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唐宣宗李忱是怎樣的皇帝?爲何被稱爲“小太宗”呢?

唐宣宗李忱是怎樣的皇帝?爲何被稱爲“小太宗”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8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宣宗李忱是唐朝第十六位皇帝,他勤於政事,積極改革,在位期間,唐朝出現相對繁榮的局面,人稱“大中之治”,而唐宣宗本人也被稱爲“小太宗”。然而被稱爲“小太宗”的唐宣宗爲何也不能挽救唐朝呢?

晚唐政權,風雨飄搖。宦官專權、宮廷兇險、刀光劍影、黨爭不斷。李忱不得不裝瘋賣傻。元和五年,李忱出生於大明宮,是唐憲宗的第十三個兒子,按照繼位的順序,李忱是永遠沒有機會做皇帝的。而且,他的母親鄭氏出身卑微,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宮女,所以李忱雖然是皇子,也享受不到其他皇子一樣的待遇,因爲自己的身份,他總是被其他皇子嘲笑捉弄。

爲了掩飾內心的卑怯,他便將自己封閉起來,面對別人的冷嘲熱諷,他只能報之以沉默,於是,連父親都覺得這個兒子可能有些癡呆。長大後的李忱已經被貼上了“智障”的標籤,成爲大家爭相欺負的對象。比如,有一天,唐文宗李昂在十六宅宴請諸王,席上,衆人把酒言歡,熱鬧喧騰,李忱依然不言不語地,一個人坐在角落發呆。李昂看到了,便指着他說:“誰能讓李忱開口說話,朕重重有賞。”

李昂本來是李忱的侄子,可是在他眼裏,李忱顯然只是一個供人取樂的小丑而已、面對一哄而上的諸王,李忱依然保持沉默,不管他們怎麼戲弄,面色絲毫不改,始終一副逆來順受的樣子。這讓衆人很得意,卻讓座中的親王李炎起了疑心。李炎是李昂的弟弟,就是後來的唐武宗。面對始終不悲不喜的李忱,他開始懷疑此人是否真的癡呆,於是在後來的日子,他抓住一切時機對李忱進行試探。

雖然大家都對李忱的裝瘋賣傻深信不疑,但是武宗李炎卻對李忱的裝瘋賣傻表示懷疑。武宗李炎即位後,就對李忱進行了所謂的“考察”,看看他是否是真傻還是裝瘋賣傻。在一個大雪紛飛的下午,李忱和諸王一起隨皇帝外出踏雪,衆人興盡而返時,已是日薄西山,加上中途休息時設宴暢飲,誰也沒有注意到,那個傻乎乎的李忱已經從馬上墜落,掉在了冰天雪地中。這次被丟在冰天雪地之中,李炎料定他不會再回來了。可是沒想到,第二天一早侍衛來報,說李忱又出現在了十六宅。

就這樣,李炎更認定李忱有蹊蹺,於是決定直接弄死他,以絕後患。幾天後,可憐的李忱被突然闖入的宦官抓進了永巷。永巷從漢代開始就是幽禁宮女和嬪妃的地方,跟監獄差不多,關押在那裏的大多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李忱被關押後,又被人捆成肉糉一樣扔進了廁所。當時,李炎身邊有一個宦官姓仇,他對李炎說,這種傻子留着也沒用,乾脆一刀殺了。李炎同意了。可是,這個宦官並沒有真的殺了李忱,而是偷偷將他運出宮裏藏了起來,以備日後之用。

唐宣宗李忱是怎樣的皇帝?爲何被稱爲“小太宗”呢?

李忱自從那次馬上墜落雪地事件後,這個一度被人取笑的傻子就從宮廷消失了,他暫時遠離了複雜的皇宮。公元846年,李炎病危,他的兒子都年幼,還沒有立太子,所以,朝野上下人心浮動。那時的宦官勢力很大,一等到武宗駕崩,仇姓宦官聯合他人拿出了自己的祕密武器,派人到處搜尋傻子李忱。他們想讓他來當傀儡皇帝,以便他們操縱朝政。雖然李忱一直被衆人視爲弱智,但是他是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的叔叔,論資歷絕對夠老,而且有宦官力挺,朝臣也不敢反對。

於是,已經被人遺忘的李忱又回來了,傻乎乎的李忱坐上了帝位,這便是史上的唐宣宗,年號“大中”。然而,令人吃驚的事情卻發生了。李忱當上皇帝后,一改昔日傻乎乎的形象,言談舉止全如常人!人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過去的“李傻子”竟然是裝的!而擁立這個傻子皇帝的宦官們本以爲可以通過操控李忱來控制天下時,卻被李忱的一系列大動作嚇傻了眼。

他非但沒有像衆人想象的那樣不知所措,反而對處理政務非常熟稔,好像久經磨練的儲君一樣。衆人這才如夢初醒,原來之前的一切都是演戲。這位隱忍了三十六年的皇帝終於等到了這一天,他迫不及待的大刀闊斧的改革。執政第二天,就解決了持續40多年的牛李黨爭,使中央政權更加鞏固。隨後,趁着吐蕃內亂,收復吐蕃,使大唐版圖由分裂而統一。

