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邦是如何奪取天下的?他的真正祕訣是神芒

劉邦是如何奪取天下的?他的真正祕訣是神芒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邦奪取天下的真正祕訣是什麼大家都熟知嗎?接下來小編給大家帶來相關的文章

楚漢之爭、劉邦戰勝項羽,是中國歷史上首場大型逆襲秀,更被後世視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模板,激勵着無數梟雄前仆後繼。

對於自己爲什麼能成功,當事人劉邦曾與部下總結出了兩大要素:

其一,不貪不獨,與人共利;其二,知人善任,重用張良、蕭何、韓信這三位“人傑”。

然而,身爲帝王,不大可能在大庭廣衆之下公佈自己的真正“祕訣”,否則是等於給自己的王朝埋雷;讓利、用人才,說來容易落實難,明白這道理的人多、成功者卻屈指可數。

劉邦之所以能戰勝強大的項羽,最關鍵的原因遠不止人才,更不是所謂的對方無知、剛愎自用,而是因爲他解決了對方未能解決的時代難題:如何實現社會主導階層的更新換代。

要系統闡述這一概念,得從秦末農民起義說起。

秦末大亂是農民起義?已演變成各國貴族復辟,天下回歸戰國亂局

劉邦是如何奪取天下的?他的真正祕訣是神芒

秦始皇被視爲暴君,但相對於後世的大部分開國君主,他在兩方面卻表現得相當高尚:

其一,拒絕“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不殘害、屠殺本國功臣;

其二,沒有大肆屠殺前朝王室、勳貴,放過了六國的貴族階層(個別深仇大恨的除外)。

對於第二種新情況,他的計劃,也許是想以全面鋪開的政治與體制改革,將秦國的經驗推廣至全天下,以嚴刑峻法束縛各國勳貴,逐漸消除持續了數百年的貴族政治影響力。

秦始皇在位期間,以雷霆之威暫時鎮住了六國遺老遺少,如果“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趙高語)的長子扶蘇能按計劃接班,讓秦朝獲得數十年的安定期,也許能如願消化貴族政治、摸索出更加合理的大一統體系。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秦始皇離世得過於突然,皇位落到了政治水平底下的胡亥手裏,秦朝原本的脆弱平衡瞬間崩潰。陳勝振臂一呼聚集起數十萬農民軍,不僅讓秦朝的統治核心關中爲之震動,更給東方六國的勳貴打了一劑強心針:復國的機會來了!

於是乎,魏王魏豹、韓王韓成、趙王趙歇、齊王田市、楚懷王熊心陸續登場,熟悉的姓氏、熟悉的配方;陳勝死後,秦末農民起義已經徹底成爲東方六國的集體復辟,天下格局再度迴歸爲六國抗秦。(燕國比較特殊,前任王室由於刺秦被收拾,燕地的權力被韓廣攫取)

不過,是時秦政雖亂,但秦軍雄風猶在。驪山的民工、囚徒放下工具、拿起武器,在章邯的帶領下,沒費多少功夫就擊潰了陳勝的幾十萬起義軍;其後秦二世不斷在關中徵兵,北方的王離也帶着常備軍南下平亂,秦軍逐漸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

章邯戰勝戰鬥力爆棚的項梁後揮師北上,計劃與王離聯手優先解決戰鬥潛力巨大的趙軍。在共計數十萬秦軍的圍攻下,趙王、張耳在鉅鹿城裏苦苦支撐,前來救援的齊、燕等軍卻作壁上觀,甚至連張耳的親兒子張敖、老友陳餘也躲在一旁畏縮不前;而趙人的唯一希望——楚軍,在宋義的帶領下,則駐紮在安陽連續46天紋絲不動。

劉邦是如何奪取天下的?他的真正祕訣是神芒 第2張

如果形勢就這麼發展下去,秦朝平定叛亂指日可待。然而,破局者項羽登場了。

滅秦後爲啥不直接當皇帝?項羽:心嚮往之、身不能至

“軍救鉅鹿者十餘壁”,鉅鹿城外的各路救兵爲什麼默契的作壁上觀?除了畏懼秦軍外,還有“傳統作風”的原因。

在過去的上百年裏,面對變法後咄咄逼人的秦國,東方各國從來都沒真正凝聚成一塊鐵板;雖然多次達成名義上的合縱,但大多數情況下總是出工不出力,名爲討伐秦軍,實際上卻想着拆盟友的臺。那時各國的心思是這樣的:我豁出身家跟秦國拼命,豈不讓別國撿了便宜?或者這樣:我打不過秦軍,還打不過你?拆東牆補西牆,何嘗不是是一招妙計?

