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陳友諒手下的第一悍將!陳友諒要是聽他的就不會兵敗身死!

陳友諒手下的第一悍將!陳友諒要是聽他的就不會兵敗身死!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陳友諒手下的第一悍將!陳友諒要是聽他的就不會兵敗身死!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元末時期南方朱元璋和陳友諒兩人的對決決定了南方半壁江山,甚至是整個天下的歸屬,可是陳友諒作爲一代梟雄,屢次決策失利,最終在鄱陽湖兵敗身死,徹底丟了爭奪天下的本錢,但是原本陳友諒一位極其忠心的部將,曾經和陳友諒結爲兄弟,這個人才能堪稱輔國之重臣,又是一員猛將,如果陳友諒能夠一直聽從他的建議,雖說不一定能夠擊敗諸葛亮,但是絕對可以割據一方江山,這個人就是張定邊。

陳友諒手下的第一悍將!陳友諒要是聽他的就不會兵敗身死!

有意思的是,這位元末的猛將,在歷史的記載中比較簡略,只是在重要的時間節點中,出現在歷史文獻之中,但是也不妨礙我們從多處歷史記載中,去認識這位陳友諒手下第一悍將的風采。

陳友諒在至正二十年,也就是公元1360年,做掉徐壽輝,兼併了其勢力之後,陳友諒的實力達到了巔峯,《明史.陳友諒列傳》壽輝既死,以採石五通廟爲行殿,即皇帝位,國號漢,改元大義,太師鄒普勝以下皆仍故官。當時張定邊是被封爲太尉的,作爲陳友諒所立漢國的最高軍事長官。

在和朱元璋交戰的策略上,張定邊屢屢提出正確建議,但是都被陳友諒拒絕了,如果當時陳友諒實力還弱小可能會聽從張定邊的話,不過當這位有野心的梟雄有了可以吞併朱元璋的實力後,他滿腦子想的都是儘快吃掉朱元璋這口肥肉,所以陳友諒顯得的是屢屢出昏招。

陳友諒手下的第一悍將!陳友諒要是聽他的就不會兵敗身死! 第2張

當時朱元璋害怕受陳友諒和張士誠的夾攻,所以用計引誘陳友諒攻打應天府,也就是南京,張定邊就立勸陳友諒不要去,必定是朱元璋的誘敵之計,可是陳友諒卻深信不疑,祖患友諒與張士誠合,乃設計令其故人康茂才爲書誘之,令速來。友諒果引舟師東下,至江東橋,呼茂才不應,始知爲所紿。戰於龍灣,大敗。

後來張定邊建議陳友諒,安民息兵,整軍堅防,待機出擊,可是陳友諒自恃兵強,於至正二十三年,乃大治樓船數百艘,皆高數丈,飾以丹漆,每船三重,置走馬棚,上下人語聲不相聞,艫箱皆裹以鐵。載家屬百官,盡銳攻南昌,飛梯衝車,百道並進。對外號稱率水路兩軍60萬,直撲南昌,也就是當時的洪都,這個大家應該看過相關影視作品的,但是要說的是,洪都之戰,堅守85天的不是藍玉,而是朱文正,這個就不提了。

陳友諒手下的第一悍將!陳友諒要是聽他的就不會兵敗身死! 第3張

當時張定邊再次建議分兵攻打南京,可是陳友諒有拒絕了,結果就是令朱元璋能夠從容集結20萬援軍馳援洪都,於陳友諒決戰於鄱陽湖。當然陳友諒也不是死磕洪都城的,《明史.太祖本紀》夏四月壬戌,友諒大舉兵圍洪都。乙丑,諸全守將謝再興叛,附於士誠。五月,築禮賢館。友諒分兵陷吉安,參政劉齊、知府硃叔華死之。陷臨江,同知趙天麟死之。陷無爲州,知州董會死之。秋七月癸酉,太祖自將救洪都。在圍困洪都城之時,陳友諒也是先後分兵攻陷了吉安、臨江、無爲州等地的。

在洪都城下進攻受阻的陳友諒得知朱元璋率軍來援,同時朱元璋派軍扼守住了陳友諒水師的歸路,陳友諒只能和朱元璋在鄱陽湖展開決戰,《明史.陳友諒列傳》友諒聞太祖至,撤圍,東出鄱陽湖,遇於康郎山。

