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明朝與宋朝爲什麼都出現過文官帶兵的情況?

明朝與宋朝爲什麼都出現過文官帶兵的情況?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與宋朝在治理上,都是用文官帶兵,當時宋太祖建立宋朝後,發生了杯酒釋兵權的事,這讓宋太祖得到了好評。同樣是大一統王朝,明朝的治理方法則要有所不同,與宋朝不同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不崇文抑武。

明朝初建,軍事制度仿唐朝而行。當時的明朝士兵,執行兵農合一的政策。由折衝府管理,戰時大將受命統兵出戰,戰後交還兵符回家。到了有戰爭時期,有各個衛所組成軍隊,然後由大將掛帥出征。

明朝與宋朝爲什麼都出現過文官帶兵的情況?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能夠避免武將威脅皇權。明朝時期出現了一個叫做王越的文官,別看此人是一個文官,但是他的實力不可小覷。王越在成化年間發動了兩場戰役,並且取得了咸寧海子大捷。到了弘治年間,在王越的帶領下,他打敗了蒙古的達延可汗。從這場戰爭之後,蒙古人見到明朝的旗幟就改變了臉色。

明朝不僅僅有王越這一位大將,其次還有叫做王一清的。楊一清是王越死後接替他的。在楊一清之後,還有叫做曾銑,此人是嘉靖帝時期負責抵禦蒙古的。嘉靖年間的抗倭戰爭當中,出現了兩位文官,分別是胡宗憲和譚綸。

那麼明朝掌兵的戰績如此輝煌,宋朝文官的戰績如何呢?這一點知道的人恐怕不多。宋朝能打勝仗的文官我們可能想到的也就是虞允文。在宋太祖崇文抑武的國策下,每一個宋朝的大臣都必須會四書五經,能夠讀懂兵法的人少之又少。

宋朝的文官可以憑藉幾首詩或者熟讀經史子集就可以爬到武將的位置,可是在明朝時期,想憑藉幾首詩就爬到武將的位置,簡直是癡人說夢。文官掌兵的模式確立以後,明朝不僅對於文官的選擇非常謹慎,皇帝還專門制定了一套完整的選拔方式。

明朝選拔武將,大多數是根據實戰經驗進行選拔,同時武將會在艱苦的苦磨練中逐級考驗培養,以免紙上談兵之禍。明朝的武將王越就是這種選拔方式的代表人物。這種不斷在刀光血影的戰爭中“打怪升級”的修煉模式,讓明朝的文官一步一步走向巔峯。

不僅如此,明朝的文官都是身經百戰的人,比如說明朝的牛人王守仁,他從小就熟讀各種兵書,甚至他練就了一身武藝。之後他練就了一身厲害的本領,射箭是王守仁最厲害的,他能夠一連三箭射中靶心。

反觀宋朝,他們的文官也是武將,但是他們沒有什麼實戰經驗。宋朝也有三省六部,但是那個時候的六部只不過是虛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