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井伊直弼是被誰殺死的?爲何說櫻田門外之變鋪墊了明治維新?

井伊直弼是被誰殺死的?爲何說櫻田門外之變鋪墊了明治維新?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2010年10月,日本東映電影公司拍攝的《櫻田門外之變》上映。影片以藝術的方式再現了日本歷史轉折時期血腥和驚心的一幕:農曆1860年3月3日,18名“草莽武士”刺殺江戶幕府大老井伊直弼。影片主題曲《沉睡在雪中的悲傷》由旅日藏族歌手阿蘭演唱,旋律悽婉,歌詞哀婉,將日本文化的“物哀”特質演繹得淋漓盡致。如果這部電影今年上映,將更有意義。因爲,今年是明治維新150週年,日本史學界認爲,“櫻田門外之變是明治維新的導火索”。

回顧這段歷史,一個發人思考的問題是:流血事件不值得欣賞,暗殺行爲不值得讚頌。但是,當有些人認爲流血和暗殺能拯救國家和民族危亡時,當他們的熱血和生命化作《沉睡在雪中的悲傷》時,簡單地褒貶,是否比皚皚白雪更加蒼白?

井伊直弼是被誰殺死的?爲何說櫻田門外之變鋪墊了明治維新?

在鮮血濺落白雪的激烈拼殺中,獲知當時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後人未必只能猜想。因爲,藉助相關史料,我們有可能“穿越”歷史,身臨其境般領略那場震撼歷史的事變是如何發生和展開的——

農曆1860年3月2日(公曆3月24日),20多個武士匯聚在江戶品川一家叫“相模屋”的酒樓,舉行祕密會議。待衆人坐定,會議主持者、水戶藩尊皇攘夷派領袖金子孫二郎開口了:“諸位,明天是上巳節(驅邪避惡的節日),各藩大名都將登上江戶城,井伊直弼必然參加。他的行列離開府邸後,必然會經過櫻田門並沿護城河行進,我們就在那裏動手。不過,由於各藩都加強了控制,原先計劃50人蔘加這次行動,現在能夠參加這次行動的,只有水戶藩17人和薩摩藩的有村次左衛門,而井伊直弼有60名侍衛。但是,如果明天不動手,天機恐怕會泄露。所以,成敗就在明天!”隨後,金子孫二郎宣佈,由水戶藩士關鐵之介指揮整個刺殺行動。關鐵之介當即進行了部署。歷史證明,整個事變進程完全沒有超出關鐵之介的預料。雙方配合如此“默契”,彷彿事先一起進行過認真“排練”。

3月3日凌晨,漫天飛雪。在60名侍衛(大名侍衛人數有明確規定)前後護衛下,井伊直弼的行列出了府邸。行至櫻田門外,奉命行事的森五六郎佯裝攔轎告狀,衝上前去大叫:“報!報!”見此情狀,井伊直弼手下專門處理此類事務的“供頭”日下部三郎右衛門跑到森五六郎跟前。但是,未待他問明究竟,已被森五六郎揮刀砍翻。見有刺客,侍衛一擁而上。

井伊直弼是被誰殺死的?爲何說櫻田門外之變鋪墊了明治維新? 第2張

“果然不出所料!”原來,關鐵之介早有部署:當森五六郎攔轎告狀、砍倒前邊的侍衛後,所有侍衛必然注意前方,井伊直弼轎旁的警衛將會鬆弛。此時,同樣奉命行事的黑澤忠三郎,舉起手槍向井伊直弼的坐轎射擊。子彈洞穿轎子,擊中井伊直弼的大腿。槍聲是向全體人員發出的信號:“動手!”頃刻,埋伏在兩側的武士一擁而上,揮刀向井伊直弼的侍衛砍去。侍衛們有的未及拔刀出鞘便成新鬼。激戰中,稻田重藏將刀刺入轎內,有村次左衛門隨即將井伊直弼從轎中拖出,揮刀砍下他的首級。眼見大功告成,有村提着首級歡呼:“取到首級了!”主公首級被取,侍衛們紛紛停止了搏殺——按照日本武家“規矩”,主公被殺,可以不必再戰。

