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澶淵之盟正式結束了安史之亂,期間華夏有哪些改變?

澶淵之盟正式結束了安史之亂,期間華夏有哪些改變?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澶淵之盟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安史之亂,被稱爲我國整個帝制時代的轉折點。從此,中原王朝在地方叛亂之後開始了漫長的內部整頓,已無暇顧及大漠草原的遊牧民族,而這一漫長的轉身至澶淵之盟得以完成。這一年後,遼宋實現了百年和平。

從安史之亂到澶淵之盟,從公元755年至公元1005年,共250年的時間,華夏文明這漫長的轉身都完成了哪些改變呢?

1、燕雲地區的歸屬落下了帷幕

燕雲十六州,位於遊牧民族和農耕地區的交界處。從唐玄宗時期開始,隨着突厥的衰亂,大批的遊牧胡人被遷移至此,同時大量的羈縻州在此設立。

澶淵之盟正式結束了安史之亂,期間華夏有哪些改變?

羈縻州用來安置以部落形式歸附大唐的遊牧民族,安祿山的反叛絕非偶然。安史亂平後,河朔三鎮由安史餘部掌控,三鎮對大唐朝廷依然若即若離,燕雲地區的老百姓一直視安祿山和史思明爲“二聖”,至唐亡不曾改變,河北這一曾經的華夏文明核心區幾乎成了化外之地。

也正是如此,當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給遼國之時,這裏並沒有反抗。而澶淵之盟,將遼宋的分界線固定了下來,從此,燕雲十六州徹底脫離了中原王朝,直到四百年後才被朱元璋收復。

換句話說,澶淵之盟,纔是安史之亂最終的結局。

2、南方的正式崛起

我國經濟文化中心的南移,是整個古代史最重要的轉變之一,不可否認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安史之亂則加速了這一進程。

秦徵百越,將華夏文明傳播到了南方;漢朝之時,南方的經濟得到了初步開發;至漢末三國,江南和巴蜀兩大文化中心聯手開始有了與中原短期對抗的本錢;而五胡之亂導致的第一次華夏文明衣冠南渡則是南方經濟文化的第一次飛速發展。

澶淵之盟正式結束了安史之亂,期間華夏有哪些改變? 第2張

不過,隋朝統一之後,許多世家大族依然返回了北方,北方也依然是全國的經濟文化中心,這從唐詩的作者大半都是北人,唐朝的宰相幾乎沒有南方人就能看出來。

而安史之亂後,河朔三鎮遊離於大唐,朝廷的經濟開始仰仗江淮地區;北方的混亂從此一直延續到五代時期,而南方則相對安定,戰亂導致大量的北方人南遷,至北宋之時,南方無論是經濟還是文化都已經可以與北方並駕齊驅。

從安史之亂到澶淵之盟,是南方成爲全國經濟文化中心的關鍵時期。

3、儒家的復興

佛教,從東漢時期傳入中國,從此逐漸成爲我國的顯學,無論南北。南北朝隋唐時期,甚至可以被稱爲我國的“佛學時代”。

安史之亂後,士大夫們開始儒學的復興運動,代表性的事件便是韓愈發起的“古文運動”。

“古文”,與駢文相對,指的是先秦和漢朝的散文。韓愈提倡古文,其目的並不單單在討論如何寫文章,他是要恢復古代的儒學道統,興復儒學。

斯吾所謂道也,非向所謂老與佛之道也。

也就是說,韓愈明確提出儒家也有一個始終一貫的、不同於佛老的"道"。這一道統,從堯舜禹湯、文武周召開始,至孔孟而斷,而韓愈就是要將這一道統接上。

澶淵之盟正式結束了安史之亂,期間華夏有哪些改變? 第3張

中原的戰亂,伴隨的是儒家的緩慢復興,這一復興進程至宋朝得以完成。而宋朝興復儒學的完成,其實得益於澶淵之盟後和平的環境。周敦頤、邵雍、張載、程顥、程頤被稱爲“北宋五子”,是復興儒學的關鍵人物,這些人所建立的便是新儒學——理學。理學,使儒釋道得以融合,在中國文化史上是一件劃時代的大事。

儒家學說有漢學和宋學之說,並無唐學,因爲唐朝是佛學時代,儒家並非顯學。

4、君臣的關係發生了重大改變

東漢以將,世家大族逐漸形成,皇族也不過是世家中的一員。

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是邊將的權力達到了歷史的巔峯。一般來說,到了巔峯往往就要走下坡路了。事實也正是如此,正是鑑於唐末五代“兵強馬壯者可爲天子”的局面,宋朝建立了以科舉制和文官體制爲核心的文官政治,以文抑武,從此武人的地位一落千丈,再無造反的可能。

唐末黃巢之亂和之後的朱溫將世家大族殺戮殆盡,而科舉,使普通士子有了走入朝堂的可能。於是,從宋朝開始,皇族不再是世家中的一員,而是真正的“天子”,朝臣地位再高,也沒有了與皇帝坐而論道的待遇(趙匡胤把椅子給撤了)。

澶淵之盟正式結束了安史之亂,期間華夏有哪些改變? 第4張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隨着儒學的復興,逐漸深入人心,從此不再有禪讓(篡位)。

5、唐朝的華夷體系開始解體

盛唐時期的中國,萬國來朝。而從安史之亂開始,以唐朝爲核心的華夷體系開始解體。

公元763年,吐蕃攻入長安。回紇助大唐平定安史之亂,之後開始了與吐蕃在西域長達近一個世紀的爭霸戰,而這與當年大唐在西域設立安西大都護府、北庭都護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同時,雲貴地區的南詔獨立,並常常與吐蕃聯手攻擊唐朝。南詔在宋朝之時演變爲大理

平定黃巢之亂的過程中,党項人拓跋思恭因功被授予夏州節度使,並賜姓李,這是西夏的前身。

唐朝滅亡的同一年,契丹人耶律阿保機稱可汗,九年後正式稱帝。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宋朝建立之時的中國依然是一個四分五裂的局面,這不是說漢唐時期沒有割據的政權,而是指宋朝並非“華夷秩序”的核心,也沒有“萬國來朝”的無上地位。

澶淵之盟正式結束了安史之亂,期間華夏有哪些改變? 第5張

要知道,這一時期不僅宋朝、遼朝稱帝,即使西夏和大理也都是稱帝的。同時,越南、朝鮮也在五代至宋初徹底脫離了中原王朝,宋朝也不得不承認這一事實。

所以安史之亂後的澶淵之盟,不僅結束了宋遼戰爭,也明確的告訴世人宋朝並非“天下共主”,因爲遼宋是“兄弟之國”,這在中原王朝的歷史上是史無前例的。

我常常想,若非後來元朝一統天下,結束天下七分的局面(蒙古、金國、西遼、西夏、吐蕃、大理、南宋),我國是否會就此一直髮展下去呢?因爲我看不到宋朝有北伐、然後一統天下的動力和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