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東漢末期黃巾起義爆發,政治制度發生了哪些變化?

東漢末期黃巾起義爆發,政治制度發生了哪些變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4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東漢末期,黃巾起義爆發,隨之軍閥混戰,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之下,東漢的政治制度開始發生變化,新的政治形勢尤其是軍事活動頻繁的現實影響,使得東漢的職官制度發生很大變化,三公九卿制開始向三省六部制轉變,地方的州郡制也相應發生變化。

東漢末期黃巾起義爆發,政治制度發生了哪些變化?

公孫恭加車騎將軍一事,據《後漢書·百官志一》:“將軍,不常置。本注曰:掌征伐背叛。比公者四:第一大將軍,次驃騎將軍,次車騎將軍,次衛將軍。又有前、後、左、右將軍。”可見漢時車騎將軍地位是很高的,魏初情況應與東漢接近。因此公孫恭爲遼東太守便加一重號將軍,顯然有其特殊原因,據《三國志》卷八《公孫度傳》:“十二年,太祖徵三郡烏丸,屠柳城。袁尚等奔遼東,康斬送尚首。語在武紀。封康襄平侯,拜左將軍。康死,子晃、淵等皆小,衆立恭爲遼東太守。文帝踐阼,遣使即拜恭爲車騎將軍、假節,封平郭侯;追贈康大司馬。”

公孫恭加車騎將軍,除了因爲其兄公孫康在曹操北伐烏桓時,曾斬袁尚立功外,更重要的是魏文帝曹丕要籠絡遼東勢力,因爲此時遼東雖臣屬於魏,但並不屬於曹魏的嫡系,而且又處於東北邊疆,曹魏統治一時鞭長不及馬腹,難以進行實際的統治,這樣對在當地極有勢力的公孫家族就非籠絡不可,如此看來,對公孫恭加“車騎將軍”,就完全是出於政治的需要。

東漢末期黃巾起義爆發,政治制度發生了哪些變化? 第2張

與公孫恭相比,劉璋加軍號實際也是緣於政治原因。據《三國志》卷三一《劉璋傳》,建安年間“璋聞曹公徵荊州,已定漢中,遣河內陰溥致敬於曹公。加璋振威將軍,兄瑁平寇將軍。其時劉璋已承襲其父劉焉益州牧的職位,專制一方,在曹操征討荊州時主動向曹操“致敬”,其主要意圖是向曹操示好,意在打消曹操進略益州的企圖,從當時的情況看,曹操意在進攻荊州的劉表,暫時並無進攻益州的要求,於是就趁劉璋“致敬”之機,給劉璋、劉瑁兄弟加將軍號。以示對他的褒獎和對他益州牧地位的認可。後來曹操攻下荊州,情況發生了變化,劉璋與曹操也就不再繼續交往。

另外,相同的例子還有臧霸,據《三國志》卷一八《魏書·臧霸傳》,臧霸爲琅邪相時,也多次參與軍事行動,後又“東州擾攘,霸等執義徵暴,清定海岱,功莫大焉,皆封列侯。霸爲都亭侯,加威虜將軍”。總之,正是由於州郡多參與軍事活動,故而多數地方長官如刺史、太守等均獲得了軍號,在加軍號還未氾濫的初始階段,這種加官還是有實際意義的,其目的即在於褒獎軍功、鼓舞士氣,以爭取軍事勝利。而就以上表格反映出來的情況來看,加將軍號大致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因軍功而加將軍號,如陳登、賈逵、臧霸、文聘、郭淮、徐邈、王基等;另一種是除爲地方長官時便加軍號的,如呂虔、杜恕、陳泰、孫禮、田豫、胡質、諸葛誕、王昶等。這兩類情況的共同之處,是本官皆爲地方長官加軍號,這是東漢後期與三國時期軍事鬥爭頻繁在職官制度上的反映。

東漢末期黃巾起義爆發,政治制度發生了哪些變化? 第3張

曹魏加位特進略析 :關於加位特進的情況,《晉書》卷二四《職官志》:“特進,漢官也。二漢及魏晉以加官從本官車服。無吏卒。太僕羊琇遜位,拜特進,加散騎常侍,無餘官,故給吏卒車服。其餘加特進者,唯食其祿賜,位其班位而已,不別給特進吏卒車服,後定令。”可見特進是加官,而無本職,這一點和散官相似,然而加特進者地位一般較高或特殊,如表中曹騰、郭表、毛嘉、張郃四人加位特進就說明了這種情況。其中張郃爲曹魏大將,一直深受重用,在後期一直是與曹真、司馬懿合作抵抗蜀吳的重要將領,其加位特進,除了因爲他在祁口之戰大敗蜀軍外,更重要的是爲激勵他在未來之戰中的勇氣。

東漢末期黃巾起義爆發,政治制度發生了哪些變化? 第4張

據史《三國志》卷一七《張郃傳》:“明帝即位,遣南屯荊州,與司馬宣王擊孫權別將劉阿等,追至祁口,交戰,破之。諸葛亮出祁山。加郃位特進,遣督諸軍,拒亮將馬謖於街亭。”可見,加位特進正是對他的特別待遇和獎勵,以期他能不遺餘力的進行戰鬥。至於曹騰,據《三國志》卷一《武帝紀》注引司馬彪《續漢書》:東漢末年,“桓帝即位,以騰先帝舊臣,忠孝彰着,封費亭侯,加位特進”。而郭表、毛嘉是外戚,因太后緣故而“位特進”的。由此四人的情況可見,在東漢與曹魏時期特進不是一般官員可以得到的加官。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