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漢高祖劉邦草草布衣一介 成功奪取天下的原因

漢高祖劉邦草草布衣一介 成功奪取天下的原因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布衣皇帝,劉邦“自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短短七年,開拓西漢王朝,被贊爲不世之功。但這樣一個四十歲前都無所成就的無賴,卻是個十足的帥才,堪稱一流的政治家,且極善用人。在楚漢交戰時,劉邦大敗項羽,大部分靠的是他的政治手段,是劉邦的用人之道。“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響,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人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爲我擒也。”

《史記淮陽侯列傳》所云,劉邦問韓信自己能領多少兵,韓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劉邦說:“於君何如?”答曰:“臣多多而益善耳”。劉邦笑曰:“多多益善,何爲爲我擒?”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爲陛下擒也。” 由此可見,沛公得益於他精明的用人之道,廣納賢才的習慣讓他身邊遍佈賢能,各司其職,也爲沛公在七年之內戰敗項羽,打下漢室江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作爲亂世中的人才,能遇到一個賞識自己的人,給自己提供發揮才幹的機會實屬不易,這種知遇之恩要用日後的死忠來報答才行。劉邦深諳這一點,作爲一個合格的伯樂,劉邦廣納賢才,身邊各類賢能各顯神通。“漢初三傑”蕭何,韓信,張良,還有曹參,樊噲,陳平,酈食其等各懷其才,共事一主,從現在的角度看,沛公的成功其實是歷史的必然。在劉邦看來,用人是最重要的成功之道,就是劉邦的成功之道,也就是他的領導藝術,我總結了以下幾個特點。

漢高祖劉邦草草布衣一介 成功奪取天下的原因

網絡配圖

用人之道一,知人善任。

劉邦恰恰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而且他也非常清楚地知道一個領導最重要的才能是什麼呢——是調動部下的積極性。是知道自己的下屬都有什麼才能,這些才能是哪些方面的,這些下屬有什麼性格、什麼特徵、什麼長處、什麼短處,把他們放在什麼位置上最合適。而劉邦自然成爲這些人才的核心。用人之道二,不拘一格。 劉邦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能夠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所以劉邦的隊伍裏面什麼人都有。我們來看看這是一個什麼樣的隊伍:在劉邦這個隊伍裏,張良是貴族,陳平是遊士,蕭何是縣吏,樊噲是狗屠,灌嬰是布販,婁敬是車伕,彭越是強盜,周勃是吹鼓手,韓信是待業青年……但劉邦把他們組合起來,各就其位,毫不在乎人家說他率領的是一個雜牌軍,他劉邦是一個草頭王。劉邦要求的是所有的人才都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這就叫不拘一格。

用人之道三,招降納叛

劉邦的隊伍裏有很多人原來曾經是在項羽手下來投奔劉邦。劉邦敞開大門,一視同仁表示歡迎,你願意來,歡迎你來。比方說韓信,原來是項羽手下的人,因爲在項羽手下不能發揮作用,就來投奔劉邦。又比方說陳平——他走的路更多——原來是魏王手下的人,因爲不能發揮作用就投奔項羽,又不能發揮作用就再投奔劉邦,當陳平從項羽的軍中逃出來前往漢營時,劉邦是“大悅之”,非常高興。他問陳平,陳先生在項羽那裏擔任的是什麼職務啊?陳平說,擔任都尉。劉邦說,好,你在我這兒還當都尉。馬上任命陳平做都尉。任命公佈以後,漢營輿論譁然。但是劉邦不予理睬,你們議論你們的,我任命我的,而且非常信任陳平。其實,一個領導者也應如此,如果老是小肚雞腸、計較甚多,能招募來好的人才嗎?恐怕連帳下之人也會離他而去。

漢高祖劉邦草草布衣一介 成功奪取天下的原因 第2張

網絡配圖

用人之道四,不計前嫌

劉邦得了天下,封了一批功臣,但是還有很多功臣沒有封賞——因爲這個事很費商量,就這麼着把封功臣的事拖了下來。有一天,劉邦看到一羣人竊竊私語。他就問旁邊的張良:子房,那些人在說什麼呢?張良說:他們正在商量謀反啊!劉邦很驚訝。張良說,陛下得了天下以後,封了一批功臣,大多數都是親信。現在這些功臣們都在想若是和陛下關係不密切的,甚至以前得罪過陛下的,是不是就得不到封賞了?他們想來想去想不明白,所以在那兒商量謀反。劉邦馬上醒悟過來了,問:“爲之奈何?”張良說,請陛下想一想,在這些功臣當中有沒有這樣的人——他的功勞非常大,而他和陛下的關係呢又非常地惡劣?劉邦說,有,有一個叫雍齒的,他一而再、再而三地侮辱朕,朕早就想殺他了;可是他功勞太大,朕又於心不忍。張良說,好了,請您“急封雍齒,以示羣臣”——請您趕快封賞雍齒。劉邦接受了這個建議,立即封雍齒爲什方侯。雍齒一封,所有的功臣都安心了。你看雍齒都封了——大家都知道這個雍齒是皇上最討厭的人——連他都能封侯,我們這些人都該放心了。這叫什麼?這就叫不計前嫌。

