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宋朝達官貴人爲何不愛吃豬肉?是怎麼導致的?

宋朝達官貴人爲何不愛吃豬肉?是怎麼導致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8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宋朝達官貴人爲何不愛吃豬肉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在這種情況下,我不禁想起了宋朝文豪蘇軾的一首詩《豬肉頌》:“"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熟時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顯而易見,蘇軾在黃州擔任團練副使時,當地的豬肉價格便宜得不像話,以至於讓蘇軾大快朵頤,吃了個夠。

宋朝達官貴人爲何不愛吃豬肉?是怎麼導致的?

事實上,整個宋朝期間,豬肉價格普遍較低。

993年,有一個叫牟暉的開封市民怒氣衝衝地來到登聞鼓院,敲響了登聞鼓。宋太宗趙光義以爲發生什麼大事,將他召集進宮。牟暉訴說冤情,卻是自家的一頭豬跑丟了,到開封府報案,官府不予受理,這才告起了御狀。趙光義沒有生氣,賜給他1000文錢,算是那頭豬的補償。後來,趙光義還喜滋滋地給宰相趙普下了一道手詔:“今日有人聲登聞來問朕覓亡豬,朕又何嘗見他的豬耶?然與卿共喜者,知天下無冤民。”

北宋初期,一頭羊的價格約爲5貫(5000文錢),是一頭豬的5倍。宋朝豬肉如此便宜,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爲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都不愛吃豬肉。這是爲什麼呢?

一、豬肉的“歷史地位”很低

中國有一句古語,叫“六畜興旺”。六畜的說法,來源於《周禮·天官·庖人》:“庖人掌共六畜、六獸、六禽,辨其名物。”這裏的六畜,指的是馬、牛、羊、雞、犬、豕。南宋王應麟編寫《三字經》中記載:“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

宋朝達官貴人爲何不愛吃豬肉?是怎麼導致的? 第2張

《周禮》和《三字經》所說的犬和豕,分別指狗和豬。很明顯,豬在六畜中的地位最低,遠遠不及牛和羊。所以,形容美食的字,如膳、饈、羹、饌等,大多數與羊有關,與豬沒有多大關係。

到了宋朝時期,由於馬是戰略物資,牛是最爲重要的生產資料之一,都退出了餐桌,羊成爲皇宮餐桌上的首選。《續資治通鑑長編》記載,名臣呂大防爲宋哲宗講述祖宗家法時說:“虛己納諫,不好畋獵,不尚玩好,不用玉器,飲食不貴異味,御廚止用羊肉,此皆祖宗家法所以致太平者。”好傢伙,宋朝皇室將吃羊肉提到了治國理政的高度。

皇室帶頭吃羊肉,達官貴人也不例外,民間蔚然成風。豬肉的“歷史地位”降到最低,幾乎無人問津。

二、豬肉被當作比較髒的食物

《禮記少儀》中有一句話叫“君子不食圂腴”。《說文解字》對此進行解釋:“君子不食圂腴,注云周禮畏作豢謂犬豕之屬食米穀者也,腴有似於人穢……”

這裏的“圂腴”,指的是豬肉。按照《說文解字》的解釋,古人認爲狗和豬的食性是雜食的,與人非常相似。君子應懷着對同類的仁愛之心,不食用狗肉和豬肉。

到了後來,“君子不食圂腴”逐漸演變成另外一種意思。

我們知道,古人餵豬,爲了綜合利用人畜糞便,往往將豬圈和廁所修建在一起。豬喜歡在污泥糞便中打滾,不管什麼樣的食物都喜歡吃,人們認爲豬肉是比較骯髒的食物,不應該吃它。《百草綱目》就說:“豕食不潔,顧謂之豕,水畜而性下喜穢也。”

宋朝達官貴人爲何不愛吃豬肉?是怎麼導致的? 第3張

三、宋朝公豬沒有閹割,有一股很重的腥臊味道

宋朝時期,公豬普遍沒有閹割,身上味道較大,影響肉質。同時,現代人習以爲常的辣椒還沒有傳入中國;胡椒雖然已經傳入中國但價格昂貴,尋常人家不會用於豬肉的烹調上。這樣一來,豬肉無論怎麼烹煮,吃起來有一股很濃烈的腥臊味道,大家都不愛吃。

後來,人們發明了一種烹煮豬肉的方法,將豬肉做得肥而不膩,軟而不爛,味美鮮香,使得豬肉漸漸成爲大家喜聞樂見的食物。有人說發明人是蘇軾,還取名爲“東坡肉”。

當閹割養殖之術出現後,豬肉中的異味被祛除了,開始走上餐桌。到了北宋末期和南宋時期,食用豬肉的人慢慢多了起來。《夢粱錄》記載了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每天殺豬的數量:“壩北修義坊,名曰肉市,巷內兩街,皆是屠宰之家,每日不下宰數百口。”那時候,臨安有專門的肉市,每天要宰殺幾百頭豬。

如今,豬肉已經成爲中國人食用最廣泛的一種肉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