李忱在位期間很勤勞,而且能舉賢任能,從諫如流。他命人將《貞觀政要》寫在屋內的屏風上,以便時刻鞭策自己,他還讓翰林大學士每天朗讀太宗所寫的《金鏡》給自己聽。爲了熟悉大小官員的姓名和官秩,李忱還專門讓人編纂了《具員御覽》,放在案頭隨時閱覽。因爲李忱曾流落民間,所以深知民間疾苦,對老百姓很是同情。 他勤於政事、孜孜求治。在位期間,曾經燒過三把火,一把火使“權豪斂跡”,二把火使“奸臣畏法”,三把火使“閽寺讋氣”。唐宣宗李忱一枝獨秀、勵精圖治,再現“中興”,時人稱之“小太宗”。

唐宣宗開創“大中之治”,人稱小太宗,爲何也不能挽救唐朝呢?

首先,李忱的一生,努力仿效唐太宗李世民這位皇帝,以“至亂未嘗不任不肖,至治未嘗不任忠賢”爲座右銘。他將《貞觀政要》書於屏風之上,每每正色拱手拜讀。唐宣宗李忱這位皇帝在位期間,一方面整頓吏治,並限制宗室和宦官,提高唐朝上下的運轉效率。另一方面,在對外用兵上,唐宣宗李忱擊敗吐蕃、收復河湟,又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取得了之前多位皇帝都難以達到的戰績。

在此背景下,由於李忱在位時之年號爲大中,故史家以“大中之治”稱之,並且將大中之治比作漢朝的文景之治,將唐宣宗比作唐太宗和漢文帝一樣的明君。不過,雖然“大中之治”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唐朝的國力,但是,其並沒有徹底根除唐朝的病症。具體來說,就藩鎮叛亂問題,唐宣宗李忱依然徹底解決。

在唐宣宗李忱在位期間,江淮等地就發生了藩鎮叛亂的問題,雖然這些叛亂最後都得到了平定。但是,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因爲叛亂已經波及到唐朝賦稅的重要來源地,這直接影響到唐朝的根基了。與此相對應的是,就安史之亂來說,雖然連唐朝都城都攻破了,但是,因爲叛軍沒有波及到唐朝的江淮地區,也即沒有影響到唐朝的賦稅來源,這成爲唐朝能夠擊敗安祿山等人的重要原因。

所以,到了唐朝後期,因爲藩鎮叛亂波及範圍實在太廣了,讓唐朝疲於應付。如同明朝末年一樣,內憂外患的存在,即便崇禎皇帝再怎麼努力,也無法阻擋明朝的滅亡趨勢。另一方面,唐宣宗李忱雖然賢明,但是,其在位期間,宦官依然把持朝政。比如在李忱繼位前,宦官已經擁有左右皇帝廢立的權力了。

唐宣宗李忱是怎樣的皇帝?爲何被稱爲“小太宗”呢? 第2張

同時,因爲唐宣宗李忱能夠登基稱帝,宦官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所以,李忱在位時,依然將禁軍的軍權交給宦官。由此,宦官把持朝政的問題,幾乎伴隨着了唐朝的衰落和滅亡,和藩鎮問題一樣沒有得到徹底地解決。進一步來說,唐宣宗在位期間,既沒有削弱宦官,也沒有倚重朝臣,對此,在筆者看來,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兩者之間的矛盾,爲後來的動亂埋下種子。

在唐朝後期,吐蕃等敵人的實力,實際上已經無法對唐朝構成太大的威脅了,也即唐朝的滅亡,主要還是內耗、叛亂等問題,這和宋朝等朝代,自然是明顯不同的。就唐宣宗李忱來說,其在位期間還可以掌控大局。但是,等到他去世後,唐懿宗與唐僖宗的能力實在差了太多,這也是唐朝走向滅亡的重要原因。

大中十三年,李忱去世。到了唐僖宗乾符二年初,王仙芝在濮州濮陽發出檄文,率領起義軍攻克曹州、濮州。而在王仙芝起義之後,唐朝又爆發了黃巢起義。黃巢起義,指的是乾符五年至中和四年由黃巢率領的起義。黃巢之亂轉戰近半唐朝江山,導致唐末國力大衰。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唐宣宗李忱去世後,唐朝爆發的多次較大起義,直接讓唐朝本就衰落的國力更加虛弱了。

到了天祐四年,朱溫逼唐哀帝李柷禪位,唐朝滅亡,朱溫改國號樑,史稱後梁,是爲梁太祖,改元開平,定都開封。總的來說,唐宣宗開創“大中之治”,人稱小太宗,雖然恢復了唐朝國力,卻無法解決唐朝的根本問題。等到他去世後,接連不斷的起義,最終讓唐朝走向了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