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伊普蘇斯戰役的經過怎麼樣?這次戰役的結果是什麼?

伊普蘇斯戰役的經過怎麼樣?這次戰役的結果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繼業者戰爭期間的一次戰役。公元前306年,安提柯一世)自立爲馬其頓國王,並率軍進入小亞細亞,企圖統一亞歷山大帝國。但是,馬其頓的卡山德、色雷斯的利西馬科斯、巴比倫的塞硫古和埃及的托勒密於公元前302年聯合起來反對在小亞細亞稱王的安提柯一世及其子德米特里一世。公元前301年,卡山德的盟友塞硫古和利西馬科斯率聯軍3萬人與安提柯和德米特里率領的兵力大體相等的馬其頓軍隊在伊普蘇斯進行會戰。德米特里大破聯軍騎兵並實施追擊。由於德米特里追擊過遠,塞硫古的500頭戰象大破馬其頓騎兵,並攔住德米特里使其不能回身援父。結果,年已八旬、以往每戰必勝的安提柯被殺,德米特里逃走。小亞細亞遂處於利西馬科斯的控制之下 。

據估計,安提柯和德米特里指揮的軍隊有45000名重步兵,25000名輕步兵,10000名騎兵和75頭戰象。利西馬科斯、塞琉古和卡山德別將指揮的兵力則包括40000名重步兵、20000名輕步兵、12000波斯騎兵、5000重騎兵和400頭戰象,另有100輛未投入戰鬥的鐮刀戰車。

伊普蘇斯戰役的經過怎麼樣?這次戰役的結果是什麼?

戰鬥經過

除普魯塔克有關德米特里生平的記述外,關於這場戰役幾乎未留下任何歷史記載。雙方都按照亞歷山大及其繼業者軍隊的通常佈陣方式,將步兵方陣排在陣型中央,陣勢向左後方延伸。聯軍方面,利西馬科斯和卡山德將騎兵平均分配在兩翼,並部署了100頭塞琉古的戰象,其餘戰象則留由塞琉古個人指揮。利西馬科斯指揮右翼騎兵,安條克指揮左翼騎兵。輕裝步兵(主要是投矛兵和一些標槍兵)部署在軍隊前方。另一方面,安提柯將德米特里指揮的精銳騎兵主力部署在右翼;他的重步兵人數更多,但顯然他並沒有選擇延長陣線,而是增加方陣縱深。另外他同樣將輕裝部隊部署在隊列之前。

戰役和通常一樣,以雙方輕步兵逐漸加劇的散兵戰開始,最終戰象被雙方投入戰鬥。雙方都企圖割斷敵戰象的腿筋,但同時都不得不保護自己的戰象。德米特里的優勢騎兵成功地逼迫安條克的左翼後退,但在試圖對對方後方發動攻擊時被塞琉古的戰象預備隊所阻。利西馬科斯指揮的聯軍右翼則在與安提柯的對抗中取得緩慢的進展,但他頗有先見之明地分出一些馬弓手和散兵前往陣線中央,以支持那裏與敵軍散兵的戰鬥。更多的投射部隊向安提柯軍沒有保護的右翼進發,而德米特里無法從與敵軍戰象和騎兵的正面戰鬥中脫出身來。在控制戰場中央後,聯軍投射部隊向安提柯軍數量上佔優勢的步兵猛烈發射標槍和箭矢,致使後者士氣開始動搖,最終崩潰向後逃去,以躲避敵軍的遠程攻擊。安提柯試圖重新聚集部隊並加強中部對抗敵投射兵種和方陣主力的兵力。戰鬥開始時他未穿板甲,這一疏失不幸在此時被利用--聯軍一不知名投矛兵準確地投出標槍,正中安提柯,將其擊斃。喪失首領後,本已動搖的安提柯軍徹底瓦解,只有一小部分軍隊在德米特里率領下逃脫了聯軍騎兵的追擊。

伊普蘇斯戰役的經過怎麼樣?這次戰役的結果是什麼? 第2張

 影響

安提柯因巴比倫戰爭的失敗而喪失其帝國的三分之二,已經使統一亞歷山大帝國的最後機會失之交臂,伊普蘇斯戰役使此點得以明朗。勝利者重新瓜分了世界:托勒密繼續保有埃及,塞琉古將其權力伸入小亞細亞東部,而利西馬科斯獲得小亞細亞的其餘部分。最終,塞琉古擊敗卡山德和利西馬科斯(前281年),但不久自己也被暗殺。伊普蘇斯戰役使亞歷山大帝國的分崩離析成爲既成事實,這一點可以說明其爲何少有人提及;但即便如此,它仍然是古典時代的一場決定性戰役,由此界定了希臘化時代的基本面貌。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