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古代讀書到底是什麼樣的 光勤奮還是不行

古代讀書到底是什麼樣的 光勤奮還是不行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古代讀書人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古代讀書有多難?不光要勤奮,放到現代多數人不及格。

很多人小時候都不喜歡上學,認爲學校只會限制自己的行動,一點都不好玩。殊不知,相比於古人,我們現代人的讀書環境已經好太多了。

古代只有少部分人才能讀書,因爲,男孩子作爲家裏的主要勞動力,很多父母會選擇讓他們去幹活。“負薪讀書”講的就是漢代一個叫翁子的人,因爲家裏窮,沒錢讀書,但是,因其喜歡讀書,只能經常揹着柴火,賣柴爲生,一邊走路,一邊讀書。

這說明,在古代如果家裏太窮是讀不起書的,而且,古代可沒有什麼貧困補助。不過,能去讀書只是第一步,關鍵是能不能讀出個名堂出來。古代的錄取率可比現在低得多,有的人讀了一輩子什麼也沒得到。比如:我們初中課本中熟悉的孔乙己,一輩子只是個童生,連個秀才都沒撈到。

更何況,就算考中秀才,那也只是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後面考舉人、貢士更難,至於日後能不能做官光宗耀祖,就得看運氣了。

古代讀書到底是什麼樣的 光勤奮還是不行

那麼,古人究竟是怎麼讀書的呢?

最近幾年突然流行起“國學風”來了,出現了不少“國學學堂”,有的老師就拿出一本《弟子規》讓學生誦讀,以此作爲開蒙讀物。其實,並非如此,《弟子規》出現在清代,是清代一個屢試不中的窮酸秀才李毓秀所寫的三言韻文,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撰而成。所以,古人根本不會拿它當啓蒙書籍。

古代主要的啓蒙書是“千三百”。五歲左右進入私塾,先生會要求學生先抄三遍《千字文》,之後再誦讀《三字經》、《百家姓》。這算是最基本的“認字”階段,學完“千三百”再學《聲律啓蒙》、《千家詩》等等。這纔算完成了學習的準備階段,等開始學習四書五經纔算學習真正開始了。

古代讀書到底是什麼樣的 光勤奮還是不行 第2張

這裏,介紹完學什麼,我們再來看看古人是怎麼學的。

古人讀書分爲四個階段:

首先是朗讀,接着是背誦,隨後默寫,最後纔是訓解。

這和我們現在的好像不太一樣,因爲,現在我們講究理解記憶,一般會先訓解,然後,再默寫。不過,不管怎樣,反正默寫是逃不掉的。

古人背誦的內容量非常大,“三百千”、“四書五經”這些都是背誦的範圍,除了這些,《史記》、《漢書》也是必修課,所以,會背書是走向成功的必通之路。這些課程二十歲前就應該完成,不然,你就算是一個年紀大的後生了。

等這些全部搞完,接下來,你就要選擇自己的人生方向,是想做官,還是不慕名利,專心治學,成爲儒學大師。如果,想做官,就要去考進士,拿到官場的敲門磚;如果,想當大師,就要著書立說,即:古人所說的“立言”。

古代讀書到底是什麼樣的 光勤奮還是不行 第3張

科舉制度萌發於南北朝,始於隋朝,真正成型是在唐代。在唐代得到進一步完善與發展。唐代規定:考試內容以經學爲主,詩詞爲輔。後世逐漸把詩詞去掉,只考經學了。並且,在宋以前並沒有“武狀元”之設。首名武狀元產生於宋神宗時,爲福建人薛奕,後與西夏作戰時戰死。

當然,有文考也有武考,包括:拉硬弓、舞刀、舉石等等。歷史上,著名由武舉出身的武將尚有唐代的郭子儀(唐玄宗開元初年武舉異等),北宋徐徽言(文進士出身,後棄文習武,宋徽宗授武狀元),明朝戚繼光(明世宗嘉靖年武進士)等等。

那麼,什麼是經學?

經學,原本是泛指先秦各家學說要義的學問,但是,在中國漢代罷黜百家、表彰《六經》後,就成了《四書》和《十三經》,並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四書五經”。這始於漢武帝建立的太學,以這些儒家經典教育太學生。

“經”本意是指縱線,和經緯度那個“經”的意義差不多,古人由此把“經”引申爲“天地法則,人倫綱理”。唐宋時考試側重於《五經》,明清兩代則更青睞《四書》。值得一提的是,經學是特指儒家經典,《道德經》、《南華經》此類道教書籍和一些佛教經書並不屬於經學一類。

所以說,“經學”就是中國古代學術的主體,僅《四庫全書》經部就收錄了經學著作一千七百七十三部、二萬零四百二十七卷。其中蘊藏了豐富而深刻的思想,更是保存着大量珍貴的史料,算是儒家學說的核心組成部分。

古代讀書到底是什麼樣的 光勤奮還是不行 第4張

古人讀書的途徑有兩個:

一個是上私塾;

一個是把老師請到家裏來教書。

《紅樓夢》中的賈家,就有自己的私塾供自家子弟學習,一般的鄉紳都會讓自己的孩子去私塾讀書考取功名。兩宋期間,儒學發展爲理學,文化發展繁榮,書院開始出現。比如:著名的“嶽麓書院”就建於北宋時期。著名理學家朱熹和張試曾經在這裏進行過一場著名的論學,來聽講的人不絕於道。不過,這個時候的書院主要是用來治學,研究學問的,並不以考試爲目的。

到了明清時期,書院漸漸的變多了,基本每個省都能有幾家。書院的負責人一般由一些出名的儒學家擔任,可以是當朝大官,也可以是地方名士。而且明清時期,地位顯貴的官員一般在學術界也有一定的造詣。例如:明朝的王陽明、張居正等人。

古代讀書到底是什麼樣的 光勤奮還是不行 第5張

現在大家都批判高考如同科舉制,限制學生全面發展,但是,在古代,科舉是普通家庭的孩子躍上更高階級的唯一道路。我們大多數人出生普通,起點比那些官二代、富二代不知低了多少。而高考算是比較公平的一次比試了,所以,現在努力學習是爲了將來不被社會淘汰。

參考資料:

【《科舉制度》、《科舉制度與中國文化》、《中國古代的“四書五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