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井伊直弼是誰?江戶幕府末期大老井伊直弼生平簡介

井伊直弼是誰?江戶幕府末期大老井伊直弼生平簡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重要事件

1830年9月26日,大久保出生在薩摩藩鹿兒島下家治屋町的一個城下武士家庭,儘管在士農工商四民中屬於統治階級——士的一員,但城下武士在武士中卻屬最下層。大久保出生的年代正值日本最後一個武士政權——德川幕府的末期,當時日本的實際統治權掌握在德川氏出身的將軍手中,其幕府設在江戶(今東京);天皇的朝廷設在京都,對政治並無實際發言權,有時連生活也成問題。除幕府直轄的土地外,日本全國還分佈着對自己的領地有自治權的260多個藩國,其中大久保所在的薩摩藩和毛利氏統治的長州藩尤爲強大,且與幕府貌合神離,常使幕府感到如芒在背。幕府自1639年完成鎖國體制後200餘年太平無事,但經過資產階級革命的歐美各國爲把貿易擴展到全球而頻頻出現在日本週邊,向日本施加要其開國的壓力。

少年得志

大久保少年得志,17歲時便被任命爲藩記錄所的助理。但在他19歲那年,薩摩藩因藩主繼位人選問題發生“由羅騷亂”,其父大久保利世支持的開明的島津齊彬一派失勢。在父親受株連被流放鬼界島之後,身受免官和幽禁雙重處分的年輕的大久保,獨力承擔起了供養母親和三個妹妹的生活重擔。

但大久保並未就此消沉,對國家命運和政治的共同關心,逐漸把他和同鄉西鄉隆盛、吉井友實、伊地知正治等人聚集在一起。當時的日本已得知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失敗的消息,如何使日本免蹈中國的覆轍成了每個關心國家命運的日本人必須思考的問題。大久保等40餘人結成的政治團體“精忠組”,經常聚會討論天下大事,以期有朝一日在藩內東山再起。

井伊直弼是誰?江戶幕府末期大老井伊直弼生平簡介

機會終於來了。島津齊彬在幕府老中阿部正弘的支持下,終於當上藩主,大久保官復原職,時值1853年6月,已是佩裏叩關要求日本開國的前夜。齊彬在藩內施行開明政治,而佩裏叩關造成的幕府危機又增大了各藩的發言權,身爲雄藩藩主的齊彬自然不甘寂寞,經常活躍在中央政局的前臺。大久保積極協助齊彬,才華日益顯露,官職也由藩記錄所書記,升爲步兵監督,政治經驗日漸豐富。

然而好景不長,保守的井伊直弼代替病死的阿部正弘成爲幕府大老之後,興“安政大獄”,許多愛國志士慘遭屠殺。齊彬恰在此時病死,井伊任命齊彬之弟久光之子忠義爲薩摩藩主,保守派開始在藩內擡頭。形勢的逆轉曾使傑出如西鄉者絕望自殺,大久保卻決心在真正的實權人物久光身上下功夫,以圖扭轉不利局面。他發現久光愛下圍棋,便苦練棋藝,以便交流。聽說久光想看《古史傳》,他便設法弄到多達28冊的《古史傳》分冊借給久光,並乘機在書中夾帶紙條以讓久光明白自己對形勢的見解。功夫不負苦心人,久光終於逐漸疏遠保守派,開始重用大久保, “精忠組”也獲得合法地位。

儘管薩摩藩和幕府都在策劃讓幕府和朝廷合作以對付外來危機的公武合體運動,但兩者的實質卻迥然不同,幕府心目中的公武合體,是要回復一切政事委於幕府的幕府全盛時代的制度,而薩摩藩則是要建立一個朝廷對幕府具有政治上發言權的橋頭堡。久光進諫天皇敕命德川慶喜爲將軍監護,讓越前藩主鬆平慶永就任大老,由薩摩藩兵任京都的警衛,並於1862年同大久保一起率藩兵一千人進京,向朝廷施加壓力。這樣的軍事行動在德川幕府時代尚屬首次。

