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歐洲中世紀步兵爲什麼能打贏騎兵?

歐洲中世紀步兵爲什麼能打贏騎兵?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歐洲中世紀步兵爲什麼能打贏騎兵?中世紀重甲騎兵在多場著名戰役中,被裝備簡陋但訓練有素的步兵擊敗,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騎士稱霸野外戰事的時代一去不返,步兵的地位極大提升,並逐漸開始成爲歐洲各國的主力兵種。

很多歷史學家將1302年的金馬刺之戰視作步兵戰勝騎兵的典範,並認爲這場戰役預示着步兵革命的開始。實際上早在騎士制度處於全盛時期的11、12世紀,就偶有步兵擊敗騎兵的先例。

1066年的黑斯廷斯戰役,征服者威廉的軍隊發起了衝鋒,盎格魯-薩克遜步兵手持長斧和長槍堅守陣型,諾曼騎兵最開始的衝擊未果,陣前躺滿了被砍倒的戰馬和軍人。1106年的坦什布賴戰役,英王亨利一世的下馬騎士(作用相當於步兵)發揮關鍵作用,戰勝了諾曼底公爵羅貝爾·柯索斯的騎兵。1176年,日耳曼騎士在意大利北部也敗給了倫巴第聯盟的長矛兵。

歐洲中世紀步兵爲什麼能打贏騎兵?

在中世紀之前的古典時代,步兵更是主流兵種。馬其頓步兵方陣在亞歷山大大帝的征服中立下了不世戰功,羅馬以步兵爲主的軍團在從共和國到帝國的漫長歲月裏一直是羅馬霸業的中流砥柱。從長期歷史來看,14世紀的步兵革命稱作步兵復興或許更加合適。

中世紀封建制度確立後,貴族騎士階層在軍事、政治、經濟等各個領域都佔據主導地位,某種意義上中世紀就是一個騎士時代。主要由農民組成的步兵社會地位低下、裝備簡陋、毫無自信,徹底淪爲陪襯角色。需要指出,騎士只在野戰中是決定性的角色,在攻城等更常見的戰事中,騎士除了下馬變爲步兵以外無用武之地,步兵是不可替代的。

從純粹戰術角度考慮,兩軍對峙時,騎兵從正面發起的衝鋒更多的是一種心理威懾。經過訓練的步兵只要不被騎兵排山倒海的氣勢和巨大聲響嚇到,嚴守陣型而不給騎士留下衝擊空間,那麼騎士的戰馬很可能止步不前或者在步兵陣前轉身而走,而如果玩命的騎士衝倒前排步兵,後排的會毫不猶豫補上,以保持陣型不破。

這種情況下,對步兵的心理素質和戰術紀律要求非常高,這樣的素質能力不經過有效的組織和培訓是很難獲得的。一旦步兵陣型有空隙或者有人逃跑,騎兵的衝擊力就能盡情發揮。

騎兵可以利用步兵陣型過於嚴密不利於轉身和變陣的情況,從步兵側翼和身後發起突襲,這是充分利用了騎兵的速度優勢。所以很多情況下步兵的側翼要麼利用地形障礙,要麼有騎兵或弓箭手保護。步兵還有一個固有的缺陷,排列陣形時防禦最薄弱。

歐洲中世紀步兵爲什麼能打贏騎兵? 第2張

黑斯廷斯戰役最後的勝利者是威廉公爵,但哈羅德的失敗不是因爲防守陣型出現了破綻,而是盎格魯-薩克遜步兵喜歡貿然追擊潰散的敵軍。這一點很快被威廉洞察,於是他的騎兵多次詐敗誘使薩克遜人追擊,脫離了密集陣型的薩克遜人就成了騎兵宰割的羔羊,白白消耗了有生力量。同時,威廉的弓箭手給失去盾牆保護的薩克遜人造成了更多的傷亡。

英國長弓手和瑞士長矛兵在中世紀晚期爲步兵兵種贏得了失落已久的榮光,並加劇了封建騎士制度的衰落,這固然是步兵相對騎兵已有的優勢,比如遠距離殺傷和密集防禦陣形,但運用戰術、地形、天氣因素增加優勢、控制劣勢,也同樣重要。

在克雷西戰役中,英國長弓手部署在山坡上居高臨下,兩側有河流、村莊、森林掩護,同時在陣前安置壕溝、鉅馬、鐵蒺藜,甚至步兵以保護長弓手,以防敵軍近身攻擊。

瑞士長矛兵則多次選擇狹窄戰場限制敵軍騎兵的迂迴能力;瑞士人還擅長在森林和雪霧掩護下快速行軍,達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目的。逆光的因素也被利用,百年戰爭中的克雷西戰役和瑞士-勃艮第戰爭中的穆爾滕戰役,英國人尤其是瑞士人充分利用對手處於逆光的劣勢,成功擊敗了對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