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中世紀歐洲有一段黑暗時期,同時代的中國百姓過着怎樣的日子?

中世紀歐洲有一段黑暗時期,同時代的中國百姓過着怎樣的日子?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中世紀時期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西歐的文明發展得比較晚,它的歷史大概可以分爲三個階段:被羅馬帝國統治的時期,中世紀時期和以工業革命發展起來的近現代。中世紀時期是最爲動盪的時期,歐洲各國的大小戰爭不斷,各派宗教思想盛行等等,使得中世紀的歐洲百姓生存異常艱難,因此這一時期也被稱爲“黑暗時期”

中世紀歐洲有一段黑暗時期,同時代的中國百姓過着怎樣的日子?

01

在16世紀盛行的宗教改革運動之前,歐洲國家的君主與羅馬大主教的勢力不相上下,雖然羅馬帝國早已經衰落,但是歐洲名義上還是神聖羅馬帝國的領土,連國王都不得不聽主教的話,多年來天主教一直主宰着人們的思想,這也抑制了社會進步和科技的發展。

當時還沒有中產階級,平民與貴族之間有着不可跨越的鴻溝。貴族們住在舒適的城堡裏,而平民們則是土房草屋,穿着襤褸的粗布亞麻,連辛苦種的糧食也要交一大半給領主們。對於食物的要求也非常簡單,不追求口感,只要能填飽肚子就行。當時最普遍的還是各種麥類磨成粉做成的麪包,這種麪包是十分難以下嚥的食物。

首先,當時的磨坊只能磨出粗糙的麪粉來,而且那時的酵母也很珍貴,平民做麪包時根本不會放酵母。其次,當時麪包都是直接架在爐火上烤的,控制不了火候,烤出來的麪包都是硬邦邦、黑乎乎的。但是它有一個優點,易於保存,這也是這種麪包能作爲主食的原因之一。

中世紀歐洲有一段黑暗時期,同時代的中國百姓過着怎樣的日子? 第2張

到了現代,類似的麪包也還存在於歐洲的飲食之中,我們中國人吃的是香甜鬆軟的麪包都是經過了改造的,跟歐洲人吃的都不一樣。比如國外的一些主流麪包品種,法棍,這是物如其名,只用了水、酵母、麪粉、鹽來製作,很乾很硬。與之齊名的是俄羅斯的大列巴,這種麪包很大,一個夠填飽一家人的肚子,也是又乾又硬,還能作爲防身武器。

除了麪包之外,他們的蔬菜種類也不多,吃得最多的就是大豆。家裏養的豬牛羊等牲畜也是大部分要貢獻給當地領主,只有過節能開點葷。

中世紀歐洲有一段黑暗時期,同時代的中國百姓過着怎樣的日子? 第3張

02

與同時代的中國對比,歐洲人的日子是相當悽慘。此時的中國正是唐宋時期,我國曆史上經濟、文化等最繁榮的一段時期。據《宋代經濟史》統計,北宋熙寧末年(約1077年)時,全國耕地面積達到了7.27億畝,到南宋時期已經形成了“蘇湖熟,天下足”的局面。

提到宋朝美食,自然要說說蘇東坡先生對美食界的貢獻,什麼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魚、東坡豆腐等。他的仕途生涯是起起落落,走到哪吃到哪,大半個宋朝國土的美食都被他吃遍了。當時除了水稻作爲主食之外,還有面食。汴梁城內的大街小巷上,處處都有餅店,什麼蒸餅、糖餅、胡餅、鹹菜餅啊,能想到的口味都有。當時的糕點也是一大特色。比如宋代的重陽糕,用五色米粉,熟栗子泥,蜜棗等,做成獅子、蠻王的形象,再撒上糖霜,光是看着就讓人食慾大增。

其實 ,這些都是常規操作,吃貨國的傳統可是自古以來就有,只要吃不死的,統統都放入嘴裏。唐朝《朝野僉載》中記載了一種食物名叫“蜜唧”:把剛出生粉紅色的小老鼠喂蜂蜜,然後釘在桌子上,讓小老鼠緩緩蠕動,用筷子夾起一咬,小鼠便唧唧作聲,所以叫“蜜唧”,不知道是誰發明的這道菜,隱約透露着一股惡趣味。

那個時候的水產品做法也是豐富多彩。在北宋時期就有吃刺身的習慣。當時揚州有一道菜叫做“縷子膾”,是用鯽魚、鯉魚等肉去刺切成薄片,再用嫩竹筍、菊花幼苗等伴味。擺盤也十分講究,有的將魚片擺成牡丹的形狀,曰“玲瓏牡丹鮓”,簡直是將菜做成了藝術。

中世紀歐洲有一段黑暗時期,同時代的中國百姓過着怎樣的日子? 第4張

結語

雖然唐宋時期的尋常百姓家裏不一定能做到頓頓都有肉,但是生活也十分愜意了。不過這也吸引了北方那些遊牧民族的注意,而人傻錢多的宋朝壓根就不想打仗,要錢給你送去就是了。

在檀淵之盟裏,遼國就要求宋朝每年給銀子10萬兩,捐20萬匹等。對於遼來說這可是好大一筆,但是宋朝,本身就是重商型社會,每年的財政收入都超過了一億錢,區區幾十萬拿去就是,以後做生意還不是要賺回來。可惜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窮困的歐洲如今變成了發達國家,我國卻經歷了幾百年的衰退。不過,幸好有一羣偉大的人,讓中國又站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