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本草綱目·第十一卷·果部·柿具體內容是什麼?

本草綱目·第十一卷·果部·柿具體內容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1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本草綱目》是明代傑出醫藥學家李時珍撰寫的中醫典籍,共52卷。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此書採用“目隨綱舉”編寫體例,故以“綱目”名書。以《證類本草》爲藍本加以變革。全書共190多萬字,載有藥物1892種,收集醫方11096個,繪製精美插圖1160幅,分爲16部、60類。是作者在繼承和總結以前本草學成就的基礎上,結合作者長期學習、採訪所積累的大量藥學知識,經過實踐和鑽研,歷時數十年而編成的一部鉅著。書中不僅考正了過去本草學中的若干錯誤,綜合了大量科學資料,提出了較科學的藥物分類方法,融入先進的生物進化思想,並反映了豐富的臨牀實踐。本書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

本草綱目·第十一卷·果部·柿

本草綱目·第十一卷·果部·柿具體內容是什麼?

【釋名】

亦稱柹。

【集解】

[頌說]南北都有,其種類也很多。紅柿到處都有,黃柿產於汴、洛等州。朱柿長在華山,像紅柿一樣圓小、皮薄,味更甜。椑柿青色,可以生吃。各種柿都味美而且有益於人。還有一種小柿,俗稱牛奶柿。相傳柿有七絕:一長壽,二多陰,三無鳥巢,四無蟲蛀,五霜葉可玩,六嘉賓,七落葉肥滑,可以書寫。[時珍說]柿,樹高葉大,圓而有光澤。四月開黃白色的小花。結的果實爲青綠色,八、九月才成熟。生柿收藏後自行變紅的,叫烘柿;曬乾的叫白柿;用火薰乾的叫烏柿;水泡儲藏的叫醂柿。柿有核呈扁狀,像木鱉子仁而堅硬。柿根很牢固,叫做柿盤。

烘柿【釋名】

[時珍說]不是指用火烘,是將青綠的柿放在器具讓它中自然變紅、變熟,像火烘出來的一樣,而且澀味盡去,味甜如蜜。

【氣味】

甘,寒,澀,無毒。[弘景說]生柿性冷。不能同蟹一起吃,否則會使人腹痛瀉痢。[時珍說]有一人吃了蟹後,又吃了很多紅柿,結果整夜大吐,以致吐血,不省人事。一位道士講:只有木香可解。於是用木香磨水灌下,就漸漸醒過來了。

【主治】

主通耳鼻氣,治腸胃不足,解酒毒,壓胃間熱,止口乾。

白柿、柿霜[修治][時珍說]白柿,即幹柿長霜。去皮捻扁,日曬夜露至幹,放入甕中,等到生白霜時取出。現在人們叫柿餅,也稱柿脯,又叫柿花。它的霜叫做柿霜。

【氣味】

甘,平,澀,無毒。

【主治】

補虛勞不足,消腹中瘀血,澀中厚腸,健脾胃氣。能化痰止渴,治吐血,潤心肺,治療慢性肺疾引起的心熱咳嗽,潤聲喉,殺蟲,溫補。經常吃可還去面斑。治反胃咯血,肛門閉急並便血,痔漏出血。柿霜清心肺熱,生津止渴,化痰平嗽,治咽喉口舌瘡痛。

烏柿[釋名]火薰乾的柿。

【氣味】

甘,溫,無毒。

【主治】

主殺蟲,治療金瘡和燒傷感染,可長肉止痛。治狗齧瘡,斷下痢。服藥口苦和嘔吐的人,吃少許即止。

醂(lǎn)柿[修治][時珍說],醂即藏柿。除水藏、鹽浸的方法外,還有用灰水將熟柿洗三四遍,再將灰水和柿倒入器具中,十天後即可吃。

【主治】

主澀下焦,健脾胃,消瘀血。

柿糕[修治]用糯米和幹柿做成粉,蒸來吃。

【主治】

治小兒秋痢,便血。

柿蒂〔主治〕煮水服,治咳逆噦氣。

木皮〔主治〕便血。曬焙後研成末,吃飯時服二錢。燒成灰,和油調敷,治燙火燒傷。

根〔主治〕治血崩、血痢、便血。

【附方】

〔烘柿〕1. 腸風下血。用幹柿燒灰,水送服二錢。

2. 小便血淋。用幹柿三枚,燒存性,研爲末,陳米湯送服。

3. 熱淋澀痛。用幹柿、燈心等分,水煎,每日飲服。

4. 小兒秋痢。用粳米煮粥,熟時加入幹柿末,再煮開兩三沸,三次吃下。

5. 反胃吐食。用幹柿三枚,連蒂搗爛,酒送服,效果甚好。不能同時服其他藥物。

6. 痰嗽帶血。用大柿餅飯上蒸熟,劈開,每用一枚摻青黛一錢,臨臥時服,薄荷湯送下。

7. 耳聾鼻塞。用幹柿三枚,細切,以粳米三合、豆豉少許煮粥。每日空腹服下。

〔烏柿〕殺蟲,療刀傷火傷,生肉止痛。服藥口苦及嘔逆者,食少許可緩解症狀。

〔柿蒂〕呃逆不止。用柿蒂、丁香各二錢,生薑五片,水煎服。或將兩藥研爲末,開水沖服亦可。此方叫做“濟生柿蒂散”。一方:再加人蔘一錢。一方:再加良姜、甘草等分。一方:再加青皮、陳皮。一方:再加半夏、生薑。

〔柿木皮〕1. 下血。用柿木皮曬、焙,研末,米湯送服二錢。服兩次可止。

2. 湯火瘡。用柿木皮燒灰,調油敷塗。

三枚,細切,以粳米三合、豆豉少許煮粥。每日空腹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