鄱陽湖之戰打了5天,但是在第一天,張定邊險些憑藉一己之力,斬殺朱元璋,扭轉敗局,也是兩軍交戰的第一天,正是陳友諒最好的機會,可惜天命不在他這一邊。

當時兩軍在鄱陽湖擺開陣勢,(陳友諒)聯巨舟爲陣,樓櫓高十餘丈,綿亙數十里,旌旗戈盾,望之如山。單輪水師戰船優勢的話,陳友諒一方絕對是強於朱元璋的,朱元璋所轄水師戰船多以小型靈活的戰船爲主。

陳友諒手下的第一悍將!陳友諒要是聽他的就不會兵敗身死! 第4張

兩軍首次交戰,按照明史的記載是,朱元璋小勝的,《明史.徐達列傳》記載,友諒軍甚盛,達身先諸將力戰,敗其前鋒,殺千五百人,獲一巨舟。《明史.俞通海列傳》記載,通海乘風縱火焚其舟二十餘,敵少挫。朱元璋手下兩員大將給陳友諒好好的上了一課,這個也是朱元璋和陳友諒兩個人性格導致的結果,肯爲朱元璋死戰的人絕對要比陳友諒多,而在鄱陽湖,雙方都是沒有退路的一戰,誰打敗了誰就徹底死了。

朱元璋所部稍稍挫敗陳友諒,但是隨之而來的是,險些令朱元璋掛掉的險情。

《明史.太祖本紀》友諒驍將張定邊直犯太祖舟,舟膠於沙,不得退,危甚,常遇春從旁射中定邊,通海復來援,舟驟進,水涌太祖舟,乃得脫。

《明史.常遇春列傳》友諒驍將張定邊直犯太祖舟,舟膠於淺,幾殆。遇春射中定邊,太祖舟得脫,而遇春舟復膠於淺。

《明史.俞通海列傳》太祖舟膠,友諒驍將張定邊直前,犯太祖舟。常遇春射中定邊,通海飛舸來援,舟驟進水涌,太祖舟得脫。而通海舟復爲敵鉅艦所壓,兵皆以頭抵艦,兜鍪盡裂,僅免。

陳友諒手下的第一悍將!陳友諒要是聽他的就不會兵敗身死! 第5張

根據這三段記載來看,當時的情況是張定邊突然襲擊了朱元璋的旗艦,這是張定邊實施的一次斬首行動,可以想象得到,當時朱元璋的旗艦肯定是處於戰陣中薄弱且相對明顯的位置,所以面對張定邊的來犯,朱元璋周圍沒有足夠的軍力予以護衛。

而且張定邊也不會是帶着主力水師戰船去圍攻朱元璋,畢竟朱元璋旗艦的位置適合突襲擊殺只能是一個短暫的契機,張定邊沒有時間集結大量戰船,同時如果張定邊集結了主力戰船,那麼朱元璋一方有足夠的時間發現對面的行動,也必然會有所調整,而朱元璋自然會快速退到自己主陣的後面,張定邊也就沒有了絕佳的機會。

可以說當時的情況像是,朱元璋這支羚羊無意間步入了張定邊這個獵豹的視野和獵食範圍,張定邊必然是毫不猶豫地,指揮自己的戰船以及周邊可以調動的幾艘戰船同時快速前進,實施了這次精準的斬首形同,朱元璋一時驚慌,在逃走的途中,進入了湖水比較淺的地方,自己的戰船底部陷入到了湖底沙泥之中,“舟膠於淺,幾殆”,朱元璋成了甕中之鱉,到了這個時候,勝利的天平瞬間倒向了陳友諒,只要張定邊擊殺了朱元璋,陳友諒勢必會趁亂反攻,朱元璋所部一時羣龍無首,被擊敗是太有可能了,之後陳友諒率軍順長江而下,直取應天府,也就可以實現和張士誠瓜分朱元璋底盤的計劃了。

