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隨着人口的增加,東漢時期的經濟區域發生了哪些明顯的變化?

隨着人口的增加,東漢時期的經濟區域發生了哪些明顯的變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西漢初期奉行重農抑商政策,不過由於實施黃老政策,對於商人的影響不大。經過文景之治後,商業勢力大爲篷勃發展,社會心理也隨之改變,當時俗諺流傳着“夫用貧求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今法律賤商人,商人已富貴矣,尊農夫,農夫已貧賤矣”。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雖然曾受到武帝“富國抑商”政策打擊,西漢後期,由於漢室政權中衰,商人勢力於是重新擡頭。到了東漢,政府並未制定限制商人獲利的法令,所以商業發展一向順利,但也造成貧富差距急劇擴大,加深經濟矛盾,東漢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導致衰亡。

隨着人口的增加,東漢時期的經濟區域發生了哪些明顯的變化?

田莊式的生產經營

東漢時期,豪強地主都佔有大量土地,通常又採取田莊式的生產經營方式。在當時的田莊中,有農、林、牧、漁各業,還從事某些手工業的生產或進行一定的商業和高利貸活動,具有極強的自給自足性質。例如劉秀母舅樊宏在湖陽經營的田莊,其中有數裏面積的樊陂,田地達三百餘頃。

在這個田莊中,廬舍樓閣成片,“竹木成林,六畜放牧”,“檀棘桑麻,閉門成市”,可見其規模很大,具有多種經營的特點。另外,樊宏還“好貨殖”,從事商業和高利貸活動。在四川發現的畫像磚上,也可以看到地主田莊的同樣情景。

崔實所寫的《四民月令》,對地主田莊的經營情況反映得很詳盡。所謂:田莊裏種植着小麥、大麥、春麥、粟、黍、粳稻、大豆、小豆等糧食作物,胡麻、牡麻、藍靛等經濟作物,瓜果等蔬菜;自己製作各種醬、酒、醋及飴糖等食物;又種植藥用植物,以配藥品。

在這種大田莊裏,還種植各種林木以及果樹,飼養馬牛等耕畜和家畜。在手工生產方面,自己養蠶,紡織各種麻布和絲織物,製作衣、鞋,製造農具和兵器等。此外,田莊中也有糧食及農副產品的買賣。可見,在地主田莊裏,各類生活資料基本上都可以自給自足。

隨着人口的增加,東漢時期的經濟區域發生了哪些明顯的變化? 第2張

經濟先進區域

鐵工具的普遍推廣和牛耕技術的提高,增強了人們向自然界鬥爭的能力,特別是它使江南河網沼澤地區的大規模開發成爲可能。加上當時各種社會原因,東漢時期的經濟區域開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東漢以前,中國經濟的先進區域主要在淮河以北,特別是包括關中在內的黃河中下游地區。當時的人口分佈,也主要集中在黃河流域。到了東漢後期,這種情況開始有了較大的變化。黃河流域的某些地區人口減少,出現了衰落的跡象。而南方出現了新的經濟發展地區,人口在急劇上升。

隨着人口的增加,南方不少地區的開發速度加快。如太湖和錢塘江流域,西漢時統由會稽郡管轄,東漢時分爲吳、會稽二郡,這正是經濟發展的直接結果。其他如鄱陽湖、洞庭湖周圍地區及成都平原一帶,都在不斷髮展,成爲新的經濟發達區域。不過,東漢時期,大部分人口仍然集中在黃河中下游一帶。因之,黃河流域仍是當時的經濟、政治中心。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