就在大久保積極推進公武合體運動之時,早年的“精忠組”同志有馬新七等人因早已投入更加激進的尊王攘夷運動,正在策劃乘久光進京之際襲擊佐幕派公卿。大久保爲達到自己的目的,在派人勸說無效後,斷然派兵殺死有馬新七等人,是爲“寺田屋事件”。此事件造成公武合體派和尊王攘夷派的完全分裂,並加速了公武合體運動的進程。朝廷頒佈敕命,基本滿足了久光的要求並宣佈要改革幕政。1864年初,作爲公武合體運動結晶的雄藩會議籌備就緒,設置了慶喜、久光等六人組成的“參與會議”,在天皇主持下討論國策。然而,因各雄藩各懷私心,政見不同,慶喜則夢想幕府重新獨攬大權,不到三個月,“參與會議”便因六參議的相繼辭職而煙消雲散。公武合體運動遭受重大挫折。

井伊直弼是誰?江戶幕府末期大老井伊直弼生平簡介 第2張

而尊王攘夷運動在一度沉寂之後,重新高漲起來。1865年初,另一雄藩長州的藩政權回到尊王攘夷派木戶孝允、高杉晉作等人手中,長州開始實行倒幕割據政策。幕府策劃第二次征討長州。本來薩摩曾在禁門之變、第一次征討長州的戰爭中多次與長州兵戎相見,這時卻因長州通過薩摩購買英國武器而逐漸與之接近。大久保早年即有“一國割據”思想,此時看到它以另一種形式在長州實現,便逐漸轉變爲倒幕派。1866年2月,薩長兩藩在阪本龍馬、中岡慎太郎的斡旋下,結成了倒幕同盟,薩摩藩與慶喜的友好關係從此中斷。爲確保倒幕成功,大久保與朝廷公卿巖倉具視合作,利用天皇權威,於1868年1月3日成功發動宮廷政變。朝廷發佈的“王政復古大號令”,廢除了朝廷的攝政、關白制度與幕府的徵夷大將軍。隨後朝廷的軍隊擊敗進至京都郊外的幕府軍隊,自殺未死的西鄉在此後的戊辰戰爭中消滅了幕府。大久保則擔任參謀後又任總裁局顧問處理內務,協助西鄉指揮作戰,從而建立並鞏固了明治新政權。

以天皇爲首的朝廷在倒幕過程中的微妙作用,給大久保以很深的印象。他斷定,爲了領導日本,天皇必須首先“一新”朝廷之舊弊,爲此就必須使天皇與象徵舊弊的京都割斷聯繫,創造適應新時代的天皇性格。明治政府成立後的遷都、改元等都反映了他這種思想。

輔佐明治

明治政府在徹底消滅幕府勢力後,爲加強中央集權,先後實行奉還版籍、建立御親兵、廢藩置縣等措施,大久保在其中出力甚大。他先擔任新政府的參與,又於 1871年6月任大藏卿。此時日本已成爲一箇中央集權的統一國家,但對以後如何行事,新政府卻感到迷茫,於是決定以巖倉具視爲特命全權大使,以大久保爲副使巡訪歐美。1871年4月,使節團踏上征途。本來使節團有修改不平等條約和考察各國實況兩項任務,但因日本實力弱小,各國拒絕談判,使節團遂將精力集中於後者。在巡訪中,普魯士的“鐵血宰相”俾斯麥給大久保以最深印象,他認爲日本想富強只有如此行事。1873年5月,大久保應太政大臣三條實美之召提前回國。

井伊直弼是誰?江戶幕府末期大老井伊直弼生平簡介 第3張

原來,在使節團出國之後,留守政府中的各派系之間鬥爭加劇,尤以“徵韓”問題爲劇。此後,日本政府於10月召開一系列會議以解決此問題。大久保在參會之前起草的一份意見書表明了自己反對徵韓的態度,他列舉了七大理由,尤其提到國內不穩的情況——留守政府頒佈的《學制》《徵兵令》和地稅改革等措施已引起農民的大規模反抗。出席會議的參議分爲“徵韓派”和“內治派”兩派。天皇採納了巖倉等“內治派”的意見,西鄉等“徵韓派”被迫辭職。

