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棣遷都北平時受到什麼樣阻撓?他是如何解決糧食問題的?

朱棣遷都北平時受到什麼樣阻撓?他是如何解決糧食問題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朱棣遷都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明朝是最後一個漢族封建王朝,它一共有三個都城,分別是今天的北京(首都)、南京(留都)、鳳陽(中都)。這三大都城,北京在明朝的大部分時間內,發揮着最重要的政治作用,但是,北京卻是這三大都城中,最晚被確定爲國都的。明朝永樂六年,明成祖朱棣宣佈遷都北京,受到了大多數人的反對,但朱棣十分堅定,最終讓北京成爲明朝的政治中心。

衆所周知,朱元璋出生於安徽鳳陽,古稱濠州。元朝末年,朱元璋參加紅巾軍,從濠州立足,轉戰滁州,然後渡江奪取皖南。在馮國用、李善長、朱升等人的建議下,朱元璋攻下集慶。在集慶,朱元璋日漸壯大,成爲元朝末年的梟雄之一。集慶,也就是現在的南京,朱元璋佔領集慶後,改集慶爲應天。公元16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立明朝,把南京確定爲國都,奠定了南京在明朝的特殊地位。

朱棣遷都北平時受到什麼樣阻撓?他是如何解決糧食問題的?

朱元璋曾一度想將都城遷離南京,以控制中原,可惜,不管是開封、洛陽還是西安,都不是合理想的都城,朱元璋最終放棄了遷都的打算,南京成了朱元璋最後的安居之所。朱棣在南京稱帝后,面臨一大問題,那就是北方空虛,蒙古人再次南下。

自古以來,無論是漢朝還是唐朝,若想抵禦北方的遊牧民族,必須以長城和燕雲地區爲中原的屏障。唐朝末年,石敬瑭賣辱求榮,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從此400多年中原民族屢受遊牧民族欺凌,甚至無力還手。

直到朱元璋稱帝,徐達等人趕走蒙古人,收復燕雲十六州。朱元璋爲了穩固北方,派燕王朱棣、寧王朱權等人平反北方,以抵禦蒙古人。再加上徐達、馮勝、李文忠、藍玉等人多次出塞北伐,蒙古人一敗再敗,不敢南下而牧馬。但靖難之役爆發後,朱棣一心對付南軍,寧王朱權的朵顏三衛也被朱棣奪走,蒙古人趁明朝內亂之際,屢屢南下。

朱棣鎮守北平多年,深知北平地處燕雲之咽喉,對控制北方十分重要。而歷朝歷代,漢王朝的敵人基本上都來自北方。所以,永樂六年,朱棣經過深思後決定:遷都北平。

朱棣遷都北平時受到什麼樣阻撓?他是如何解決糧食問題的? 第2張

很多人認爲,朱棣遷都北平,是因爲他曾在那裏做藩王,北平是自己的大本營。其實,這不是主要原因。朱棣的根本目的,還是希望通過控制燕雲來控制全國。但遷都會涉及到方方面面,阻力也很大。當時朝廷分爲兩派,燕王從北平帶回來的舊部基本上都支持遷都。但洪武、建文年間的舊臣大多反對,因爲他們的家眷大多在南京,他們已經習慣了南京的生活,讓他們徒然遷到遙遠的北方,他們一百個不願意。所以,這些人就想盡一切辦法阻撓遷都,甚至提出一些問題來質問朱棣。例如,有個叫王洪的官員,就曾向朱棣發難。

王洪,字希範,洪武三十年二甲第二名進士出身,官居翰林院檢討,曾參與編撰《永樂大典》。因爲王洪是洪武舊臣,又是浙江錢塘人,所以他是反對遷都的積極分子。在朱棣並未正式決定遷都之前,王洪就在朝堂上公開質問朱棣:“若是遷都北平,如何解決糧食問題?”讓朱棣一時語塞。

在明朝時期,江南是糧米重地,北方大多是不毛之地。北平因爲是元朝大都所在地,勉強稱得上繁華,但周邊的河北、山東、山西等地並不是糧米大省。若是將遷都北京,那軍隊、官宦等上百萬人都要定居北京周圍,把糧食從南方運到北京是一大困難。若糧食不足,必定動搖國本。

朱棣在思考幾日後,終於給了王洪大夫答案,朱棣打算在京杭大運河的基礎上,打通從江南到北平的運河,《明史·運河志》曰:

南極江口,北盡大通橋,運道三千餘里,而總名曰漕河。

朱棣遷都北平時受到什麼樣阻撓?他是如何解決糧食問題的? 第3張

朱棣挖運河,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因爲運河的承運能力遠遠超過牲畜。但是,自古以來,每逢大修運河,必會引來內亂。因爲修運河不僅會空耗國力,還需要動用數百萬民夫,一旦激起民變,將難以收場。爲了避免這個局面,朱棣告訴王洪,他不打算大肆徵用民夫,而是用軍隊。朱棣打算調集全國約23萬大軍,輪流來開鑿運河,民間只需要徵調少部分工匠即可。當然,運河只是滿足了南北漕運,想緩解北方的糧食問題,還需要從根本上解決。

朱棣一方面讓北方的軍隊開墾荒地,自給自足,還下旨遷徙大量南方的農民到北方種地,減免北方賦稅,緩解北方糧食的壓力。朱棣的這種做法,算是解決了糧食的問題。

永樂十九年,北京紫禁城建設完成,朱棣改順天爲北京,在北京的奉天殿上,朱棣接受了大臣們的朝拜,意味着明朝正式遷都北京。在此後,這個新的都城,見證了中華民族600多年的滄桑。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