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本草綱目·第十一卷·果部·檳榔原文是什麼內容?

本草綱目·第十一卷·果部·檳榔原文是什麼內容?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本草綱目》是明代傑出醫藥學家李時珍撰寫的中醫典籍,共52卷。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此書採用“目隨綱舉”編寫體例,故以“綱目”名書。以《證類本草》爲藍本加以變革。全書共190多萬字,載有藥物1892種,收集醫方11096個,繪製精美插圖1160幅,分爲16部、60類。是作者在繼承和總結以前本草學成就的基礎上,結合作者長期學習、採訪所積累的大量藥學知識,經過實踐和鑽研,歷時數十年而編成的一部鉅著。書中不僅考正了過去本草學中的若干錯誤,綜合了大量科學資料,提出了較科學的藥物分類方法,融入先進的生物進化思想,並反映了豐富的臨牀實踐。本書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

本草綱目·第十一卷·果部·檳榔

本草綱目·第十一卷·果部·檳榔原文是什麼內容?

【釋名】

亦稱賓門、仁頻、洗瘴丹。[時珍說]賓與郎都是貴客之稱。《南方草木狀》載,接待貴賓,必先呈上此果。若不設,便會互相嫌恨。大概“檳榔”之名就來源於此。

【集解】

[時珍說]檳榔樹初長時如筍竿,引莖直上。莖幹頗似椰子而有節,旁無分枝,條從心生。頂端有葉如甘蕉,風吹時很像羽扇掃天。三月時葉中突起一房,自行裂開並出穗共數百顆,大如桃李。穗下累生刺以護果實。五月成熟,剝去皮,煮其肉而曬乾。嶺南人將檳榔做果食,說是南方地溼,不吃它不能祛癢癘。生食檳榔味苦澀,如與扶留藤和蚶子灰一同咀嚼,則柔滑甘美。喻益期說,檳榔樹高九丈,樹幹大的有二圍,葉長於頂端,房結葉下。花開房中,子結房外。擢穗似黍,綴實似谷。樹皮如桐而厚,有節似竹。屈曲時如彩虹,伸直如縋繩。上不傾,下不斜。勻勻亭亭,千百如一。在其林中散步則神清目朗,六根清淨,庇其樹陰則涼風習習,令人氣定神閒。檳榔樹不耐霜,故不宜在北方種植,多長在南方,尤以海南爲甚,遼然萬里。【修治】

[時珍說]檳榔生食必同扶留藤、蚶子灰合嚼。俗稱“檳榔爲命賴扶留”。就是說檳榔傷真氣,不可多食。

檳榔子〔氣味〕苦、辛、澀,溫,無毒。

【主治】

主消谷逐水,殺腸道寄生蟲、寸白蟲、伏屍;除溼氣,通關節,利九竅,除煩,破腹內結塊;還可治腳氣、胸痛、水腫、痢疾、大小便不通、腹脹腹痛、痰氣喘急,療惡性瘧疾,抵禦瘴癘。

本草綱目·第十一卷·果部·檳榔原文是什麼內容? 第2張

【發明】

[時珍說]羅大經《鶴林玉露》載,嶺南人以檳榔代茶御癉癘,它的功能有四:一是醒能使之醉,食後不久即頭暈頰紅,似飲酒。蘇東坡所謂“紅潮登頰醉檳榔”即是;二是醉能使之醒,酒後嚼檳榔,能寬痰下氣,消解醉意。朱晦庵所謂“檳榔收得爲祛痰”即是;三是飢能使之飽,空腹食用則感到氣盛如飽;四是飽能使之飢,飽後食之食物則很快消化。吳興章傑《癉說》載,嶺南有一風俗,多吃檳榔,每日十餘枚。因爲癉癘都因飲食過度、氣痞積結所致,而檳榔能下氣消食祛痰,所以平時習慣良好,可預防他日疾患之憂。

【附方】

1. 痰涎爲害。用檳榔爲末,每服一錢,開水送服。

2. 口吐酸水。檳榔四兩、橘皮一兩,共研末,每服一匙,空心生蜜湯調服。

3. 傷寒胸悶。檳榔、枳實,等分研末,每服二錢,黃連煎湯送服。

4. 心氣痛。檳榔、高良薑各一錢半,陳米百粒,水煎服。

5. 腰痛。檳榔研末,酒送服一錢。

6. 腳氣。檳榔十二枚,研末,分兩次服,以薑汁溫酒調服。

7. 便祕。檳榔研末,蜜湯調服二錢。

8. 小便淋痛。用面煨檳榔、赤芍藥各半兩研末,每取三錢,水煎好,空心服。一天服兩次。

9. 腸寄生蟲。檳榔十多枚,研末,先以水二升半煮檳榔皮至一升,調末一匙,空心服。經一天即有蟲排出,如未排盡,可再次服藥。又方:檳榔半兩,炮過,研末,每服二錢,以蔥、蜜煎湯調服。

10. 口吻生瘡。檳榔燒過,研末,加輕粉敷擦。

11. 耳出膿。用檳榔末吹耳內。

本草綱目·第十一卷·果部·檳榔原文是什麼內容? 第3張

檳榔子〔主治〕消谷逐水,殺腸道寄生蟲;除煩,破腹內結塊;還可治腳氣、胸痛、水腫、痢疾、大小便不通、腹脹腹痛等。

本草綱目·第十一卷·果部·檳榔原文是什麼內容? 第4張

炒檳榔〔主治〕消谷逐水,殺腸道寄生蟲;除煩,破腹內結塊;還可治腳氣、胸痛、水腫、痢疾、大小便不通、腹脹腹痛等。

檳榔幹〔主治〕消谷逐水,殺腸道寄生蟲;除煩,破腹內結塊;還可治腳氣、胸痛、水腫、痢疾、大小便不通、腹脹腹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