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南宋對江南地區的開發,引發了經濟地理格局的哪些變化?

南宋對江南地區的開發,引發了經濟地理格局的哪些變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南宋開發江南:經濟格局的變遷 ,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1127年,宋高宗繼北宋之後,建立了南宋。由於金軍的追襲,宋高宗被迫帶領着宗室南渡,最後在臨安(今杭州)安定了下來。

南宋時,統治者偏安一隅,領土不到北宋的三分之二。但其統治地區,經濟仍向前發展,尤其是江南地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開發,逐漸形成了南方經濟領先於北方的格局。

我國經濟重心轉移到了東南地區,南方人口大量增加,沿海城市迅速發展,交通和運輸得到了巨大改善。

南宋對江南地區的開發,引發了經濟地理格局的哪些變化?

很長一段時期內,我國北方經濟都優於南方。江南經濟的發展,在南宋之前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

三國時期,吳國的經濟得到了發展,但此時,魏國所在黃河流域的經濟仍然是超過了蜀國和吳國。

南北朝時期,北方戰亂頻繁,南方相對穩定,人口大量南遷,江南地區因此得到了開發。

隋唐時期,南方經濟發展的速度要快於北方,但起點較低,北方仍佔優勢。到了宋朝,經濟重心已逐漸南移並最終完成。

當時,南宋朝廷爲何要大力開發江南呢?

首先,南宋軍民對金人的抵抗,保證了江南安定和繁榮。

南宋始終處於北方的威脅之下,抗金將領和廣大軍民爲此英勇抵抗,保證了江南地區的安定,爲經濟發展提供了前提。

1130年,金軍遭受了韓世忠和岳飛的頑強抵抗,飽受打擊,再不敢輕易過江。北方侵略行爲雖未停止,但大都停在淮水一帶。

北方的人民逃亡到江南,爲生產提供了力量,也帶來了新的生產技術。南北方的交流和百姓的辛苦勞作,都促進了農業和手工業的進步。

其次,在北宋經濟基礎上,南宋政府進一步提高。

北宋時,南方經濟開始繁榮,有趕超北方的趨勢。

當時南方的農民,已經普遍用龍骨翻車來灌溉。

宋太宗非常重視在南方興修水利,成績顯著,有錢塘江堤和浙江捍海石塘等。水稻的優良品種也不少,占城稻就在江南地區得到了推廣。

手工業、商業的成就也很突出,東南地區集中出現了麻紡織業,泉州和廣州在當時就已成爲了對外貿易的大都市。

可以說,南宋政府是在北宋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了江南百姓創造財富的積極性。

那麼,南宋時江南地區開發的具體表現有哪些呢?

第一,農業生產發展較快,土地得到更好的利用。

南宋的領土較小,用於生產的土地自然有限。而統治者生活奢靡,所需費用巨大。爲了提高農業產量,增加收入,政府對農業非常重視。

爲了鼓勵生產,統治者採取了很多措施。

1127年,高宗下令勸農民迴歸土地,歸業者可以免徵耕牛稅。對於歸業的農民,返還土地,如果土地已經被賣了或者變成了官田,就把附近的閒田和官田給他們耕種。

統治者對不堪金人壓迫流亡江南的人,也採取了積極的措施,把他們安置在曠土荒田上,貸給種子和耕牛,免租三年或數年。

當時,北方南逃的人很多,這些南下的百姓對南方農業生產,起到了很大作用。在政府的鼓勵和百姓的辛苦勞動下,1148年,僅江蘇儀徵一個地方,耕地面積就增加了7萬餘畝。

江南地區河港縱橫,地勢低平,各地依據這些優勢興修水利,開闢出了很多湖田和沙田等。

此外,還修治了陂塘、河道,這些在農業發展上起了不小的作用。1137年,潭州(今長沙)東龜塘得到修復,灌溉了農田萬頃。

土地利用的擴大,也反映了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的進步。當時,筒車式的水車和龍骨車很流行,排澇效率很高。北民大量南下,南北技術得到了交流,其中江浙一帶技術最爲進步。

南宋時,江南地區除了稻、麥、粟等,還有很多的經濟作物,如棉花和茶葉。茶葉生產,已比北宋擴大,名茶的產地很多,如浙東西、江東西、福建、淮南等地。

第二,手工業進步明顯,紡織業和瓷器業等部門興盛。

南宋的手工業,重要的有紡織業、瓷器業、印刷業、火藥和火器製造業等,獨立的小手工業生產和手工業作坊逐漸增多。

南方的紡織業中,絲織業佔有重要地位。南宋在杭州、成都、蘇州都有官辦的織錦院,規模很大,工匠達數千人。當時的江浙和四川,所產織物精緻美觀、花色繁多。

瓷器業在當時是另一個重要部門,瓷器始終是南宋對外貿易的主要出口貨物之一,遠銷南洋各地。宋室南渡,官窯也隨之遷到臨安(今杭州),繼續生產。

當時的瓷器製造仍以北宋時興起的景德鎮爲中心,仿製北宋的定窯,又被稱爲南窯。

南宋對江南地區的開發,引發了經濟地理格局的哪些變化? 第2張

南宋名窯衆多,有龍泉(今浙江麗水)的哥窯、弟窯,德化的建窯,肇慶(今廣東高要)的廣窯等。

除此以外,造紙、礦業和造船業等,都很發達。南宋造的輪船,有的桅高十多丈,可用於作戰、運輸和娛樂遊玩。還有遠洋巨舶,也優於南洋等地。

第三,商業繁榮,臨安等一大批都市隨之興起。

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必然會促進商業的進步。南宋時商業的發展,主要體現在都市的興起上:

臨安是當時的第一大都市,既是政治中心,也是經濟中心。城內人口衆多,城內外不下數十萬戶、百十萬人口。當時,商品交易已有一定的集中場所,如米市、肉市、菜市、布市等。酒樓、茶坊和娛樂場所也很多。城內的“瓦”(娛樂場所),就有南瓦、中瓦等23瓦。宋室南渡僅50多年後,當地就已經很繁榮了。

南宋對江南地區的開發,引發了經濟地理格局的哪些變化? 第3張

除了都城臨安,沿海的泉州、廣州和明州發展也很快,是國際貿易港。其中,泉州是南宋最大的國際商港,南洋及西南亞的貨物經過此地。南宋政府還在泉州設有市舶司,管理對外貿易和稅收事務。

沿江都市,有蘇州、建康(僅南京)、鄂州(今武昌)等,其中鄂州爲最大的沿江都市,樓肆林立,異常繁華。

第四,海外貿易繁榮,外商往來頻繁。

南宋政府爲了擴大財政收入,非常重視海外貿易,採取了很多推進措施。統治者鼓勵外商來中國,凡是能夠招徠舶船、擴大收入的,可以補官或加官。

當時,南洋、阿拉伯、印度、蘇門答臘、波斯等50多個國家、地區的商人前來中國,有的甚至長期僑居。外商帶來了珍寶、香藥等商品,帶走了絹、瓷器、銅、鐵等。

南宋統治者在江南的開發,使這裏逐漸變成了富庶繁華之地。同時,統治者安於享樂,並沒有把財富很好地用在收復國土和進一步發展上,反而在江南醉生夢死,離恢復中原的大志越來越遠。

不論當時怎樣,長遠地來看,江南地區的開發,無疑是經濟地理格局的一次巨大變遷。南方經濟領先的地位至今未變,這段歷史,仍爲我國今天經濟格局的演進和發展提供着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