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後世對魯隱公的評價如何?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後世對魯隱公的評價如何?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魯隱公,名息姑,魯國第十四代國君,在位共11年。隱,是諡號。惠公死時太子允還年幼,於是隱公代掌國君之位,後爲桓公所弒。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魯國首任國君伯禽是當年定立周朝規章禮儀的周公旦的長子,所以魯國一向被認爲是與周王室最親且最有地位諸侯國,是所有諸侯國中保留周禮最完整的“禮儀之邦”,魯國的國史也是最完備的。正因與此,這片土地終能產生孔子這樣的曠世奇才,並根據魯國國史改編成爲流傳千古的《春秋》經文。魯隱公出名的最大原因就是因爲:孔子所作之《春秋》起於魯隱公元年(前722)。由於春秋以魯國國史爲基礎而編,故當時的國際大事都是以魯國紀年來記錄的。魯隱公也因爲其紀年年號常被提及而出名了。

軼事典故

惠公奪妻

魯隱公名息,一作息姑,其母聲子。其父惠公的夫人是孟子,孟子死得早,聲子成爲繼室。隱公長大以後,魯惠公爲他聘娶了宋武公弟弟女兒仲子爲妻,新婦來到魯國,惠公見其貌美,竟強佔爲己妻,生了兒子允,就是後來的魯桓公。

後世對魯隱公的評價如何?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觀魚臺觀魚

魯隱公五年(前718)春天,都城到處有人傳說棠地有善漁者總是能捕上最多最大的魚(一說用弓箭射魚),魯隱公在他攝政的第二年,就在棠邑與徐戎簽訂過盟約,深知棠地的風景秀麗,人民安樂,於是決定前去觀賞。

此事被老臣公子區(臧僖伯)知道了,他立即面見隱公進諫:“我聽說無論什麼東西如果和祭祀、戰爭無關,那麼做國君的就不應當去理會它。國君的職責在於使人民服從於自然的秩序,如果不遵從自然秩序就稱作亂政,經常去做亂政的事,國家就會衰敗。所以春天摘除不孕果實的枝杈,夏天爲穀苗間草除害,秋天收穫後打鳥捕獸,冬天曠野裏結夥狩獵——這都是在農忙空隙所幹的事情啊!……飛禽猛獸的肉不能放在宗廟裏的祭器裏,這是從上古就定下來的規矩。至於如何去採集山川林澤的果實,如何去準備充當器用的物件,一般小臣所做的事情,是有關部門官員的職守,絕不是一個國君所應當親自去做的。”

這一番明講暗喻的大議論直說得魯隱公啞口無言,過了好一陣才囁嚅着說:“我並不是專門去觀魚,我只不過是要去視察一下那個地方的防務罷了。”公子區明知魯隱公在爲自己辯護,但也不好說破,只得稱病不從。魯隱公到了棠地,早有地方築造好華美的臺子,命令善漁者大設捕魚之具請隱公臨水而觀之。其後此地遂留下魯隱公觀魚臺遺蹟,今魚臺縣之名即由此而來。

後世對魯隱公的評價如何?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第2張

人物評價

按諡法:“不屍其位曰隱”,指其位不終。

清高士奇認爲:魯隱公之失,不在於讓位,而在於讓位之道考慮不周。惠公去世時,太子姬允已經六七歲了。隱公此時之上策應該是學其祖宗周公輔佐成王之故事,“抱負以臨羣臣,聽國政”。這樣,自己代理國相,行攝政之事就名正言順了,以後想歸政於太子也比較容易,即使有奸人想從中挑撥,也難以找到藉口。而如今,隱公成了事實上的國君,不管國人,大臣還是國際輿論,都承認這個事實,並且不知道他對太子的真實打算。雖然他有退隱的準備,但仍不足以安撫太子的不安,也不足以杜絕羽父之流的野心家的陰謀。所以,隱公有心讓位,或有其事。但貪戀權位,猶豫不決,則是禍根。加上自己的政治能力本身就不足,不但不知如何約束下屬,更不知如何保護自己,處於政治漩渦中心的他最終沉沒也就理所當然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