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中世紀的歐洲到底是什麼樣的 真的有那麼黑暗嗎

中世紀的歐洲到底是什麼樣的 真的有那麼黑暗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世紀的歐洲是什麼樣的,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大家好,人們曾認爲,“中世紀”是歐洲歷史上一段長達千年的漫長的“黑暗時代”,這一詞彙也因此而具有了明顯的貶義。這一認識現已得到糾正。若說歐洲歷史上確有過黑暗時代,那主要指的是中世紀早期,即5至11世紀期間,而11世紀中期至14世紀,則是歐洲封建制度發展的鼎盛期,今天歐洲文明的許多重要特點,正是在這一時期形成的。美國曆史學家羅伯特·E.勒納等所著《西方文明史》,甚至將這一時期稱爲“人類歷史上最具創造力的時代之一”。在此期間,歐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首先是出現了人口的迅速增長。

中世紀的歐洲到底是什麼樣的 真的有那麼黑暗嗎

公元1000年時,除了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一些富裕地區人口較爲密集外,歐洲其他地區的人口仍很稀少,甚至還有大片土地無人居住,如法國50%70%的土地就仍爲森林或其他植被所覆蓋。當時英國和法國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超過10個居民,德國可能不超過3個,可以說,歐洲還是一個有待殖民和開發的地區。但3個世紀後,法國擁有了1500萬到200萬居民,德國、西班牙、意大利各擁有800萬到1000萬居民,英倫三島擁有500萬居民,波蘭和匈牙利各擁有100萬居民,斯堪的納維亞人口近100萬。西歐人口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平均30至40人,個別地區,如托斯卡納、倫巴第則達到60人。人口增長的原因何在呢?

中世紀的歐洲到底是什麼樣的 真的有那麼黑暗嗎 第2張

按照一般人口理論,如果出生率等於死亡率,則總人口維持平衡;如果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則總人口增加。當時出生率上升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安全形勢的逐漸恢復。基督教會將生育視爲婚姻的唯一目的,亦可能是起到促進作用的一個因素。至於死亡率的下降,則與食品和生活條件的改善有關,而這種改善要歸因於農業生產力的極大提高。公元1050至1250年間,歐洲農業有了迅速發展,被稱爲“第一次農業革命”。它同16世紀的商業革命、18世紀的工業革命一起,被視爲歐洲從一個落後地區一舉領先世界的三部曲的第一步。農業產量的提高有多種原因:首先是耕種面積大爲擴展,那是大規模墾殖運動的結果,使大片的荒地森林和沼澤變成了農田。

中世紀的歐洲到底是什麼樣的 真的有那麼黑暗嗎 第3張

其次是農田的更好利用,一些地區以三圃輪作製取代了兩圃輪作制,減少了休耕面積,增加了農作物的產量。此外,農作物的多樣化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如葡萄種植一直擴展到了英國和德國北部,畜牧業也有較大發展。中世紀農業革命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新技術的應用。這些新技術主要包括:重型鏵犁、新式牲畜玩具以及水車和風車的應用。重鏵犁是隨着農作物從南方地中海沿岸乾燥的土地向北方溼潤土地轉移而出現的,因爲,地中海地區使用的淺耕犁是無法在北方使用的。

中世紀的歐洲到底是什麼樣的 真的有那麼黑暗嗎 第4張

傳統的挽具是系在牲畜頸部和腹部的軛狀挽具,負荷過重會導致牲畜窒息,因此效率低下;而新使用的項圈玩具就無此弊端,使牽引力增加了四至五倍。10至11世紀,這些新技術的應用已遍及歐洲。由於採用新技術,13世紀末歐洲的農業水平已超過古羅馬時代。水車和風車也開始廣泛出現在歐洲,用馬拉動的水車盤可以帶動簡單的機械裝置,可用於灌溉作物、碾磨穀物和簡單的工業加工等。這樣,歐洲就出現了不依賴人力、更便於利用的動力。有人稱此爲歐洲的“能源革命”。

