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作爲佛教在中國源頭的白馬寺,是如何建造起來的呢?

作爲佛教在中國源頭的白馬寺,是如何建造起來的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洛陽白馬寺,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鬱郁蒼蒼的古木林中,坐落着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座佛家寺院,威嚴、肅穆,一如兩千年前。但是,又有誰會想到,這座中國佛家的祖庭、釋家的源頭,竟然源於皇帝的一個夢。

作爲佛教在中國源頭的白馬寺,是如何建造起來的呢?

白馬寺,作爲佛教在中國的源頭,是講述佛教與中國歷史時永遠不可能避過的話題。佛教在中國生根發芽並快速發展,正是始於洛陽白馬寺。隨着時間的流逝,最初的漢代建築雖然早已不復存在,但是佛的精神與禪的空靈,依然厚厚地積澱在白馬寺中,不曾遠去。

布袋和尚天王殿內,供奉着聞名天下的布袋和尚佛像,這個一生一世瘋瘋癲癲、嬉嬉笑笑的和尚,被認爲是彌勒佛的化身,後世也稱其爲大肚彌勒或者天冠彌勒。

一花一世界,一夢萬蓮開

恰逢東漢永平七年(64),漢明帝劉莊夜宿南宮,做了一個令他十分吃驚的夢:一個高約六丈、渾身金光閃爍的仙人,由西方飛來,繞着宮苑飛了一圈,便停在了宮殿之中。

漢高祖醒來之後,立刻將自己的夢告訴了諸位大臣,大臣們議論紛紛,都說是祥瑞之兆,至於金人究竟是什麼來歷,卻無人知曉。太史傅毅則認爲,此仙人乃是來自於天竺的佛祖。漢明帝聞之大受振奮,立刻遣使前往西域拜求佛法。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西天取經”。

作爲佛教在中國源頭的白馬寺,是如何建造起來的呢? 第2張

永平十年(67),漢使帶着他們從大月氏國請來的兩位得道高僧迦什摩騰、竺法蘭,連同兩匹馱滿了佛經、佛像的白馬,跋山涉水,一起回到了東漢國都洛陽。漢明帝以極高的規格招待兩位高僧,並於次年命人在洛陽雍門外建僧院,賜名白馬寺,以銘記白馬馱經之功德。

這也是“寺”的源頭,佛教在中國的傳播,也由此開啓。第二年,漢明帝下旨在寺內修建了中國佛教歷史史上的第一座佛塔——齊雲塔。齊雲塔是一座木製九層佛塔,高達35米,所以稱爲“齊雲”。但是,這座最初的佛塔已經隨着戰火煙消雲散了,現在聳立於白馬寺內的齊雲塔,是金代重新修建的。

真正的佛法修爲,不僅僅是請來高僧、取得真經就可以功德圓滿的。其實,這只是一個開始。源於國外的宗教想要在中國立足並推而廣之,首先要將梵文的經書譯成漢語。白馬寺的清涼臺,曾經就是高僧譯經及下榻之處。

在這座高臺上,誕生了第一本中文佛經《四十二章經》。《十地斷結經》、《佛本生經》、《法海藏經》等佛家經典亦出自白馬寺的譯經高僧之手。其中,迦什摩騰、竺法蘭對佛經的翻譯,奠定了白馬寺成爲“中華第一古剎”的地位。爲紀念兩位高僧的功德,後人還在白馬寺內爲他們修建了圓冢。

作爲佛教在中國源頭的白馬寺,是如何建造起來的呢? 第3張

作爲一種新興事物,佛教在普及的過程中也遭到過抵制。白馬寺建成之後,立刻遭到來自“五嶽十八山觀”和“太上三洞”的道士褚善信、費叔纔等690人的抗議。他們嚮明帝上書,表示希望與“西域胡僧較試優劣”。對此,漢明帝自然樂於成全。

對於這些高僧與佛法的威力,他也很想見識一下,於是令人築了兩座高臺,以作佛道兩家比試之處。相傳,比賽時,道教典籍一點即焚,化爲灰燼,而佛家典籍慾火不燃,只見鋪天蓋地的金光,令人歎爲觀止。佛道之爭,就此分出高下。經此一役,佛教在中國生根發芽並迅速傳播開來。

齊雲塔本稱釋迦舍利塔、金方塔、白馬寺塔。始建於東漢永平年間,金代重修。齊雲塔在洛陽白馬寺山門外東南約200米處,是洛陽一帶地面現存最早的古建築,也是中原地區爲數不多的金代建築遺存之一。塔的造型具有唐、宋時期密檐樓閣式塔的特點,並採用了仿木結構做法,爲研究金代建築特徵,尤其是中原地區金代磚塔結構特點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例證,爲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一世一風雨,佛跡未曾歇

作爲佛教在中國源頭的白馬寺,是如何建造起來的呢? 第4張

正如人類5000年曆史見慣興亡盛衰一樣,白馬寺也是中華歷程的一個縮影。接連不斷的戰亂災禍,使白馬寺經歷了戰火的焚燒,並在戰火之後如浴火的鳳凰一般,得到新生。

在東漢末年的兵亂之中,白馬寺遭到了第一次破壞,曹丕稱帝后,很快下旨重新修葺白馬寺。司馬氏代曹魏之時,白馬寺再次遭到破壞。北魏孝文帝元宏崇尚佛教,白馬寺得到了第二次修整。隋唐時期,皇家崇尚佛法,白馬寺很快得到復興,並迅速達到鼎盛。

唐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爆發,唐肅宗李亨向回紇人借兵以平內亂。但回紇人卻提出一個荒謬的條件——待京師收復之後,大唐必須允許回紇軍隊隨意劫掠,唐肅宗竟然同意這個無理的要求。洛陽收復之後,回紇人立刻進駐並大肆劫掠,所獲財寶不計其數。而後,史思明降後復叛,肅宗再次請回紇相助,洛陽又遭到了第二次洗劫。

寶應元年(762),回紇人洗劫洛陽時,很多百姓逃到了白馬寺,希望藉由佛祖的庇護逃過此劫。回紇人根本不知佛爲何物,一把火燒了白馬寺,木材房樑夾雜着數千人的血淚身軀燃起了熊熊大火,慘不忍睹。“傷死者萬計,累旬火焰不止。”所有的漢唐遺址遺物毀於一旦,只剩下幾個唐代的石柱礎。詩人張繼夜宿白馬寺,想到此劫,悲愴難抑,寫下了“白馬馱經事已空,斷碑殘剎見遺蹤。蕭蕭茅屋秋風起,一夜雨聲羈思濃”的悲涼詩句。

作爲佛教在中國源頭的白馬寺,是如何建造起來的呢? 第5張

宋淳化三年(992),宋太宗下旨重修白馬寺,經數代修整,至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東廠總督黃錦令人大規模重整白馬寺時,這才大體上確定了今日白馬寺的規模和格局。

時光荏苒,2000年轉瞬即逝,世事變遷,滄海桑田,過往的一切早已化作雲煙,歷經浩劫的白馬寺,在今日涅 重生,成爲名聞天下的第一古剎。它北依鄺山,南望洛水,總面積4萬平方米,殿堂氣勢恢宏,莊嚴、肅穆。而白馬寺內明代大鐘的轟鳴聲,能讓人一瞬間放下一切,閉上雙眼,體會這番過往韶華。

白馬寺內的明代大鐘響起,鐘聲傳遞着千百年來的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