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諸葛亮去世後,蜀漢發生了哪些變化?

諸葛亮去世後,蜀漢發生了哪些變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歸晉,蜀國先滅,這究竟是因爲什麼?蜀漢國有諸葛亮這樣優秀的政治家,有他建立的一整套法律體系和治國方略,後人也基本上在按照他的方略執行,並沒有大的改變,司馬氏爲什麼就敢於先拿蜀漢國動刀呢?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諸葛亮去世後,蜀漢發生了哪些變化?

本來,魏國在東南攻守互有,與吳國有輸有贏,在西北處於守勢,蜀國險阻,司馬氏爲什麼要選這樣一個難啃的骨頭呢?戰時國家,對方的軍事情報是會相互掌握的,司馬昭正是看到了蜀漢國的重大弊端,這才下決心先徵蜀國。對於蜀國來說,這個重大的弊端就是自己留下的隱患,沒有中生代人才,特別是將軍。

一說到馬謖,人們只責備諸葛亮說他不如劉備識人,但他爲什麼要重用馬謖呢?說起來,就是諸葛亮要培養謀略指揮型人才,就像當年劉備任用龐統和法正一樣。諸葛亮南征,馬謖給他獻上了攻心之計,效果不錯,從而諸葛亮也記住了這個人。只可惜,馬謖只會紙上談兵,不堪重用,以至於第一次北伐無功而返。無功不等於什麼收穫沒有,得到了一個姜維,諸葛亮還是覺得有所彌補的,就像是遷移了西縣一千多家人口一樣。諸葛亮把姜維稱作是“涼州上士”,說像李邵、馬良這些人都比不上他,還馬上給他封侯,爲什麼?就是因爲姜維“深解兵意”。姜維這年二十七歲,若是作爲培養對象,這是多麼好的一個年齡啊!

可惜的是,此後六年諸葛亮就去世了。諸葛亮的去世還引發了蜀漢國內部的一場動亂,這就是魏延與楊儀之間的火併。從此以後,蜀漢國進入了一種自閉模式。蔣琬和費禕執政,蜀漢國基本上是處於無戰,偶爾又被動迎戰這樣一個時期。這樣一種狀態不見得就不好,適當的休養生息是完全必要的,但三國並存,始終都處在一種戰時狀態,休養生息決不能放棄武備,否則就是一種盲目性的自得。從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去世到延熙十九年姜維任大將軍,沒見到蜀漢國有什麼樣的軍事人才出現。姜維不是大將軍時用兵受到限制,到他任大將軍掌權時又頻繁用兵,但總是難有勝果,以至於遭到了很多人的非難。其實,用一句俗話來形容姜維這個人,那就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或者說,他就是再有能力也是獨木難支。除了蜀漢國的國力弱小,他的對手像郭淮、陳泰、鄧艾、鍾會這些人都不是等閒之輩外,蜀漢國還真就缺乏中生代的中間力量。諸葛亮北伐,自己在前線,後方有蔣琬、李嚴,前線大將級別的有魏延、趙雲、吳壹、馬謖,後期還有一個姜維,中等級別的將領有鄧芝、王平,身邊還有參謀後勤班子的劉琰、楊儀、費禕,這是一個多麼強大完整的陣容!雖然事有不諧,除了馬謖之敗,還有很多客觀因素決定的,比方說連魏國皇帝也被逼迫到了前線。兩相對比,很明顯就可以看出差別。

先看看蜀漢國後期將領的年齡。當張翼、廖化被任命爲大將軍時,當時蜀漢國人有一句話叫做:“前有王、句,後有張、廖”,他們都是什麼年齡呢?王平,延熙六年(243年)被任命爲鎮北大將軍,延熙十一年(248)去世。王平在215年跟隨杜瀖到達洛陽,被曹魏任命爲代理校尉,後跟隨曹操征伐漢中時歸於劉備。我們不知道王平死時多大年齡,只知道他跟隨曹操時姜維只有十三歲,而他到蜀漢亡國時,從軍經歷已經有33年了。張翼在建安十九年(214)任劉備擔任益州牧的書佐,蜀國亡前擔任左車騎將軍,也有50年的從政經歷,投降鍾會後,在成都被亂兵所殺。廖化最後官職是右車騎將軍,景耀元年(258年)時,宗預說他倆都已經過了七十歲了。宗預這個人也有必要一說,他是在六十歲後才被任命爲軍職的。還有鄧芝,這個人最後官至車騎將軍,延熙十四年(251年)去世,延熙十年就已經過了七十歲。再有一個張嶷,劉備奪取成都以前(214年)就擔任了郡功曹。姜維在延熙十九年(256年)擔任大將軍,這一年他54歲,看到了吧,他手下一個層次的將軍都是一幫六十多甚至七十多歲之人,比姜維小個十幾歲的人在哪兒呢?倒是有個37歲的諸葛瞻,但毫無疑問,這個人根本就沒有經過軍旅的鍛鍊。不是說年齡大就不能帶兵打仗,有人也可能舉出姜子牙的例子,但姜子牙、司馬懿他們是統帥,不是那些上陣拼殺的純粹武將。所以說“蜀中無大將廖化充先鋒”並不是一點說道沒有。

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在蔣琬、費禕兩代執政大臣時期,蜀漢國戰略上採取守勢,可他們連整軍備戰也都忘了。兩人雖然也都有過駐守漢中的經歷,但那更像是學諸葛亮的做個樣子給人看看而已。說他們沒有意識培養後備人才,看看蜀漢國名將的後代就知道了,有幾個真正把兒孫送到軍隊裏去的?《三國演義》弄了一個關興、張苞,小說寫得倒是熱鬧,可他們實際上從軍了嗎?高官將軍們的後代當的那些官不是侍中就是尚書,只有蔣琬的兒子擔任了軍中實職,還是一個護軍。再看看魏國的中生代,那可仍然是人才濟濟,像曹真、曹休這些曹操的子侄們就不用說了,那些大將們的兒孫們哪個不在軍中效力?其中比較有名的像夏侯楙、夏侯霸、夏侯尚以及再下一代的夏侯玄、曹爽兄弟等人,都是在軍中任職。這些人有些純屬草包,像曹爽兄弟,但說明一個事實,魏國是注重子弟們的軍事歷練的。正因爲如此,魏國的高官子弟們也是出了幾個有名的將領,像陳羣的兒子陳泰、鍾繇的兒子鍾會、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等等,就是東吳,也有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恪、陸遜的兒子陸抗等有名大將。

蜀漢國爲什麼沒有中生代的出色將領,除了執政者缺乏戰略眼光,恐怕也與內部派系較多,矛盾過於複雜有關。劉備可以靠名望平衡蜀地的各種關係,諸葛亮可以靠能力治理蜀地,而以後的那些執政者,恐怕不僅是沒有了這些,就是連心胸和眼界也是不甚了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