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後世對宋襄公的評價如何?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後世對宋襄公的評價如何?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4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茲甫,即宋襄公,子姓宋氏,春秋時期宋國第20位國君。春秋五霸之一,宋桓公嫡子,宋成公之父,在位共14年。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齊桓公死後,齊國發生內亂,宋襄公率領衛國、曹國和邾國等四國人馬打到齊國,齊人裏應外合,擁立齊孝公,宋襄公因此聲名鵲起。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繼承齊桓公的霸業,與楚國爭霸,一度爲楚國所拘。公元前638年,宋襄公討伐鄭國,與救鄭的楚兵展開泓水之戰。楚兵強大,宋襄公講究“仁義”,要待楚兵渡河列陣後再戰,結果大敗受傷,次年傷重而死,後葬於襄陵。

人物評價

總評

宋襄公是歷史上頗富爭議的一個人物,讚美者認爲他仁義有信,具有貴族精神;批評者認爲他虛僞殘暴,是假道學的典型。

宋襄公雖然被後人列爲春秋五霸之一,但實際上他並沒有真正的得到過諸侯霸主的地位。泓水慘敗讓後人對宋襄公貽笑千年,但是他的仁義,道德還是值得讚頌的。

後世對宋襄公的評價如何?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歷代評價

成得臣:“宋君好名無實,輕信篡謀。”

司馬遷:“襄公之時,修行仁義,欲爲盟主。其大夫正考父美之,故追道契、湯、高宗,殷所以興,作商頌。襄公既敗於泓,而君子或以爲多,傷中國闕禮義,曪之也,宋襄之有禮讓也。”同時司馬遷認爲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

李宗閔:“若乃誦前聖之言,守已行之制,遭變而不通,得時而不隨,夫如是,可謂王莽、宋襄公之言,不足爲有道者也。昔者王莽嘗爲德化矣,不問可否,語必援經,不量人心,動必據古,於是天下煩潰,從而喪之。此不知變之禍也。昔者宋襄公嘗爲仁義矣,楚人尚詐我必信,彼兵尚奇我必正,用欲以興商道,霸諸侯,一戰而爲敵所執,再戰而身死國削,爲天下笑。此不知時之禍也。”

錢時:“無義師之實而欲假義師之名,慮敵之不周,防患之不密,以致身殞國喪,如探籠阱而屠之,遂使流俗之論謂王者之兵真無用於後世。後世非詐謀不可,皆宋襄公、成安君之徒實誤之也。”

蘇軾:“宋襄公,疑於仁者也。······襄公不修德,而疲弊其民以求諸侯,此其心豈湯武之心也哉?獨至於戰,則曰‘不禽二毛,不鼓不成列’。非有仁者之素,而欲一旦竊取其名以欺後世,苟《春秋》不爲正之,則世之爲仁者,相率而爲僞也。”

蘇轍:“至宋襄公,國小德薄,而求諸侯,凌虐邾、鄫之君,爭鄭以怒楚,兵敗身死之不暇,雖竊伯者之名,而實非也。”

後世對宋襄公的評價如何?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第2張

軼事典故

石隕鶂退

周襄王八年(宋襄公七年,公元前644年),宋國下了一場流星雨,隕石和暴雨一起落下。又一日,宋國都城一些居民無意間擡頭看,竟然有六隻鶂(yì,鳥名)在宮廷上方盤旋,遠方颳起一股風,刮至宋國都城時,風速加快,於是六隻鶂遇風退去。

宋襄公以爲石隕、鶂退,是禍福的啓示,所以聘請周國的內史叔興來到,宋襄公問叔興:“是什麼祥兆?吉凶如何?”

叔興回答說:“如今魯國大喪,齊國將有亂事,國君您將得諸侯而不長久。”

叔興退下之後告訴別人說:“宋國君問的不對。此事是陰陽之事,不是吉兆凶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