因此,秦國的連橫能屢屢得逞,各國如同青蛙般一步步被溫水煮死。如今,他們的德行仍舊沒有改變:

雖然面臨共同的敵人,各國仍各懷鬼胎、互相拆臺。如張耳、陳餘就建議趙王:“趙乘秦、楚之弊,可以得志於天下。”宋義駐紮在安陽,也是抱着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心態:“今秦攻趙,戰勝則兵疲,我承其敝;不勝,則我引兵鼓行而西,必舉秦矣。故不如先鬥秦、趙”。

各國內部,同樣出於對利益的爭奪而咬得滿嘴毛。如在陳勝被殺後,楚國貴族景駒被立爲楚王,很快被另一位貴族項梁趕盡殺絕,直至兵敗身死。

而“二愣子”項羽則打破了這一潛規則:在殺掉宋義、奪取軍權後,他無視在一旁看熱鬧的各國救兵,押上全部身家與秦軍搏命。經此一戰,他不僅大大削弱了秦軍主力,更是獲得了各路諸侯軍隊的統帥權,首次促成了東方各國共同行動

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爲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

但是,這並不代表各路諸侯的軍隊就成了他的下屬,此時他們的關係,更像是結盟的性質,項羽能成爲盟主,則完全出於他的戰鬥力。

而當秦朝被滅後,項羽有沒有想過當皇帝?當然想過,當初秦始皇帝東遊會稽時,項羽作爲吃瓜羣衆在遠處圍觀,曾表達過深深的羨慕:“彼可取而代也。”

不僅項羽有這野心,其他諸侯一樣,如上文所提,張耳、陳餘建議趙王“可以得志於天下”;劉邦更加赤裸裸,他當初在咸陽服役時,也曾有幸遠觀秦始皇,併發出了激勵人心的嘆息:“嗟乎,大丈夫當如此矣!”

可以這麼說,在秦始皇一統天下後,有野心的政治家紛紛將其視爲了偶像;他們反對的不是秦政,而是憤恨高高在上的不是自己。

劉邦是如何奪取天下的?他的真正祕訣是神芒 第3張

那入關的項羽能當皇帝嗎?當然不能。

首先,各國的王、包括楚懷王,大多還在老巢待着,項羽名義上的職位,是各國軍隊的總指揮;

其次,按照之前的約定,先入關中者爲王;各方達成的默契,不是換一個皇帝,而是瓜分天下;

其三,嬴政成爲第一個皇帝,靠的是自己和歷代秦君的武力征服;項羽想取而代之?可以,你得把各路諸侯打服再說;沒有徵服,就沒有順從。項羽雖然猛,但刀子沒砍到自己頭上時,每個諸侯王都認爲自己是天選之子。

此時的項羽,面對各國貴族,沒理由、也沒有實力直接爆捶,所以他只能採取對自己最有利的方式。

項羽的應對:衆建諸侯,爲下一步打好基礎

在離開咸陽、除掉楚懷王后,項羽以滅秦功勞的名義,大肆分封諸侯。除了自己之外,他還分封了18路諸侯,打破了原有的七國概念,明細如下(地圖在後文):

分封諸侯,意味着滋生戰爭,對此秦始皇早下了結論:“天下共苦戰鬥不休,以有侯王......又復立國,是樹兵也”,項羽並非蠢人,對此自然心知肚明;但六國貴族、各路梟雄之所以如此賣力的共同滅秦,就是爲了讓自己擺脫在秦始皇時期的“黔首”身份,奪回裂地封侯的榮華富貴。

也就是說,此時若不分封,大家是不答應的,搞不好自己會淪爲衆矢之的;既然如此,就採取對自己最有利的分封模式:

其一,衆建諸侯而寡力。戰國時期傳統強國的地盤,如趙、齊、秦、燕被瓜分,韓、魏被大大縮小,項羽自己雖名爲西楚霸王,但觸角已經伸到富饒的中原;

