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清朝滅亡之後 當時的百姓爲何始終不願意剪去辮子

清朝滅亡之後 當時的百姓爲何始終不願意剪去辮子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清朝滅亡後,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說起古代人的髮型,歷朝歷代髮型差別出入很小,唯有清朝髮型最有特點。在電視劇和影片中也會經常看到清朝人的髮型,是前額剃光,後腦勺留一根大長辮子樣式,看上去帥帥的那種髮型。直至清朝滅亡後,由於歷史的轉變關係,清朝的髮型必然也隨之改變,但爲何百姓們始終不願意剪去辮子呢?

清朝滅亡之後 當時的百姓爲何始終不願意剪去辮子

清朝百姓照片

清軍於1644年(明崇禎十七年)入關時曾頒發“剃髮令”,上至皇宮貴族,下至黎民百姓,所有男性都要削髮垂辮。在前明朝時期,是漢人們統治的天下,滿人入關後,漢人自然不會服氣,對剃髮令也存在着一定的芥蒂感。由於當時滿人的勢力比較大,漢人也只能做到順從,因此清朝的髮型統一成了一半有頭髮,一半沒頭髮的陰陽頭髮型。

清朝滅亡之後 當時的百姓爲何始終不願意剪去辮子 第2張

清朝髮型劇照

在整個清朝統一期間,清朝的髮型也有三次細小改變。在清朝初期流行的是“金錢鼠尾樣式”的髮型,這種髮型是以銅錢作爲參照物,在後腦勺留出銅錢那麼大面積的頭髮,而扎出來的小辮子剛好能穿過銅錢中間的小孔爲準。這種髮型在當時也是根據滿人的風俗習慣而定的,滿人認爲這種髮型既顯得優雅,又符合清初實施的新政。

清朝滅亡之後 當時的百姓爲何始終不願意剪去辮子 第3張

清初期髮型

由於金錢鼠尾樣式剃髮令的實施,同時也引起了不少漢人的不滿。漢人們無法接受剃髮帶來的亡國之辱,在經過幾次起義之後,金錢鼠尾剃髮令也漸漸淡漠了。所以到了清中期,後腦勺銅錢大小的頭髮,也變成了四五個銅錢那麼大了,頭頂留髮面積也變成了碗口那麼大,但此時的髮型仍然屬於金錢鼠尾式。

清朝滅亡之後 當時的百姓爲何始終不願意剪去辮子 第4張

清朝髮型演變圖

到了清朝後期,蓄髮面積比清中期大大增加。只有前額頭和鬢角的頭髮剃去,而後腦勺均留的是長髮,腦後中間的長髮與兩邊的頭髮編成辮子自然垂落在後背上,這種髮型就是我們在劇中看到的清朝髮型了。白天人們工作的時候,就把辮子纏在脖子上以免影響工作,到了晚上還可以把辮子盤在一起當枕頭用。

清朝滅亡之後 當時的百姓爲何始終不願意剪去辮子 第5張

百姓梳辮子圖

被清朝統治了200多年的老百姓們,直到清朝滅亡後,始終還是不肯剪去辮子。可能是代代相傳的原因吧,是已經習慣了留辮子的生活,逐漸辮子也成爲了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對愛惜了一輩子的辮子,自然捨不得輕易剪掉,但這還不是主要原因。

清朝滅亡之後 當時的百姓爲何始終不願意剪去辮子 第6張

清朝官員髮型

滿人之所以主張留辮子,是因爲對滿人而言辮子的可貴性幾乎是勝於生命的。在他們看來,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都十分珍貴,尤其是辮子。但這並不是惜命,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天生的頭髮是不敢輕易損傷的,在滿人眼裏認爲這更是對父母孝順的一種表現。有從軍戰死沙場的人,屍體可以棄之不要,但死後辮子一定要剪下來送到家鄉去,寫上自己的姓名埋葬。

清朝滅亡之後 當時的百姓爲何始終不願意剪去辮子 第7張

清朝百姓剪去辮子劇照

留辮子是滿人的一種生活習俗,更是一種高尚的道德觀念。就算是身在異鄉,哪怕只要看到自己的辮子,就像看到了父母,看到了家一樣。同時這也是滿人自身的一種修養,不管做官做人,都不能忘記自己的家鄉和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說像留辮子這樣的習俗,並非無理取鬧,也是蘊含一定深意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