陳友諒手下的第一悍將!陳友諒要是聽他的就不會兵敗身死! 第6張

可是天命不在陳友諒這一邊,而是在朱元璋那裏,朱元璋眼見已經一條腿邁進鬼門關了,愣是被部下們給就回來了。《明太祖實錄》記載,我指揮韓成、元帥宋貴、陳兆先等亦戰死。

這裏邊韓成是最值得一提的,根據《餘干縣志》記載,成進言:“臣聞古之人有殺身以成仁,臣不敢辭也。”上遂賜以成所服龍袍冠冕,對敵衆投水中,敵遂退。也就是韓成代替朱元璋而死了,當然這段記載沒有出現在《明史》和《明實錄》,不過在朱元璋稱帝后,追封韓成爲高陽郡侯,封其妻爲誥命夫人,招其子韓錦虎爲駙馬。由此可見這段記載很有可能是真的。

而且而已符合當時的情況,當時張定邊圍攻朱元璋的旗艦,韓成在危機時刻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穿上朱元璋的衣服,跳入湖中,這樣陳友諒的將士必定會誤以爲韓成是朱元璋,在跳船逃亡,可以想象的,當時跳入湖中的韓成會成爲陳友諒軍士弓箭的“特殊照顧”,而在危急關頭,哪怕一秒鐘都會改變局勢,韓成以自己的犧牲換來的是,張定邊所部減弱了對朱元璋旗艦的進攻。

陳友諒手下的第一悍將!陳友諒要是聽他的就不會兵敗身死! 第7張

在這個時候,常遇春和俞通海殺到,常遇春射中了張定邊,這支臨時組建的奇襲部隊,在主將受傷,而且不排除誤以爲被殺的韓成就是朱元璋,認爲任務已經完成,所以開始撤退了,而朱元璋在躲過了生死劫後,多艘戰船前來救援,舟驟進,水涌太祖舟,乃得脫。朱元璋也是終於脫離險境了。

張定邊在這次最有機會的斬首行動失敗後,陳友諒離失敗就更近了,之前張定邊是以謀臣身份爲陳友諒出謀劃策,陳友諒不聽,在鄱陽湖,張定邊是以武將身份爲陳友諒險些斬殺朱元璋,可以說張定邊爲陳友諒做了所有該能做的事情了,唯獨陳友諒就不是真龍天子,張定邊也是難改天命。

多說一點就是,朱元璋手下也是出現了一個張定邊,也就是及時救援朱元璋的俞通海,《明史.俞通海列傳》逾二日,復以六舟深入。敵連大艦力拒。太祖登舵樓望,久之無所見,意已沒。有頃,六舟繞敵艦出,飄颻若游龍。軍士歡噪,勇氣百倍,戰益力。友諒兵大敗。俞通海在張定邊於己方戰陣中大鬧一通後,也算是有樣學樣,率領6艘戰船衝殺入陳友諒的軍陣當中,最終順利殺出,這是極大的提升了朱元璋所部的士氣,是役也,通海功最多。師還,賜良田金帛。

陳友諒手下的第一悍將!陳友諒要是聽他的就不會兵敗身死! 第8張

在兩軍相持之時,張定邊也沒有什麼奇蹟般地發揮了,反倒是朱元璋利用火攻大敗陳友諒,東北風起,乃縱火焚友諒舟,其弟友仁等皆燒死。友仁號五王,眇一目,有勇略,既死,友諒氣沮。

此時陳友諒大勢已去,也是最能考驗陳友諒部下忠心的時候,只是陳友諒是什麼人,友諒性雄猜,好以權術馭下。到了敗局難以挽回的地步,又有多少人願意爲他赴死呢?相持三日,其左、右二金吾將軍皆降。友諒勢益蹙,忿甚,盡殺所獲將士。這個時候張定邊是沒有投降的,他在陳友諒突圍戰死後,做的也不是瓜分陳友諒的勢力,而是護衛太子陳理回武昌繼位,太尉張定邊夜挾友諒次子理,載其屍遁還武昌。

陳友諒手下的第一悍將!陳友諒要是聽他的就不會兵敗身死! 第9張

張定邊是完全忠心於陳氏父子的,可是在陳友諒死後,陳氏集團實力大減,再也抵擋不住朱元璋的征討,在陳理投降後,張定邊不願投降朱元璋,選擇了隱居,或許朱元璋也是有些敬佩這位曾經的猛將,並未對其追殺,如果當初陳友諒能夠聽從張定邊的話,休養民力,等待時機,可以說很難出現鄱陽湖的慘敗,那麼天下的格局也就是另一番走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