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劉義隆開創了元嘉之治,爲何北伐卻都失敗了呢?

劉義隆開創了元嘉之治,爲何北伐卻都失敗了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8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文帝劉義隆是南朝劉宋的第三位皇帝,在位三十年,年號“元嘉”。即位後繼續實行劉裕的治國方略,使得休養生息,社會生產有所發展,經濟文化日趨繁榮,史稱元嘉之治。軍事上,繼承劉裕北伐的政策,先後三次北伐北魏都遭到慘敗。

元嘉之治的有爲之君

宋文帝劉義隆開創“元嘉之治”,實際上是接的他老爸的班,繼承了劉裕的改革措施。劉裕作爲南朝第一帝,是一個非常有作爲的君主,劉裕如果晚死幾年,真有希望實現南北統一。劉裕除了是個戰神級的人物,在位期間還是個改革家,他繼承了桓溫的“庚戌土斷”,對全國的土地、人口進行大清查,會稽大族虞亮隱匿千餘人,劉裕毫不猶豫就把他給殺了,因此震懾了其他士族,使清查工作得以實施;

劉裕還進行“精兵簡政”,大規模地裁減機構,減少“公務員”的開支;另一方面,劉裕還減輕乃至豁免市稅、雜稅,減輕人民負擔。通過一系列措施,使劉宋成爲當時最強大的國家。宋文帝被權臣們扶上位後,繼承並深化了父親的改革措施,在義熙土斷的基礎上繼續清理戶籍,免除“通租宿債”,並相繼實施一系列勸學、興農、招賢措施,元嘉年間,在亂世之中形成了國泰民安的局面,史稱“元嘉之治”。大詞人辛棄疾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詩中提到元嘉,曰“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對於老百姓來說,劉義隆算那個亂世中的一個好皇帝,爲了發展生產,他發佈了《力田詔》,鼓勵農業生產,農民沒種子,政府先借給種子;哪級官員管理不好農業生產,就處分哪一級官吏。劉義隆還興修水利,芍破、六門堰、馬人破等水利工程就是那個時候興建的。遇到災年,劉義隆賑災有力,得到百姓的擁護,他的堂叔貪污賑災糧款,被宋文帝發現後免了職。元嘉之治期間,還出現了許多歷史上有名的文人,如謝靈運、顏延之、鮑照被後世稱爲元嘉三大家。

寡恩少義的無情之君

然而,政治的無情讓宋文帝猜忌之心甚重,就象三國時曹操會假裝夢中殺人一樣,宋文帝爲了保護皇權不受侵犯,也有他寡恩少義的無情一面。本來,這個皇位不應該是他的,而是他大哥劉義符的。但劉義符當了皇帝后,吃喝玩樂,不理國政,北魏侵犯國家了也不管,至使幾位輔政大臣司空徐羨之、中書令傅亮、領軍將軍謝晦、護軍將軍檀道濟聯合廢掉了。

本來,這幾位都是宋武帝打江山時的鐵哥們,對劉宋王朝是忠心耿耿,所以劉裕在臨終才託孤給他們。但劉義符還不如三國時的阿斗,是個敗家子,所以幾位大臣才聯合廢掉他,並最終殺了他。爲了免除爭奪江山的隱患,這幾位乾脆連二哥劉義真也先廢后殺了,直接立了老三劉義隆爲帝。

本來幾位輔政大臣的眼光是不錯的,劉義隆確實是哥三個中最出色的一位人選,但讓幾位輔政大臣擔憂併成爲現實的是,劉義隆追究他們殺兄害弟之罪,並沒有因爲他們擁立自己當皇帝而寬恕他們,四位大臣中,徐羨之被逼自殺而死,傅亮被捕處死,謝晦反抗失敗被擒處死。剩下唯一的棟樑之材檀道濟,後來也被劉義隆的四弟騙到首都,在劉義隆的默許下殺死。

劉義隆不但殺了四位擁立他的權臣,而且連他的四弟劉義康也沒有放過。劉義康本來是“元嘉之治”的有功之臣,劉義隆執政期間,有很長一段時間國政是有劉義康管理的,劉義隆因爲身體不好,垂拱而治了。但當劉義康的權力威脅到他的皇權地位時,劉義隆對兄弟也下了殺手,他先是將劉義康貶出京城,隨後捕殺了他的部將,在劉義康無招架之力時,乾脆把劉義康也給殺了。劉義隆的寡恩無情使他喪失了人心,同時也失去了劉宋對抗北魏的本錢。他自己率軍也不是那塊料,劉宋在他手裏實現了元嘉之治,同時也從他這裏開始走了下坡路,成爲劉宋衰落的開始,同時也開了兄弟相殘的先河。

優柔寡斷的悲劇之君

劉義隆開創了元嘉之治,爲何北伐卻都失敗了呢?

