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後世如何評價高從誨?他有哪些軼事典故?

後世如何評價高從誨?他有哪些軼事典故?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高從誨,即南平文獻王,南平武信王高季興長子,五代十國時期南平第二位君主,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高從誨初仕後梁。高季興建立南平國後,任命其爲馬步軍都指揮使、行軍司馬等。唐明宗天成三年(928年)十二月十五日(929年1月28日),被後唐冊封爲南平王的高季興去世,高從誨嗣位。由於高季興在位末期曾與後唐決裂,並向南吳稱臣,而唐強吳弱、唐近吳遠,因此高從誨嗣位後,迴歸向後唐稱臣,爲後唐任命爲荊南節度使,兼侍中。長興三年(932年),被封爲渤海王。唐閔帝應順元年(934年)被改封南平王。荊南地狹兵弱,但因位處交通要道,每年各地區向中原政權的進貢,只要經過荊南,高季興、高從誨父子就會款待使者,掠奪財物,等到對方加以款待或讚賞,就把財物歸還,而且還不會覺得這種行爲很丟臉。後來後唐、後晉、遼國、後漢先後據有中原,南漢、閩國、南吳、南唐、後蜀皆稱帝,高從誨爲求賞賜向他們都稱臣,所以各國都叫他們爲“高賴子”或是“高無賴”。乾祐元年(948年),高從誨去世,時年五十八歲,諡號文獻王,其子高保融繼位。

歷史評價

吳任臣:“武信失策未有如入覲洛京與勸唐伐蜀之二事者。夫以莊宗之猜忌,要何愛乎荊南,乃頓釋狐疑,倖免虎口,危矣。至荊、蜀成脣齒之形,不待智者知之審也,而從臾興師,鼓行前進,狧糠及米,事有固然。假門高之難不作,江陵尚有寧宇邪?雖然,蕞爾荊州,地當四戰,成趙相繼,亡不旋踵,武信以一方而抗衡諸國間,或和或戰,戲中原於股掌之上,其亦深講於縱橫之術也哉!”

後世如何評價高從誨?他有哪些軼事典故?

軼事典故

老嫗迎王

高季興早年隨朱溫出征,到客棧時,天還沒亮。一個老嫗拿着蠟燭在門口迎接,對他十分恭敬。高季興非常奇怪,老嫗道:“我剛纔夢到有人敲門,對我說:‘趕快起來,有裂土封王的人來了。’我起來洗刷完畢,剛剛開門你就來了。這不就說明你是那個裂土封王的人嘛,所以不敢怠慢。”高季興大喜。後來,高季興來到荊南,果然封王。

愛姬驚夢

高季興非常寵愛妾室張氏,每次出征都把她帶在身邊。一次兵敗,高季興帶着張氏奪路而逃,夜中誤入深澗。當時張氏有孕在身,行動遲緩。高季興怕張氏連累自己,便趁她熟睡的時候,想引發山崩把她壓死。山快要崩塌時,張氏突然驚起,對高季興道:“我剛纔夢到大山崩倒壓在我的身上,有個身穿金甲手執戈矛的神人託着大山,我纔沒有被壓死。”高季興聽後,認爲張氏懷的孩子肯定不是尋常人,便帶着她一起逃生。後來,張氏生下了高從誨。

後世如何評價高從誨?他有哪些軼事典故? 第2張

勸唐伐蜀

高季興到洛陽覲見唐莊宗時,唐莊宗問道:“如今天下還不服從我國的,只有吳國和蜀國。蜀道艱難,而江南與淮南僅隔着一條長江。我打算先徵江南,你認爲如何?”高季興回答道:“我聽說蜀國富裕,得到蜀地可以獲得大利益。江南貧困,地方狹窄,百姓稀少,就算得到了,恐怕也沒有什麼用處。我認爲陛下應該先滅蜀國。”唐莊宗本就意欲滅蜀,聽聞高季興的話,十分高興。

後來,唐莊宗果然伐蜀。高季興暗自高興道:“我是騙他的,他竟然真的信了。”等到蜀國被滅的消息傳來時,高季興正在吃飯,聞聽之後,失手將筷子掉在地上,嘆道:“這是我失策了。這真是把劍柄給別人,自己反受其害。”

爲政舉措

荊南節度使管轄十州,經唐末戰亂,城鄉凋零,滿目瘡痍,民不聊生。高季興到任後,招徠流民,安撫士吏,發展農商,穩定社會,使荊南面貌迅速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