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在唐宋八大家中,爲何卻出現了宋朝比唐朝多四人的現象?

在唐宋八大家中,爲何卻出現了宋朝比唐朝多四人的現象?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7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古代文學的巔峯中,唐詩與宋詞並立。除此之外,唐宋兩朝還誕生出了許多極爲優秀的文章,而且這些文章堪稱中國散文史上的一個高峯,爲此還將唐代柳宗元、韓愈和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等八位並稱爲“唐宋八大家”。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在唐宋八大家中,爲何卻出現了宋朝比唐朝多四人的現象?

首先,“唐宋八大家”這個稱呼是怎麼來的呢?當然不是柳宗元、韓愈、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這八個人自吹自擂了,而是後人給予的。這位後人就是元末明初的翰林學士朱右(少時師從黃岩陳德永、樂清李孝光。),他爲什麼只選韓愈、柳宗元這兩位唐朝人呢?原來這跟“唐宋古文運動”和“明代新古文運動”有關。

在唐宋八大家中,爲何卻出現了宋朝比唐朝多四人的現象?

那什麼又是明代新古文運動呢?在明代新古文運動之中,有着“前後七子”之說,他們提倡“文必秦漢”,但卻是走上了極端。因此,又誕生了一個“唐宋派”,他們認爲“秦漢派”空有秦漢文章的形式,卻失去了文章的靈魂,所以倡議唐宋古文運動時期的“文道合一”。而最終提出“唐宋八大家”這個概念的正是“唐宋派”的唐順之與茅坤二人。

其次就是唐宋八大家的評選範圍屬於古文家,而不是駢文家。尤其是韓愈,他被譽爲“文起八代之衰”,領導了古文運動“反對浮華的駢文,推崇諸子百家的散文風格”,只是這個時期,除了韓愈與柳宗元之外,唐朝再也沒有出現過其他散文大家,因此兩人去世之後,古文運動也就衰落了。

在唐宋八大家中,爲何卻出現了宋朝比唐朝多四人的現象? 第2張

而後,到了宋仁宗時期,歐陽修站了出來,作爲宋朝的文壇大家,歐陽修倡議“詩文革新運動”反對以西昆體爲代表的浮靡文風,甚至在科舉考試中,歐陽修還不允許考生使用駢文,而是必須使用散文。除此之外,歐陽修還曾大力提攜過王安石、蘇軾、蘇洵、蘇轍、曾鞏等文章大家。

最後就是都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那麼宋朝的繁榮經濟就使得其文學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因爲只有人們生活富庶了,纔會有追求閒情逸致的閒心。可以說在經濟方面,宋朝是完全碾壓唐朝的,如《建炎以來朝野雜記·卷十四甲集》中就有這樣一段記載:國朝混一之初,天下歲入緡錢千六百餘萬,太宗皇帝以爲極盛兩倍唐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