍奇,果肉肥厚,甘香瑩白,非廣蜀所產的荔枝可比。唐朝時福建進貢的白曝荔枝、蜜煎荔枝,皆爲珍果。白曝荔枝以嘉實所產的爲佳。荔枝經過暴曬便可保留較長時間,便於商販銷往各地,味道猶存。其餘百果,均不及此。[時珍說]荔枝之果,其樹木生長多年,鮮果肉白,經曬乾後呈紅色。經過日曬火烘、滷浸蜜煎,就可以運到遠方。成朵的荔果曬乾稱爲荔錦。蔡襄《荔枝譜》述:廣、蜀所出荔枝,早熟而肉薄,味酸甜,還不及閩的中、下等果。福建除四郡有荔枝外,以福州爲最多,延亙原野,有時一家有萬株。興化的最爲奇特,漳、泉的其次。興化的上品荔果直徑可達一寸,香氣清遠,色紫殼薄,瓤厚膜紅,核如丁香子,剝開如水晶,食來如絳雪。荔枝味甘甜,若果皮厚呈黃色,果核顯紅色,並吃時有渣、澀之感,雖無酸味,但也爲下品。荔枝最忌麝香,若接觸到,則花果盡落。莆田荔枝名品均爲自然長成,雖然可將核拿來栽種,但亦失去了本來的面目,形狀百出,不可強求。荔枝成熟而人未採摘時,則百蟲不敢接近。人開始採摘後,烏鳥、蝙蝠等蟲無不爭先恐後殘傷荔枝。故採荔枝時人要衆多,在中午一起採摘爲宜。

本草綱目·第十一卷·果部·荔枝原文是什麼內容? 第2張

核〔主治〕可治小腸氣痛、胃痛和婦女血氣刺痛。方法是將一枚核煨存性,研末,以酒調服。

【氣味】

甘,平,無毒。[時珍說]荔枝氣味純陽,新鮮荔枝吃得太多會出現牙齦腫痛、口痛或鼻出血的症狀。所以牙齒有病及上火病人忌食。

【主治】

止渴,益人顏色,提神健腦。可治頭暈、心胸煩躁不安,背膊不適,淋巴結結核,膿腫和疔瘡,發小兒痘瘡。

核〔氣味〕甘、澀,溫,無毒。

【主治】

可治小腸氣痛、胃痛和婦女血氣刺痛。方法是將一枚核煨存性,研末,以酒調服。

殼〔主治〕治小兒瘡痘出不快,煎湯飲服。又可解荔枝熱,浸水飲服。

花、皮、根〔主治〕喉痹腫痛,用水煮汁,細細含咽。

【附方】

〔實〕1. 痘瘡不發。用荔枝肉浸酒飲,吃肉飲汁。忌生冷。

2. 風牙疼痛。用荔枝連殼燒存性,研末擦牙即止。

3. 呃逆不止。荔枝七個,連皮核燒存性,研末,開水調服。〔核〕1. 脾痛。用荔枝核研末,每服二錢,醋送服。

2. 疝氣。炒黑的荔枝核、炒過的大茴香,等分研末。每服一錢,溫酒送服。又方:用荔枝核四十九個、帶白的陳皮九錢、硫黃四錢,共研末,加鹽水調麪糊做成綠豆大的丸子。遇痛時空心酒服九丸。不過三服見效。此方叫做“玉環來笑丹”。

3. 睾丸腫痛。用荔枝核、青橘皮、茴等分,各炒過,研細,酒送服二錢,一天服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