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本草綱目·第十卷·菜部·乾薑原文是什麼內容?

本草綱目·第十卷·菜部·乾薑原文是什麼內容?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6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本草綱目》是明代傑出醫藥學家李時珍撰寫的中醫典籍,共52卷。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此書採用“目隨綱舉”編寫體例,故以“綱目”名書。以《證類本草》爲藍本加以變革。全書共190多萬字,載有藥物1892種,收集醫方11096個,繪製精美插圖1160幅,分爲16部、60類。是作者在繼承和總結以前本草學成就的基礎上,結合作者長期學習、採訪所積累的大量藥學知識,經過實踐和鑽研,歷時數十年而編成的一部鉅著。書中不僅考正了過去本草學中的若干錯誤,綜合了大量科學資料,提出了較科學的藥物分類方法,融入先進的生物進化思想,並反映了豐富的臨牀實踐。本書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

本草綱目·第十卷·菜部·乾薑

本草綱目·第十卷·菜部·乾薑原文是什麼內容?

【釋名】

也稱白姜。

【集解】

[弘景說]乾薑產於臨海章安。荊州有好姜,但並不能製作乾薑。製作乾薑方法:水淹三日,去皮置流水中六日,颳去皮,然後曬乾,置瓷缸中釀三日,乃成。

【氣味】

辛,溫,無毒。

乾薑〔主治〕胸滿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寒冷腹痛,中惡霍亂滿,風邪諸毒,皮膚間結氣,止唾血。

【主治】

胸滿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寒冷腹痛,中惡霍亂滿,風邪諸毒,皮膚間結氣,止唾血。治腰腎中疼冷、冷氣,破血去風,通四肢關節。消痰下氣,治轉筋吐瀉,腹髒冷,反胃乾嘔,瘀血撲損,解冷熱毒,開胃,消宿食。主心下寒痞,目睛久赤。

【發明】

[好古說]乾薑,是心、脾二經氣分藥,故補心氣不足。也有人說,乾薑辛熱而言補脾。今“理中湯”中也有,言泄不言補,爲何?因爲辛熱燥溼,泄脾中寒溼邪氣,並非泄正氣。[時珍說]乾薑能引血藥入血分,氣藥入氣分,又能去惡養新,有陽生陰長之意,故血虛者用之;而人吐血、衄血、下血,有陰無陽者,也宜用。

【附方】

1. 脾胃虛冷,吃不下飯。和白乾姜在漿水中煮透,取出焙乾,搗爲末,加陳米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白開水送下。其效甚驗。

2. 頭暈吐逆。用乾薑炮二錢半、甘草炒一錢二分,加水一碗半,煎至五成服下。效果顯著。

3. 脾寒瘧疾。用於姜、高良薑等分爲末,每服一錢,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服下。又一方:乾薑炒黑爲末臨發病時,以溫酒送服三錢。

4. 咳嗽上氣。用乾薑炮、皂莢炮,去皮、子及有蛀部分、桂心紫色,去皮,一起搗爛,篩過,取等分,加煉蜜同調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水送下。咳嗽發時即服,日服三至五次。禁食蔥、面、油腥。有特效。

5. 吐血不止。用乾薑爲末,童便調服。

6. 赤眼澀痛。用白薑末,水調貼足心。

7. 牙痛不止。用川姜炮、川椒,等分爲末,敷搽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