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上古九州是怎麼來的?《尚書·禹貢》中如何記載九州?

上古九州是怎麼來的?《尚書·禹貢》中如何記載九州?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九州,又名漢地、中土、神州、十二州,最早出現先秦時期典籍《尚書·禹貢》中,是中國漢族先民自古以來的民族地域概念。自戰國以來九州即成爲古代中國的代稱,而自漢朝起成爲漢族地區的代稱,又稱爲“漢地九州”。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漢族先民自古就將漢族原居地劃分爲九個區域,即所謂的“九州”。根據《尚書·禹貢》的記載,九州順序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爾雅》中有幽州與營州,沒有青州和梁州。《周禮》中有幽州與幷州,沒有徐州和梁州。

上古九州是怎麼來的?《尚書·禹貢》中如何記載九州?

先秦的華夏之域僅限於魯、晉、齊、鄭、蔡、衛等“王之支子母弟甥舅”諸國及行周禮的宋、陳等中原諸國,到了戰國末年在諸國的基礎上萌芽出後世漢族九州的概念。漢朝將被秦國所滅的六國共同稱爲“諸夏”。

至遲自漢代起的華夏之區域與《禹貢》所載九州之區域等同,九州等同於漢地。又有“東夏”、“南夏”、“西夏”等詞稱呼漢地內的局部地區。

九州,意即漢地。五嶽五鎮四瀆都在九州這個地理範圍內,九州這個地理範圍是在漢代確立。

1912年後,“中國”是指代含有漢地、藏區等各個民族地區在內,達960萬平方公里的多民族國家。

來源初期

“九州”最早見於《禹貢》,相傳古代大禹治水時,把"天下"分爲九州(又有一說,爲黃帝始創“九州”之說),於是九州就成了古代漢地的代名詞。九州區域範圍劃分也不同。古人認爲天圓地方,“方圓”是指範圍。因此,“九州方圓”,即“中國這塊地方”。即九州方圓、地大物博、氣勢磅礴的一種景象。

《尚書》中的《夏書·禹貢》記載,大禹的時候,天下分爲“九州”,分別爲豫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冀州、兗州。《禹貢》所敘述的九州的範圍,北有燕山山脈、渤海灣和遼東,南至南海,西至甘肅接西域,東至東海。九州也是當時學者對未來統一國家的一種規劃,反映了他們的一種政治理想。

上古九州是怎麼來的?《尚書·禹貢》中如何記載九州? 第2張

豫州,中國古代地理區域名,指的是漢籍《禹貢》所描述的九州之一。因位於九州之中,故別稱中州。當今河南省大部分屬豫州,故簡稱“豫”

其中冀州的範圍極大,按馬融曰:“禹平水土,置九州。舜以冀州之北廣大,分置幷州。燕、齊遼遠,分燕置幽州,分齊爲營州。於是爲十二州也。”即幷州、幽州、營州是由冀州所分出來的,加上原來的九州,是以九州有時又被稱爲十二州。

《爾雅·釋地》中的記載,沒有青、樑,而有幽、營。

《周禮·變官·職方氏》中的記載,沒有樑、徐,而有幽、並,因爲武王滅殷商之後,將徐州合併入青州,將梁州合併入雍州,以冀州之地分出幷州和幽州。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