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有哪些與賈耽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對他的評價如何?

有哪些與賈耽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對他的評價如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賈耽(730年-805年10月26日),字敦詩,滄州南皮(今河北省滄州市南皮縣)人。唐朝中期宰相,地理學家、政治家。是唐朝玄、肅、代、德、順、憲宗6朝元老。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天寶十年(751年),賈耽走上仕途。乾元元年(758年),賈耽出任貝州臨清縣縣尉,轉任絳州正平縣縣尉,升任度支判官。貞元九年(793年),被封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封爲金紫光祿大夫,轉任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遷任檢校司空,封爲魏國公。永貞元年(805年),賈耽病逝。追贈太傅,諡號“元靖”。大中二年(848年),賈耽被繪像在凌煙閣中。

從興元元年(784年)到貞元十七年(801年),賈耽繪成《海內華夷圖》,撰寫《古今郡國縣道四夷述》。賈耽著有10卷《皇華四達記》,6卷《關中隴右山南九州別錄》,4卷《吐蕃黃河錄》。

人物評價

常袞:燕趙環奇之士,儒雅之才,循良秉懿,衝用經遠。著安邊之上策,佐分閫之中權,行達理體,精詳法度。論兵契要,先務於止戈;饋運惟艱,且聞於足食。累書嘉績,備洽令猷,素推兼濟之能,允葉至公之舉。

陸贄:豁達貞方,識通大體,明九域山川之要,究五方風俗之宜。恆因物情,以施教化,所蒞之郡,藹其休聲。悅李廣之風,人皆自便;懷羊祜之德,敵不敢侵。自誠而明,在久彌著,分我憂寄,實惟其人。董制軍師,安集疲瘵,統御都邑,握持紀綱,懋昭厥猷,無替朕命。

鄭餘慶:公玩習經籍,老而不倦,九流百氏,靡不該覽,通夷裔之風俗,盡山川之險易,歷代沿革之自,百王廢置之由,關塞通塞之因,牧圉盛衰之異,道程疏密之準,要荒享獻之數,聚米畫沙,成於指掌,矧夫丹青神化,縑緗纂述。數十年來,西戎陷我河湟,其圖籍志錄,泯絕散落,非公強力精專,蹂(闕)貫穿,靡書不探,雖賤必訪,則自(闕一字)龍而西,傳疑唱謬,紛紛不巳,巳化爲革昧,天意若曰降公之聰達精博,拯厥將墜歟?

權德輿:相國魏公,明誠助化育,奧學窮古今。百揆師長,十年樞衡。贊端拱無爲之風,以宥天下,王佐盛業,論著形焉。大凡類是者十有二條,制萬方之樞鍵,出千古之耳目,故今之言地理者,稱魏公焉。親百姓,撫四夷,真宰相之事也。公忠正仁恕,極深研幾,究今古於百氏,窮地域於九譯。

有哪些與賈耽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對他的評價如何?

李肇:大曆已後,專學者有蔡廣成《周易》,強象《論語》,啖助、趙匡、陸質《春秋》,施士丐《毛詩》,刁彝、仲子陵、韋彤、裴茝講《禮》,章廷珪、薛伯高、徐潤並通經。其餘地理則賈僕射,兵賦則杜太保,故事則蘇冕、蔣乂,歷算則董和,天文則徐澤,氏族則林寶。

李德裕:天旨以賈耽有陳平鎮撫之才,得(趙)充國通知之敏,其所述作,該明古今,乃詔太子詹事韋宗卿、祕書少監呂述往蒞賓館,以展私覿,稽合同異,覼縷闕遺,傳胡貊兜離之音,載山川曲折之狀,條貫周備,文理洽通。

