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百無一用是書生到底是什麼意思 讀書人在古代真的沒用嗎

百無一用是書生到底是什麼意思 讀書人在古代真的沒用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無用書生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特別是中國文字,同一句話可以有不同的意思,還有許多諧音字、同音字、多義字。這就很容易造成誤解和誤用,如果只挑出其中一兩句來解釋和使用,經常會斷章取義,曲解作者本來的意思,令人誤會,也是對中華文化的一種褻瀆。

百無一用是書生到底是什麼意思 讀書人在古代真的沒用嗎

我們現在經常能聽到一句話“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話被很多人用來形容讀書無用,但是這句話真的是這樣嗎?不聯繫上下文閱讀,是不能體會其中意思的。這句話出自清代黃景仁的詩《雜感》,全詩如下:

《雜感》

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

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倖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這首詩是黃景仁在乾隆三十三年,年僅二十歲時所寫。黃景仁十分不幸,年幼時父母雙亡,雖然自己天資聰穎,十分刻苦,怎奈多次科考一直落榜。他懷才不遇,痛苦憤懣,喜歡在自己的詩中寫愁苦的語言,於是他回顧自己二十年“意有所鬱結,不得通其道”,就寫下了這首詩。

“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這一句說自己仙佛未成,只知賦詩抒憤。因爲懷才不遇,身世悽慘,詩人只能在深夜獨自作詩,抒發心中的不平。

百無一用是書生到底是什麼意思 讀書人在古代真的沒用嗎 第2張

“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倖名。”詩人像風中蓬草,到處飄零,慷慨悲歌之氣消磨殆盡。他感到自己不可一世的詩名,只不過如同墜落在泥淖裏的柳絮,難以飛舉,而自己的孤傲與性格,卻被一些權貴們認爲是不識擡舉和不近人情的“薄倖”之人。

百無一用是書生到底是什麼意思 讀書人在古代真的沒用嗎 第3張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這一句爭議最大,大意是:十個人中有九個人是可以用白眼相向的,最沒有用處的就是書生。黃景仁失敗的太多了,他越想越難過,自己讀的書多了,但是又有什麼用呢?這是一句牢騷,也說出了千百年來讀書人的心聲。但是這一句“百無一用是書生”卻被現代許多秉持“讀書無用論”的人誤讀了。他們用這句話來表達讀書沒有什麼用,你沒看古代人都寫“百無一用是書生”嗎?看看下一句,就知道這是一種錯誤理解、斷章取義了。

百無一用是書生到底是什麼意思 讀書人在古代真的沒用嗎 第4張

最後一句“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這一句頗有唯物主義精神,古人有“詩讖”之說,如果寫詩作不吉利之語,往往在作者身上得到應驗。因此有人勸他不要多作“幽苦語”。黃景仁表示不相信這種迷信,他的詩要像春天的鳥鳴,秋天的蟲吟那樣,發出的都是天籟之音。所以他這句說:不要因爲詩中表現愁思就成了讖語,春鳥與秋蟲他們的叫聲都是自然的產物,而其代表的不同象徵僅是人爲附加的因素而已。

百無一用是書生到底是什麼意思 讀書人在古代真的沒用嗎 第5張

這實際上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誰說讀書無用,文人的風骨和氣度可不是一般人能學會的。即使物質世界是貧瘠的,但是精神世界依然豐富。

整首詩看似頹唐,實則很瀟灑,可以看出讀書人的風骨,既然沒人欣賞,我就自我欣賞!沒人看我寫詩,我就自己朗誦!這是一種訴說心中的不平,也是一種自我的勸慰。知道了這首詩,再讀“百無一用是書生”就不會覺得是讀書無用了,反而有一種讀書人自己的驕傲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