劉義隆雖然對大臣、兄弟比較狠,但對兒子卻下不了狠手。劉義隆非常寵愛太子劉劭,但諳劭與父親卻政見不和,在北伐問題上甚至勢同水火。劉義隆三次北伐都無功而返,劉劭把北伐失敗的責任歸罪於支持北伐的大臣江湛,建議劉義隆殺江湛以謝罪天下,劉義隆不允,因此父子矛盾加深。後來劉義隆寵愛潘淑妃而疏遠劉劭的親生母親袁妃,袁妃更爲此氣恨交加病死,更加深了父子之間的矛盾。劉劭與兄弟劉濬多有過失,因怕被父皇知道追責,竟然勾結一個巫師使用巫蠱之術試圖謀害親父,後被參與這件事的太監舉報,劉義隆大怒,但由於愛子之心,並未對這哥倆深究,只是起了廢立之意。但劉劭與劉濬並未因此收斂,反而隱匿巫師,圖謀不軌。劉義隆更加生氣,但也並沒有立即捕殺這哥倆。

令劉義隆沒想到的是,這哥倆沒有被父親立即捕殺,他倆因害怕被廢遭禍,竟然先下手爲強,弒父奪位。因爲事前劉義隆寵愛兒子,所以兒子的東宮部隊多達萬人,在劉義隆沒有防備的情況下,劉劭與劉濬發動兵變,殺死了夜裏沒有睡覺爲廢立之事商議對策的劉義隆。開創元嘉之治的劉宋明君劉義隆,竟然就這樣被親生兒子害死了,劉劭也因此成爲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通過弒父繼位的皇帝。但這個皇位還沒有坐穩,就被他的另一位兄弟討伐,最終命喪刀劍。死後史書也不承認他是皇帝,而將他稱爲“元兇”。

坐擁元嘉之治的劉義隆雄心勃勃的要一統天下,先後三次北伐北魏。

第一次北伐。

元嘉七年(430年),宋文帝派遣到彥之、王仲德率領五萬大軍北伐,結果很簡單地便收復了碻磝、滑臺、虎牢、金墉四鎮,直達潼關。其實,這是北魏的誘敵深入之計,北魏謀臣崔浩發現了宋軍戰線過長,兵力被分散,讓魏軍等到冬天河面結冰之時,發揮騎兵優勢迅速反擊。到顏之潰不成軍,四鎮又相繼丟失,不得已宋文帝派名將檀道濟北上救援,雖然一路戰果豐碩,卻因糧草供應出現問題,不得不採用“唱籌量沙”之計迷惑敵人而撤軍。此次北伐,不僅四鎮得而復失,還丟失了大片城池,損失極爲慘重。

第二次北伐。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不甘心失敗的劉義隆經過二十年的籌備,以江夏王劉義恭總領,統領蕭斌、王玄謨、柳元景等人出東、中、西三路大軍再次出兵北伐。進軍初期,宋軍與較爲順利,先後攻佔了樂安、碻磝等地。西路軍甚至一度攻佔了潼關,並且引發了關中百姓的積極響應,形勢一片大好。

然而,最精銳的東路軍在王玄謨的率領下對滑臺久攻不下,結果太武帝親臨指揮,東路軍大敗。西路和中路軍受王玄謨是牽連,導致全盤崩潰。魏軍在太武帝拓跋燾的帶領下一路南下,一度打到與長江北岸,與劉宋隔江而對。不過,由於魏軍長途奔襲已經是強弩之末,便主動撤兵,回去的時候還在淮南淮北等地燒殺搶掠,破壞嚴重。

