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有哪些與魯昭公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對他的評價如何?

有哪些與魯昭公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對他的評價如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魯昭公,姬姓,名裯,一名稠、袑,魯襄公之子,母齊歸,春秋時期魯國第二十四位國君,在位共32年。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位期間(前542年-前510年),魯國因鬥雞而發生內亂,魯昭公先後逃亡到齊國、晉國。公元前510年,魯昭公在晉國的乾侯去世,終年五十一歲。

軼事典故

知儀不知禮

公元前537年(魯昭公五年),魯昭公去晉國朝拜晉平公。從郊勞(晉國在郊外舉行的歡迎儀式)、直至饋贈等所有的外交儀式,魯昭公都做得非常到位。

晉平公不禁對魯昭公刮目相看,他對晉國大夫女叔齊說:“魯國國君不是很知禮嗎?”不料,女叔齊卻不認可晉平公的說法。他說,魯昭公擅長的只是儀式,而不是周禮,女叔齊解釋說,禮是用來守衛國家、執行政令、不失去百姓的東西。魯國國君的大權旁落到了士大夫的手中。魯國公室被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三大政治家族分成了四份。由於大權旁落,老百姓都不怎麼關注國君的處境。身爲國君,禍難就快降臨到自己身上了,還不趕緊想辦法解決,卻還在瑣瑣屑屑地學習禮儀。這哪裏算得上是知禮呢?

有哪些與魯昭公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對他的評價如何?

晏子說昭公

魯昭公逃奔齊國時,齊景公問他說:“您爲什麼這麼年輕卻這麼早就失掉國家呢?爲什麼到了這種地步呢?”魯昭公回答說:“我年輕時,有很多熱愛我的人,我自己卻不能親近他們;有很多勸諫我的人,我卻沒有采納他們的意見。因此朝內朝外都沒有輔佐我的人。輔佐我的沒有一個人,阿諛奉承我的人卻很多。這就好像秋天的蓬草,根根孤單,可枝葉卻很繁盛,秋天一到,根就要被拔下來了。”

晉景公認爲他的話很好,就把這話告訴了晏子,說:“假如讓這個人返回他的國家,他難道不會成爲像古代聖賢君主那樣的國君嗎?”晏子回答說:“不要這樣,愚蠢的人總好悔恨,不賢德的人總認爲自己賢德。被水淹着的人不詢問趟水的路線,迷失方向的人不打聽道路。淹着以後再詢問趟水的路線,迷失方向以後再打聽道路,這就好像面臨外敵入侵的災禍才急急忙忙去鑄造兵器,吃飯噎着才急急忙忙去挖井,即使很快,也來不及了。”

有哪些與魯昭公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對他的評價如何? 第2張

歷史評價

叔孫豹:“今裯非適嗣,且又居喪意不在戚而有喜色,若果立,必爲季氏憂。”

魯國貴族:“是不終也。”

司馬遷:“昭公年十九,猶有童心。”

王經:“昔魯昭公不忍季氏,敗走失國,爲天下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