此次刺殺行動,“櫻田18士”或陣亡,或自刃,或自首後被殺,或死於獄中,只有増子金八和海後磋磯之介2人隱姓埋名,活到明治年代。井伊直弼的60名侍衛死亡8人、負傷13人。死亡者獲准保留武士名分,重傷者減俸和流放,輕傷者切腹,無傷者和轎伕全部斬首並剝奪武士名分。

刺殺行動完成後,“草莽武士”發佈了《斬奸旨趣書》,宣稱他們是“代天誅戮”,因爲井伊直弼“黨同伐異,殘害忠良,構築大獄,目無朝廷”。但這些場面話背後,真正非殺井伊直弼的原因是什麼呢?那就是,由“將軍繼嗣”引發的矛盾,最終使對立雙方勢不兩立。

井伊直弼是被誰殺死的?爲何說櫻田門外之變鋪墊了明治維新? 第3張

1853年6月22日,德川家定繼任第13代將軍。他當時已是而立之年,但自小體弱多病,沒有子嗣。因此,幕府決定早日爲他擇定繼任者。按照規定,宗家無後,將軍繼任者只能在“御三家”和“御三卿”中產生。所謂“御三家”,是按照德川幕府初代將軍德川家康定下的規矩,若宗家沒有將軍繼任者,則從他第9個兒子德川義直、第10個兒子德川賴宣、第11個兒子德川賴房任藩主的尾張、紀伊、水戶三藩的後嗣中選擇1人過繼給將軍當養子,日後接任將軍。所謂“御三卿”,是第8代將軍德川吉宗規定,他的第2個兒子德川宗武、第4個兒子德川宗尹的後代也可繼嗣將軍。之後,第9代將軍德川家重規定,他的第2個兒子德川重好的後嗣也可繼任將軍。和“御三家”以藩的名字命名不同,這三家均取離其府邸最近的江戶城門的名稱命名,分別稱田安家、一橋家、清水家。由於三家“當主”(家長)的位階都是“從三位”,相當於“卿”,所以合稱“御三卿”。

當時,適合繼任將軍的有兩位:一位是“御三家”紀州藩主德川齊順的長子、8歲的德川家福,另一位是“御三卿”一橋家的一橋慶喜。一橋慶喜是水戶藩主德川齊昭的第七子,因過繼給一橋家而改姓,時年17歲。推舉德川家福一派被稱爲“南紀派”,推舉一橋慶喜一派被稱爲“一橋派”。

井伊直弼是被誰殺死的?爲何說櫻田門外之變鋪墊了明治維新? 第4張

1858年4月23日,“南紀派”的彥根藩藩主井伊直弼被任命爲幕府政事總裁――大老。井伊直弼執政後,黨同伐異,任人唯親,令“一橋派”忍無可忍。於是,一橋慶喜、德川齊昭、水戶藩藩主德川慶篤、尾張藩藩主德川慶勝、福井藩藩主鬆平慶永相繼登上江戶城,向幕府“討說法”。想必他們被氣昏了頭,須知這麼做是犯法的!因爲,根據《武家諸法度》,什麼時候能夠登江戶城是有嚴格規定的,該來不來和不請自來,都屬於犯法。既然犯法,井伊直弼豈會不予追究?於是,井伊直弼令德川齊昭“永久蟄居”( 一輩子待家裏不許外出),一橋慶喜、德川慶篤等 “謹慎”(禁閉家中思過,白天不得開門)。

但雙方衝突遠未結束。

1858年在日本歷史上是劃時代的年份。這一年日本和美國簽署了《日美友好通商條約》,之後又同荷蘭、俄國、英國、法國簽署了同樣條約,史稱“安政五國條約”,日本“鎖國時代”正式宣告結束。這一年也是天皇政治權力開始超越將軍,日本迎來所謂“幕末的京都時代”的元年。