其二,削弱舊貴族,扶植新貴族。原秦朝的公務員章邯、司馬欣、董翳、劉邦瓜分秦地(巴蜀與漢中,早在秦惠文王時就被併入秦國);自己的部將英布、田安也分得一杯羹;其他的新興諸侯王,則大多是原六國的貴族,以入關的功勞從國君手中割到一塊肉;

其三,製造矛盾、互相牽制,爲自己的下一步行動創造條件。三秦的諸侯,都享受了自己的恩澤,再加上與自己的轄區毗鄰,可以用他們來壓制劉邦;齊、燕、趙都被人爲分割,他們內部若起了衝突,就能爲自己的介入提供口實;而楚地,都是親近自己勢力,可以高枕無憂。

劉邦是如何奪取天下的?他的真正祕訣是神芒 第4張

因此,分封諸侯,只是項羽雄心的第一步。首先通過稀釋貴族權利的模式,製造一超多強的勢力格局;其後讓各諸侯互相牽制,爲自己提供介入的理由,維持自己獨霸地位,甚至爲進一步的行動創造機會。而他爲什麼沒有選擇山河險固的關中,原因也很簡單:他的根基在江東,況且由於坑殺秦卒一事,他在秦地不可能得人心。

復立諸侯,誠然會製造戰爭;但說到打仗,誰比得過我西楚霸王?也許這就是項羽的真實心思。但他沒料到,劉邦的軟硬實力更可怕。

劉邦方案的第一步:以新替舊、驅虎吞狼

憋屈的劉邦,雖沒能分得關中,但就像蕭何說的那樣:“雖王漢中之惡,不猶愈於死乎?”此時反抗項羽,等於自尋死路,劉邦只得默默退進西南等待時機。

在他進入漢中一個月後,被分成三塊的齊地就因權力爆發了戰亂,齊國貴族田榮揍田都、殺田巿,自立爲齊王;其後聯合出身盜賊的彭越,殺掉田安,悉數佔有齊地,並主動挑釁楚軍。同時,鬧掰的倆基友張耳、陳餘也兵戈相向,趙地也陷入了混亂。

但還沒等項羽作出反應,早已躍躍欲試的劉邦就先動手了。他趁亂吞併三秦、逼降魏/殷、偷襲彭城;直到他被項羽擊敗後,背靠關中、固守滎陽與成皋,與楚軍正面對峙時,楚漢相爭才進入了關鍵階段。

接下來,兩方力量之所以此消彼長,關鍵在於劉邦激活了三位平民出身的人才:韓信、彭越與英布。

韓信的一生,可謂底層人才奮鬥的縮影。他爲了功名利祿四處奔波,先後跟隨項梁、項羽,但都得不到重用;其後投奔劉邦麾下,起初也得不到青眼,但好在那時的漢軍缺乏名將,再加上蕭何的慧眼識才,韓信終於熬到了出頭之日;

彭越則是名副其實的出身草莽,劉邦當初西進關中時,彭越正在鉅野山澤中大肆收編魏國散兵;項羽分封諸侯後,彭越已經集起了一萬多人的隊伍卻毫無歸屬;其後他先幫助田榮平定齊地,並擊敗楚軍;而在田榮死後,他再度成爲遊軍;

劉邦是如何奪取天下的?他的真正祕訣是神芒 第5張

英布早年則是刑徒,後來跟隨項羽立下赫赫戰功,並被封爲九江王,可謂草根逆襲的典範;但人一旦身居高位,往往會失去應有的規則:當項羽北征齊國時,他只派出了區區幾千人馬助拳,自己更是稱病不行;彭城之戰後,項羽正值用人之際,英布再次藉故推脫。爲了逃避項羽的報復,他聯合漢軍主動攻楚,卻大敗而歸、再度變得一無所有。

劉邦的王牌,不是其他任何傳統貴族,而是這三位沒有任何既得利益、爲了功名利祿可以賭上一切的草根人才。他派韓信平定趙、齊兩地;任用彭越經略魏地、抄襲楚軍糧道;封英布爲淮南王,給他補充兵員,在九江搗亂項羽的南線。而劉邦自己,則在西線正面牽制楚軍的主力。正是按照這一思路,項羽最終才淪落到在垓下面臨四面楚歌的絕境。