中世紀的歐洲到底是什麼樣的 真的有那麼黑暗嗎 第5張

此時,還出現了歐洲“早期的工業革命”,這主要是指出現了最初的紡織業和鑄造業。服裝是人類最早通過工業方式得到滿足的基本需求,紡織業也是最早達到一定規模的工業類別。由此形成了相當規模的紡織貿易,一些高檔紡織品成爲遠程貿易商品。歐洲在數個世紀中的經濟發展,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毛紡品的製造和貿易上的,這種狀況一直要持續到19世紀。紡織業主要集中在歐洲北部,最早的紡織品中心有布魯日、根特、里爾等,後來在意大利北部,如佛羅倫薩等地,也有很大發展。而冶金業則主要在西西里、佛羅倫薩、熱那亞等地得到發展。

中世紀的歐洲到底是什麼樣的 真的有那麼黑暗嗎 第6張

應當指出的是,此時歐洲無論在經濟上還是在技術上都遠遠落後於亞洲,以上提及的技術大多是從亞洲引進的。約翰·霍布森所著《西方文明的東方起源》認爲,歐洲中世紀的農業革命,實際上是在東方技術全球傳播的幫助下才得以完成的。商業和工業的發展帶來了中世紀城市的復興。古代的城市是依靠農業生產出足夠多的糧食,從而得以養活非農業人口而形成的,多爲行政和商業中心。蠻族入侵後,除意大利部分城市得以保留外,大多已不復存在。11世紀後,隨着經濟恢復增長,不僅原有的城市復興了,而且出現了許多新城市。如在羅馬人未曾開發過的日耳曼中部和東部,12世紀時就興建起了不少新城市。

中世紀的歐洲到底是什麼樣的 真的有那麼黑暗嗎 第7張

13世紀初,法蘭西國王菲力浦·奧古斯都決定定都巴黎,這個決定使當時還是一個小城市的巴黎,開始了它神奇的發展歷程。歐洲的許多城市也是在此時建立的。一些王國的首都和教廷所在地(巴黎、倫敦、維也納、羅馬等),以及一些重要的商業城市(熱那亞、威尼斯等),人口規模都已回到或超過了古代時的水平中世紀的城市大多位於大領主的領地內,規模不大,與外界商業往來亦有限。農產品靠鄉間運來,城市中主要從事商工各業,產品往往是供本城居民所需。他們對於領主,也要繳納繁重的租稅。城裏的各行各業往往組成同業公會,稱爲行會,以保護自身利益。隨着自身的發展,一些城市希望擺脫領主的控制,而成爲自治的“自由城市”。

中世紀的歐洲到底是什麼樣的 真的有那麼黑暗嗎 第8張

這便是所謂“市鎮運動”(或譯“公社運動”)開始時,有的城市通過暴力反抗甚至流血犧牲,來爭取獲得自己的權益。但領主們很快改變做法,向城市出售允許其自治的“特許權”(亦即自由權)。許多城市從其領主即帝王或封建貴族手中買下自治的權利,從而成爲“自由城市”。生活在自由城市中的人,被稱爲市民(bourgeois)。獲得自治權利後,市民便組織自治政府,選舉自己的市議會、市長和法官,制定自己的法律,也有自己的警察、監獄和市徽。這一做法一直沿襲至今。

中世紀的歐洲到底是什麼樣的 真的有那麼黑暗嗎 第9張

城市的統治者多爲富有的商人,這些人便是後來資產階級的前身。當時有一種說法:“城市的空氣使人自由”。因爲,根據當時的“潛規則”,只要在城鎮居住超過一年零一天,農奴就可獲得自由民身份,而不再受制於原來的領主。因此,許多農奴逃離土地,流入城鎮不僅促進了城鎮發展,也改變了當時的社會結構。後來,也有農奴因莊園制的崩潰而涌入城市。這些人不是市民,無權參政,大多淪爲流浪漢或賣身爲苦工,這也是後來無產階級的前身。因此城市,特別是特許自治的自由城市,它們處於封建制度的邊緣,卻成了孕育新制度和新文明的發源地。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