1858年6月19日,由井伊直弼授意,幕府代表井上清直和美方代表哈里斯簽署了《日美友好通商條約》。井伊直弼妄自尊大,恣意破壞規矩:簽約事先未獲天皇敕許,屬於“無斷調印”(擅自簽約)。把柄在握,豈能放過? 6月27日,一橋慶喜等人將幕府“擅自簽約”的消息通過“宿繼奉書”(驛站和驛站間“馬不停蹄”傳送)急報朝廷。“居然目中無朕”!孝明天皇聞訊極爲震怒。但是,井伊直弼並不示弱,仍一意孤行。7月,德川家定去世,13歲的德川家福正式繼任將軍,改名德川家茂,“田安家當主”德川慶賴擔任“後見”(將軍輔佐)。

井伊直弼是被誰殺死的?爲何說櫻田門外之變鋪墊了明治維新? 第5張

這邊朝廷方面繼續發起“攻擊”。8月5日,孝明天皇敕令關白九條尚忠對幕府的“橫道”組織“評議”,並根據評議內容擬定敕諭發往幕府,特別對“擅自簽約”進行嚴厲譴責。同時,孝明天皇還向水戶藩下了一道密敕。這道沒有經過幕府、直接由天皇向水戶藩主德川慶篤發出的密敕,史稱“戊午密敕”(1858年是農曆戊午年)。孝明天皇之所以將這道密敕發給水戶藩,主要因爲水戶藩是老牌尊皇藩,值得信賴和依靠,而且水戶藩是“一橋派”主力。

8月16日,“戊午密敕”送達水戶藩邸。密敕要求水戶藩及“御三家”聯合各藩同幕府合作(實爲分割幕府權力),同時促成朝廷和幕府聯合,敦促幕府加速“攘夷”進程。密敕還有一項內容僅對水戶藩下達、不向各藩公佈:除掉井伊直弼。

孝明天皇在發出密敕前,故意抽調涉及除掉井伊直弼的“關鍵內容”,交給他早知道一直與幕府暗通款曲的“關白”九條尚忠過目。九條尚忠不知是計,將天皇這一舉動暗中透露給幕府。幕府的反映,即刻令九條尚忠的行徑敗露。1858年9月2日,九條尚忠被迫辭去關白一職。

井伊直弼是被誰殺死的?爲何說櫻田門外之變鋪墊了明治維新? 第6張

面對朝廷咄咄逼人的態勢,幕府開始展開猛烈反擊。根據幕府律法,水戶藩屬於幕府的臣屬,越過幕府私自接受天皇的詔書,屬於藐視幕府權威,當予以嚴懲。井伊直弼派幕府“老中”間部詮勝等人率領軍隊前往京都,將參與傳遞密敕的大納言萬里小路、水戶藩家臣鵜飼父子等人逮捕。經過連夜突擊審問和嚴刑拷打,“案犯”承認了所犯“罪行”並供出了同黨。於是,井伊直弼立即展開嚴厲鎮壓,將近百名涉案者抓捕,許多涉案的名士和水戶藩家臣被處決或勒令切腹。這場恐怖鎮壓,自1858年後半年一直持續到1959年年中,史稱“安政大獄”。著名思想家吉田松陰因涉嫌企圖刺殺老中間部詮勝,被處於極刑。他臨死前留下的絕筆成爲“尊皇”的絕唱:“吾今爲國死,死不負親君,悠悠天地事,鑑照在明神。”

井伊直弼爲何對涉案者痛下殺手?事後,他和第十三代將軍德川家定的夫人天璋院(篤姬)的一頓對話,耐人尋味。一天,天璋院邀請井伊直弼到大奧喝茶。席間,她問井伊直弼爲何如此兇狠,語氣中不乏責備。井伊直弼反問道:“夫人,如今‘攘夷’,將外國人全部趕出日本,您認爲真的可行嗎?”天璋院語塞:“這個……不可行吧?”井伊直弼繼續說道:“您說得很對。日本如今唯有和世界充分接觸並融入這個世界,纔有出路,否則只有死路一條。可那些想殺掉在下的人,打着‘攘夷’的旗號,對和外國簽署條約進行抨擊。可是,他們真正目的是什麼,夫人您瞭解嗎?”天璋院搖了搖頭。“他們迎合聖上的想法,最終目的無非是爲了自己的前途和名聲。我所以使出如此手段,是爲了守護國家。夫人,您以爲我不想和大家和睦相處?可現如今我同他們能和睦相處嗎?爲了從西洋列強手裏愛護這個國家,必須要採取一些非常手段,即便因此招人怨恨,我也別無選擇。因爲,這是我井伊直弼作爲大老的職責。”一番“愛國”論調令天璋院無言以對。

然而,井伊直弼真的是“愛護國家”嗎?還是愛護幕府政權?