劉昫:賈魏公以溫克長者,致位丞相,拒(張)獻甫之請,畋李納之郊,則器略可知矣。元靖訏謨,真謂純儒。手調鼎飪,心運地圖。

宋祁:耽、(杜)佑(杜佑)、(令狐)楚皆惇儒,大衣高冠,雍容廟堂,道古今,處成務,可也;以大節責之,蓋(石昬)中而玉表歟。

胡三省:即日離鎮,既得“君命召,不伏駕”之義,亦所以遏亂原。以張獻甫自隨,則樊澤無所猜嫌,亦所以全獻甫也。

謝肇淛:沈約之識焦明罨蓋也,斛斯徵之識(錞)於也,劉杳之識挈囊也,傅弈之識金剛石也,歐獻乘之識息壤也,賈耽之識蝨瘕也,段成式之識報時鐵也,留源之識冤氣也 。

趙青黎:他如設宴受代,有若賈耽。藩鎮亦何負於朝廷。

李慈銘:賈元靖之待樊澤,可謂大臣之度。不納張獻甫言,恐其爲變,挈以從行,弭亂效節,公忠達權,可謂大臣之心。推誠李納,館其兵不疑,獵其境不懼,使自畏服,不敢有謀,可謂大臣之才。及正揆席,乃亦箝於(王)叔文,雖病諸心,不能有異,乞退不得,汨汨以終。嗚呼,若二公(賈耽、高郢)者,皆一代之傑,而晚節少刷,名德遂減,史冊蒙議,千載合然,可不戒哉。而其始以賈高二公之宿德,鄭文獻杜文簡之重望,同時在位,皆僥顏承順,得非叔文之才,固有以異人,而其任八司馬,所行多善政,諸公亦心服之耶。

有哪些與賈耽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對他的評價如何? 第2張

軼事典故

隱諱其詞

唐朝時由於黃河年年氾濫,賈耽駐守滑臺的時候,命人在城北修了一個八角井以鎮黃河。井修好了,賈耽專門派人在井邊守着,想聽聽人們的意見。果然,有個老頭走過來問:“這是誰鑿的井?”答曰:“賈相公。”老頭嘆口氣說:“質量還不錯,可惜啊,近東、近西、近南、近北。”人們聽得一頭霧水,趕緊報告到賈耽那裏。賈耽想了想說:“哦,他是嫌我的井太大。”

大冢尋糧

賈耽擔任義成軍節度使時,適逢天大旱。賈耽召見軍中兩位大將,對他們說:“正值荒年,勞煩二位去拯救百姓。”二位將軍說:“只要是有利於軍隊和民衆的事,萬死不辭。”賈耽笑着說:“你們受點委屈走一次長路。會有兩個騎馬的人,穿暗紅色的衣服,騎的馬邁蕃步披長鬃。他們經這市鎮出城,你們要跟蹤他們去。暗中觀看確定他們消失的地方,我們的事情就成功了。”於是兩人就帶着乾糧,穿上黑衣,去尋找那兩個人,果然看見兩個騎馬穿紅衣服的人,經過鬧市到野外去了。那兩人走了二百多里路,在一座大墓前一閃就消失了。兩位將軍壘起幾塊石頭作爲標記,連夜返回。賈耽聞訊後大喜,派出幾百人,全都帶着鐵鍬、箕畚,同兩位將軍一起前往挖掘古墓,獲得陳糧數十萬斛。人們怎麼也猜測不出,賈耽是如何知道此處存糧的。

村叟尋牛

賈耽爲相時,以忠直磊落態度輔佐皇上,凡有尚未萌發的災福,定能根治消除。至於陰陽星相占卜之類,他也無不通曉。有個農民丟失了一頭牛,到桑國師那裏占卜,卦成之後,桑國師對他說:“你的牛,是賈相國偷了去放在巾帽盒裏了。你只要等候上朝時突然到他面前將此事告訴他就行。”

這個老農就按國師的話去見相國。相國盤問他,便將算卦人的話告訴了他,相國在馬上大笑,爲他打開巾盒,取出式盤,在馬鞍上運轉給他看,過了一段時間,對丟牛的說:“我沒偷你的牛,要想知道牛的去處,只要在安國觀三門後面大槐樹梢上的鵲窩去取就行。”老農徑直來到三門,見槐樹梢上果然有鵲巢。爬上去一看,毫無所獲,便從樹上下來。低頭一看,丟失的那頭牛正在樹根下,用繩拴着吃草,草的旁邊就是偷牛人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