用人之道五,坦誠相待

我們知道人才最需要的是什麼?尊重。你要尊重這些人才,惟一的辦法就是以誠相待、實話實說。劉邦就有這麼個優點。張良、韓信、陳平這些人,如果有什麼問題要跟劉邦談,提出問題,劉邦全部是如實回答,不說假話,哪怕這樣回答很沒面子,他也不說假話。張良在鴻門宴之前得到消息,說項羽第二天要派兵來剿滅劉邦。張良曾問過劉邦,請大王想一想,您打得過項羽嗎?劉邦的回答是“固不如也”——打不過他。後來韓信到劉邦軍中來,也問了這樣的問題:大王您掂量掂量自己的能力、魅力、實力,能比得過項羽嗎?劉邦雖然沉默了很久,最後還是坦誠相告:“固不如也。”——我是不如他。然而,就是這些人能夠幫助劉邦提出自己的計策來,而前提就是,每件事情劉邦都能如實相告、絕不隱瞞。這樣信任對方、尊重對方,就會得到對方同樣的回報、信任和尊重,這些人就會盡心盡力地幫他出謀劃策。坦誠相待,這確實是我們值得借鑑的經驗。

用人之道六,用人不疑

古人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劉邦就有這個魄力,一旦決定用某人他絕不懷疑,放手使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陳平,陳平從項羽的軍中投靠劉邦以後,得到劉邦的信任,讓很多劉邦的老隨從不滿意,所以就有人去到劉邦那裏說陳平的壞話,然而劉邦還是堅持對陳平委以重任。當時,劉邦和項羽正處於一個膠着的狀態,誰也吃不掉誰,爲了讓陳平能夠成功的實施反間計,劉邦撥款黃金四萬斤給陳平,並且不問出入,可以想見劉邦對陳平的信任。

漢高祖劉邦草草布衣一介 成功奪取天下的原因 第3張

網絡配圖

用人之道七,暗中控制。

比如蕭何,他被劉邦列爲漢朝開國第一功臣,而且劉邦建國後蕭何就擔任他的首任丞相,後來又拜爲相國,在政府當中他的地位僅次於劉邦。但即便對蕭何這樣的人,其實劉邦也是暗中進行控制的。只不過劉邦控制得不動聲色——不像項羽,一懷疑某個人那個懷疑就寫到自己臉上去了,人家一眼就看出來了——劉邦的猜忌和懷疑是不動聲色的。漢十二年秋,淮南王英布造反,劉邦御駕親征,帶着隊伍去平叛;蕭何則留守京城,他是相國嘛。在戰爭期間,劉邦不斷派使者回來,使者回來一次就一定要去見蕭何,一定要說皇上問蕭相國好,說皇上問蕭相國最近在幹什麼呢,非常關心體貼的樣子。蕭何很是感動,更加盡心盡力地爲劉邦的作戰做好後勤保障。這個時候,蕭何手下有一個門客就過來跟蕭何說,丞相覺得陛下對您怎麼樣啊?蕭何說,哎呀,皇上對我很信任,你看他頻頻派使者過來關懷我。蕭何的門客就冷笑了一聲,說:您以爲皇上是真的關心您嗎?那是不放心您。他不斷地派人回來看看您在幹什麼,是看您是不是想謀反!所以說,劉邦的用人是典型的帝王之術:一方面你看他好像用人不疑,四萬斤黃金交給你不用報銷;另外一方面他肚子裏極度地猜忌,只不過他猜忌得不動聲色。他的手腕非常高明,這是一切所謂“有爲君主”的通例,也並非劉邦一人的“專利”。總而言之,劉邦是懂得領導藝術的,具備一個領導人的素質。正是由於他能夠信任人才,使用人才,充分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又暗中加以防範和控制,才能夠把當時天下的傑出人才都集結在自己的周圍,形成一個優化組合,從而戰勝項羽,走向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