爲了“保護這個國家”,1859年正月,由井伊直弼操控的幕府要求天皇頒發收回密敕的詔書。孝明天皇被迫妥協。12月15日,井伊直弼命令水戶藩主德川慶篤3天內尊旨執行,將密敕轉交幕府。

實際上,水戶藩也不是鐵板一塊。自從德川齊昭推行幕政改革,藩中武士就分裂爲兩派,一派被稱爲“天狗黨”,另一派被稱爲“諸生黨”。“天狗黨”屬於改革派,支持德川齊昭和德川慶篤父子進行藩政改革,贊同“尊皇攘夷”,反對將密敕交給幕府。“諸生黨”屬於保守派,大多出身門閥。兩派勢力隨德川齊昭父子政治生涯的起落而消長。隨着“戊午密敕”敗露,幕府發起反擊,保守的“諸生黨”勢力逐漸佔據優勢。但是,井伊直弼的獨斷橫行,令天狗黨時時感到危機的臨近,他們不甘坐以待斃。於是,“天狗黨”的金子孫二郎、關鐵之介等經過周密謀劃,發動了那場刺殺井伊直弼的行動——“櫻田門外之變”。

井伊直弼被刺後,接掌幕政的“老中”安藤信睦忌憚草莽武士的恐怖,不得不改變此前和朝廷抗衡的強硬方針,轉而鼓吹公家(朝廷)和武家(幕府)親睦的“公武合體”論,積極撮合都只有13歲的孝明天皇的妹妹和宮與將軍德川家茂成婚。爲了不讓幕府藉助朝廷苟延殘喘,倒幕派武士再次採取恐怖行動,演繹了刺殺安藤信睦的“阪下門之變”——

1862年1月15日下午5時,安藤信睦的行列走出位於江戶西丸的府邸。在到達阪下門外時,一名刺客佯裝“上訪”,走近安藤信睦的轎子,突然用短槍向內射擊。隨後,6名刺客與安藤信睦的侍衛展開激戰,因寡不敵衆,被全部斬殺。受到驚嚇的安藤信睦倖免於難,只是被刺客平山兵介砍傷了一隻手。

同年3月11日,孝明天皇的妹妹和宮與德川家茂舉行了婚禮。但是,幕府氣數已盡,“公武合體”充其量只是讓幕府苟延殘喘,而長州藩(山口縣)、薩摩藩(鹿兒島縣)這兩個高舉“尊皇攘夷”大旗的“外樣”雄藩,在土佐藩鄉士阪本龍馬的斡旋下建立了“薩長聯盟”,開始全面實施進入“中央”、取幕府而代之的計劃。面對各方壓力,幕府不得不妥協,於1862年4月25日解除了對一橋慶喜等人的處分(德川齊昭已在1861年去世),並讓他們重新參與幕政。之後,一橋慶喜擔任了將軍德川家茂的“後見”(將軍輔佐),成爲幕府的核心人物,並在德川家茂病故後,成爲德川幕府第十五代、也是最後一代將軍,改名德川慶喜。

井伊直弼是被誰殺死的?爲何說櫻田門外之變鋪墊了明治維新? 第7張

幕府內部的矛盾趨於平息後,幕府同朝廷的矛盾逐漸成爲主要矛盾。最終,在高舉“尊皇倒幕”大旗的薩摩藩和長州藩的壓力下,末代將軍德川慶喜只得“大政奉還”。1868年2月,德川慶喜下野離開江戶,避居寺院,隨後江戶向倒幕派開城,和平交接,延續265年曆十五代將軍的江戶幕府,就此謝幕,讓出了日本的政治舞臺,這樣,明治維新的大戲才得以上演。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