在徵韓論爭中內治派取得了勝利,建立了以三條實美爲太政大臣、巖倉具視爲右大臣,大久保爲內務卿的專政體制。內務省的管轄範圍包括勸業、警保、戶籍、驛遞、土木、地理、測量7個方面,大久保特別重視的是勸業和警保。勸業的意思是殖產興業,內務省的任務是與管理礦山、鍊鐵、鐵路、電信等骨幹產業的工部省相呼應,謀求培育“以農業爲基礎,使工商業與之相適應”的傳統產業,具有創立資本主義實業的巨大作用。警保把行政警察納入了內務行政的一環,同時統一了全國的警察事務,內務省成爲國家治安的中樞。鑑於內務省的龐大職權範圍,並以大隈重信的大藏省和伊藤博文的工部省爲左膀右臂,從這時起到大久保被刺殺的明治政權被稱爲大久保政權。

步入政壇

大久保以英國爲目標,着手創建資本主義。在政治方面,他也把英國的立憲政治當做理想,但在當前,他感到仍需學習後進國的普魯士。這決定了大久保政權政治上的保守,但在其他方面,大久保卻努力推行“殖產興業”、“文明開化”政策。因爲他發現日本與英國地理條件頗爲相似,都屬於面積小、資源少的島國,所以認爲日本應像英國那樣大抓海運和工業。他同時還非常重視礦山開發和鐵路建設,強調煤和鐵是製造業興盛的動力。

井伊直弼是誰?江戶幕府末期大老井伊直弼生平簡介 第4張

大久保政權繼續推行地稅改革,1876年強力推行“秩祿處分”,公佈“金祿公債發行例”;剝奪武士階級的俸祿,從根本上瓦解了舊的封建武士階級,促進了日本資本的原始積累。在外交方面,大久保也並非是個絕對的和平主義者,1874年派兵侵略臺灣,1875年侵略朝鮮。他認爲,日本最大的外部敵人是俄國,曾力排衆議啓用戊辰戰爭中的對手榎本武揚爲海軍中將,派他出使俄國。榎本武揚果然不負衆望,於1875年與俄國簽訂了《庫頁島、千島羣島交換條約》,暫時解決了日本的北方邊患問題。

帶頭推進文明開化的大久保雖然不會跳交際舞,但也常常出席舞會。他還率先剪短長髮入朝覲見天皇,羣臣都爲他的大膽舉動驚駭。但十多天後,明治天皇也剪短了頭髮,於是羣臣競相仿效,除去頭頂髮髻。政府的“斷髮脫刀令”等文明開化政策終於在最高統治者的親身示範之下迅速推行。

大久保的改革雖然成功,但並非一帆風順,風起雲涌的農民起義和不滿士族的叛亂是不斷威脅大久保政權的兩大要素,但這兩股力量都被大久保血腥鎮壓了下去,即使是最大規模的士族武裝叛亂“西南戰爭”也最終告敗。

井伊直弼是誰?江戶幕府末期大老井伊直弼生平簡介 第5張

農民起義和士族叛亂暫告平息後,自由民權運動也在大久保的鎮壓下轉入地下,北方的邊患已經解決,日本在國際上的地位也有了一定提高。此時的大久保躊躇滿志,準備將已經取得一定效果的各項改革繼續推進,以完成日本與萬國對峙的夙願。他萬萬沒有想到,殺身之禍正悄悄來臨。1878年5月14日,大久保到太政官去辦公的路上,他乘坐的馬車突然遭到石川縣島田一郎等六名徵韓黨士族的襲擊,大久保當即身亡,時年49歲。

大久保雖然死去,但他的事業後繼有人,伊藤博文等人繼續推行殖產興業、文明開化、富國強兵三大政策,終使日本成爲一個資本主義強國,而束縛日本多年的不平等條約也於1911年全部廢除。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