第三次北伐。

元嘉二十九年(452年),劉義隆聽說北魏發生內亂,太武帝拓跋燾被殺,覺得天賜良機,便派遣蕭思話、王玄謨、張永、魯爽、魯秀兄弟等將領進行第三次北伐。結果張永、崔訓的先頭部隊久攻碻磝不下,還被魏軍通過挖地道的方式火攻偷襲,遭到大敗。蕭思話、魯爽等其他各路大軍也因糧草不濟、魏軍反應迅速等原因進展不利,加上第二年宋文帝劉義隆死於內亂,第三次北伐還未全面鋪開便宣告結束。

可以看出,劉義隆的三次北伐均遭到慘敗,不僅沒能收復失地,統一天下。反而損兵折將,江北之地也遭到戰爭的嚴重破壞,最終在宋文帝死後逐步被北魏佔領。南宋詞人辛棄疾就評價劉義隆的北伐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留下千古笑柄。

那爲什麼能夠開創出元嘉盛世的劉義隆,北伐會一無是處呢?

第一,國力不足。

元嘉之治雖然成效顯著,但只侷限於南方,無法與歷史上那些大一統朝代的治世相提並論,僅僅只是比戰亂年代情況好點,根本無法支撐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北伐軍資不足,居然出現了向民間富商借款的奇葩現象;軍隊以步兵、水兵爲主且缺乏訓練,戰鬥力根本無法與北魏強大的騎兵相提並論;最根本的是,春秋戰國以來,天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一直是中原地區,廣大的南方地區還沒有得到有效開發,雖然中原地區從魏晉南北朝以來受戰亂破壞嚴重,但其生產力仍然遠大於南方,這種情況一直到了兩宋時期纔得到扭轉。

第二,雙方將領的指揮能力存在較大差距。

就拿雙方的皇帝來說吧,宋文帝文治是一把好手,但軍事才能實在是薄弱。由《宋書》記載:“授將遣帥,乖分閫之命,才謝光武,而遙制兵略,至於攻日戰時,莫不仰聽成旨。”可知,北伐時宋文帝特別喜歡遙控指揮各個將領,大多數重大的作戰指令都要聽他的聖旨,可問題是他的指揮能力實在是讓人不敢恭維,直接導致了進軍的遲緩和失誤。

反觀北魏,太武帝拓跋燾雖然殘暴嗜殺,但其軍事才能卓越,年僅15歲就親率大軍痛擊北方遊牧部落柔然,在統一北方的過程中更是將其軍事才華表現的淋漓盡致,在反擊劉宋的前兩次北伐時,指揮得當。此外,宋文帝北伐時用人也極其失當,例如第二次北伐重用了王玄謨。此人打仗實在是草包一個,卻因爲大力支持宋文帝的北伐策略而得到重用,結果在第二次北伐之時率領裝備最精良的東路軍,卻軍紀鬆弛,縱容軍士任意殺戮搶掠,大失民心,而且還沒有自知之明,聽不進身邊的優秀建議,最終引發了東路軍全線潰敗和整個戰局的扭轉。

第三,劉宋統治集團內部隱患太多,內亂不止。

劉義隆開創了元嘉之治,爲何北伐卻都失敗了呢? 第2張

雖然北魏的階級和民族矛盾比較尖銳,政治上並不穩固,但好在拓跋燾統治前期還算英明神武,能較好的穩住局面。劉宋的情況卻大不一樣,雖然國家整體平穩,但統治集團內部卻禍亂不斷,例如,宋文帝是受廢黜了其兄宋少帝劉義符的顧命大臣謝晦、徐羨之、檀道濟等人擁立上位的,他極度猜忌這幾位功臣,尤其是戰功赫赫,堪稱劉宋第一名將和軍事支柱的檀道濟,在第一次北伐沒多久就殺了檀道濟及其家人,親手毀掉了自己的萬里長城,北魏軍中聽說檀道濟被殺甚至大肆慶賀。

此外,劉義隆與兒子的關係處理不當也引發了宗室內鬥,第三次北伐就是因自己被長子劉劭政變殺害而最終失敗,其第三子劉駿又率兵討伐劉劭,殺了劉劭後劉駿登基稱帝,是爲宋孝武帝。可以說,劉宋統治集團的隱患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處理,導致了終劉宋一朝宗室內鬥,相互屠殺不斷,間接的導致了北伐的失敗。

不過,劉義隆的整體來說,還是功大於過的。然而十分可惜,他北伐失敗的影響十分深遠,南朝國力巔峯時期未能完成北伐,使得南北朝的分裂局面繼續維持下去,延長了130多年才迎來隋朝的大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