而韓、彭、英三人也從來不掩飾自己對爵位的渴望。英布首次見到劉邦時,還因對方的態度憤憤不平;當他見到自己所享受的待遇規格和劉邦一樣時,瞬間轉怒爲喜。韓信自不用說,多次向劉邦索要爵位;垓下之圍前,韓信、彭越兩軍遲遲不至,直到劉邦承諾封王后,他們才聽命前來夾擊項羽。

可以這麼說:劉邦之所以在中原戰勝項羽,正是利用了韓信、彭越、英布三位草根對權勢的渴望,以將他們打造爲新貴族爲誘餌,聯手徹底覆滅了楚、趙、齊等傳統貴族。

不過這只是劉邦戰略的第一步。

劉邦的第二步:除掉新貴族、將全部權力收歸劉氏

消滅項羽、平定中原後,以征服者身份出現的劉邦,終於可以將當初對秦始皇的羨慕轉化爲現實。公元前202年正月,韓信、韓王信、英布、彭越、吳芮、張敖、藏荼共同上表,“請求”劉邦登上帝位。劉邦作勢推遲一番後,終於如願以償。而這七人,也都被封爲諸侯王。

如今,爲了徹底解決潛在的威脅,劉邦立即進行了他的第二步動作,將殘餘的新舊貴族一股腦的消滅乾淨:

公元前202年,燕王藏荼反,劉邦親征予以平定,其後安排自己的發小盧綰接任;

劉邦是如何奪取天下的?他的真正祕訣是神芒 第6張

公元前201年,楚王韓信被廢爲淮陰侯,留居長安,並在五年後被殺、夷三族;

同年,韓王信被迫投降匈奴,漢王朝將代地收回;

公元前198年,劉邦將趙王張敖廢爲宣平侯,改立自己的兒子劉如意爲趙王;

公元前196年,樑王彭越被夷三族,他本人甚至被做成了肉醬;

在同年,得知韓信、彭越先後被殺後,同爲“漢初三大名將”的淮南王英布也造反,被劉邦親自平定;

而在第二年,劉邦所信任的盧綰也背上了“謀反”之名,被迫逃入匈奴。

最終,漢初的異姓王中,只有人畜無害的吳芮一族得以倖免。但從史料記載來看,除了英布、韓信爲了自保確實意圖謀反外,其他諸侯王並無反心。劉邦的一系列除藩行爲,是典型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他的目的很簡單: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將天下全部收歸劉氏方能萬無一失。爲此,他甚至還規定,非自己的後代不得爲王:“高帝刑白馬盟曰‘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

結語:劉邦的後發優勢,有利於他推進徹底的階級更替

分封制帶來的危害,已經被春秋戰國數百年的戰火所證明;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統一天下,大力推行郡縣制、加強中央集權,爲當時的政治家們打開了一扇新窗口。但任何改革都伴隨着代價,秦末的戰亂,既是反抗暴政,也是貴族復辟、新一輪的權力爭奪;項羽作爲六國聯軍的統帥,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韙、自己取秦帝而代之;分封十八路諸侯之舉,既是現實的妥協,也是爲下一階段埋下的伏筆。

但先行者處於守勢,往往會成爲衆矢之的;後起者銳意進取,往往能具備輿論優勢,弱勢者往往能博得更多的支持。劉邦先利用三位草根精英的進取心,以裂土封侯爲誘餌,成功將一衆強勢的傳統貴族清洗殆盡;而經過這一輪的洗牌後,民間對戰國貴族的向心力也被大量消磨,貴族政治的土壤被滌盪一清。

劉邦是如何奪取天下的?他的真正祕訣是神芒 第7張

當劉邦大權在握後,如願開展他的第二步戰略:清洗現存的新舊諸侯王。這些人並非戰國時的傳統王室,在轄區幾乎沒有羣衆基礎,被除掉顯得輕而易舉。而在齊地擁有基礎的田橫,雖然得到了劉邦的承諾,但在前往長安的途中,還是識趣的毅然自殺。其中原因,無需多言。

最後,筆者斗膽下這麼一個結論:劉邦能建立第一個穩定的大一統王朝,首先要感謝秦始皇和項羽;正是在這二位的基礎上,他才順利實現了適應新時代政治需要的階級變革。但他仍漏算了一點:爲了權力,自己的子孫同樣會揮刀相向;最終徹底解決分封制的威脅,靠的是他的優秀後代——漢武帝劉徹的推恩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