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後世對李紳的評價如何?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後世對李紳的評價如何?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紳(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後遷居無錫(今屬江蘇省)。唐朝宰相、詩人,中書令李敬玄曾孫。生平捲入牛李黨爭,爲李黨重要人物。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出身趙郡李氏南祖。六歲喪父,隨母遷無錫(今江蘇無錫)。唐元和元年(806年),進士及第,補國子助教,歷任江、滁、壽、汴等州刺史及宣武軍節度使、宋亳汴穎觀察使,入朝爲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擢尚書右僕射,改門下侍郎,封趙國公,爲相四年。出爲淮南節度使。唐會昌六年(846年),病逝於揚州,追贈太尉,諡號“文肅”。李紳與元稹、白居易交遊甚密,爲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和參與者。有《樂府新題》二十首,已佚。青年時目睹農民終日勞作而不得溫飽,以同情和憤慨的心情,寫出《憫農二首》,流傳甚廣,千古傳誦,被譽爲憫農詩人。《全唐詩》錄其《追昔遊詩》三卷、《雜詩》一卷,今編爲四卷。另有《鶯鶯歌》,保存在《西廂記諸宮調》中。

後世評價

《新唐書·李紳傳》:李紳,字公垂……爲人短小精悍,於詩最有名,時號“短李”。

後世對李紳的評價如何?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計有功《唐詩紀事》:開成間,紳集其詩爲《追昔遊》,蓋嘆逝感時,發於悽恨而作也。或長句、或五言、或雜言、或歌、或吟、或樂府齊樑,不一其辭,乃由牽思所屬爾。起樑漢,歸諫垣,升翰苑,感恩遇,歌帝京風物;遭讒邪播越,歷荊楚,涉湘沅,逾嶺嶠,抵荒陬,止高安;移九江,泛五湖,過鍾陵,溯荊江,守滁陽,轉壽春;改賓客,留洛陽,歷會稽,過梅里;遭讒者再爲賓客分務,歸東周;擢川守,鎮人一樑。詞有所懷,興生於怨。故或隱或顯,不常其言,冀知音於異時時已。

毛晉《汲古閣書跋〈追昔遊集〉》:(紳)與李文饒、元微之齊名,人號“元和三俊”……憶遊述懷,俯仰感慨,一洗唐人小賦柔摩風氣雲。

胡震亨《唐音癸籤》:李公垂《追昔遊詩》,大是宦夢難醒;然其攬筆寫興,曲備一生窮泰之感,亦令披卷者代爲憮然。

賀裳《載酒園詩話又編》:短李以歌行自負,樂天亦稱之。又少以《憫農》詩見賞於呂溫,今二絕盛傳,呂之鑑賞真是不謬。歌行遂不可復見,惟有《追昔遊集》耳,頗有體格。

《四庫全書總目》:紳與李德裕、元稹號“三俊”。白居易亦有“笑勸迂辛酒,閒吟短李詩”句。今觀此集,音節暉緩,似不能與同時諸人角爭強弱。然舂容恬雅,無雕琢細碎之習,其格究在晚唐諸人刻劃纖巧之上也。

宋育仁《三唐詩品》:五言其源出於謝惠連,惟煉蓄未深,時多氾濫;七言託體初唐,加以縱橫,格律已疏,頗嫌墨障。長歌則《蘇臺》一篇,短歌則《鶯鶯》一曲,容姿朗秀,顧盼生情。裏謠七字,古風五言,不減張、王,淵然足諷。

後世對李紳的評價如何?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第2張

軼事典故

生活豪奢

李紳步入仕途飛黃騰達後,卻喪失了詩歌裏的憫農之心,逐漸蛻變成一個花天酒地、濫施淫威的腐官酷吏。隨着官職的升高,李紳“漸次豪奢”。據傳,李紳一餐的耗費經常多達幾百貫甚至上千貫。李紳當淮南節度使時,對百姓疾苦極爲漠視。在李紳治下的百姓,終日惶惶不安,紛紛渡江淮而逃難。與李紳同時代的韓愈、賈島、劉禹錫、李賀等人無不對其嗤之以鼻。劉禹錫任蘇州刺史時,曾應邀參加時任揚州節度使李紳安排的宴會,他看到李紳家中私妓成羣,其中一名歌妓色藝雙絕,感慨頗多,於是寫下了《贈李司空妓》一詩:“高髻雲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蘇州刺史腸。”詩歌的大意是:佳餚美酒,歌姬美色,輕歌曼舞,李司空早已習以爲常,養尊處優過着奢侈糜爛的生活,可我劉禹錫卻肝腸寸斷,於心不忍。

李紳由於生活豪奢、爲官酷暴、濫施淫威,被定性爲酷吏。按照唐朝的規定,即使死後也要被剝奪爵位,子孫不得做官。因此死去的李紳受到了“削紳三官,子孫不得仕”的懲罰。

濫施淫威

李紳發跡後不僅生活奢侈,而且愛耍權威,無情無義。《云溪友議》中記載,李紳發跡之前,經常到一個叫李元將的人家中做客,每次見到李元將都稱呼“叔叔”。李紳發跡之後,李元將因爲要巴結他,主動降低輩分,稱自己爲“弟”,爲“侄”,李紳都不高興,直到李元將稱自己爲孫子,李紳才勉強接受。還有一個姓崔的巡官,與李紳有同科進士之誼,有一次特地來拜訪他,剛在旅館住下,家僕與一個市民發生爭鬥。李紳問那個家僕是幹什麼的,家僕說:“是宣州館驛崔巡官的僕人。”李紳竟將那僕人和市民都處以極刑,並下令把崔巡官抓來,說:“過去我曾認識你,既然來到這裏,爲何不來相見?”崔巡官連忙叩頭謝罪,可李紳還是把他綁起來,打了二十杖。崔巡官被送到秣陵時,嚇得面如死灰,甚至不敢大哭一聲。當時人們議論紛紛:“李紳的族叔反過來做了他的孫子,李紳的友人成了被他流放的囚犯。”

後世對李紳的評價如何?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第3張

由於李紳爲官酷暴,當地百姓常常擔驚受怕,很多人甚至渡過長江、淮河外出逃難,下屬向他報告:“本地百姓逃走了不少。”李紳道:“你見過用手捧麥子嗎?飽滿的顆粒總是在下面,那些秕糠隨風而去不必報來。”

助敵圓夢

李紳做淮南節度使,張又新在江南郡守的任上罷官。一直以來和李紳有間隙,做什麼事都對着來。其人罷官後還鄉,遇風翻船,淹死了兩個兒子。身遭不幸,非常悲痛,又擔心李紳會報復他。便給李紳寫了很長的一封信,表示自己的歉疚。李紳很同情他,便在回信中說:“過去爭論的話,我怎麼能記恨?互相之間不對的地方,我早忘光了。”張郎中非常感激,親自面謝,兩人釋嫌和好,同舊時是朋友一樣。兩人經常一起高高興興地痛飲。

張郎中曾經做過廣陵從事,和一位風塵女子很要好,但相愛而不成眷屬。二十年後,在李紳家喝酒,恰好相逢。四目相對,淚將欲下。李紳去換衣服,張郎中用手指蘸着酒,寫詞在木盤上,女子記住了詞。李紳回來,張郎中端着酒杯發愁。李紳感覺到了什麼,就叫女子唱歌佐酒。女子便唱了張郎中剛寫的詞:“雲雨分飛二十年,當時求夢不曾眠。今來頭白重相見,還上襄王玳瑁筵。”張郎中喝得大醉,李紳讓女子和他一起歸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