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諾曼底登陸戰役卡昂之戰:徹底粉碎德軍翻盤希望

諾曼底登陸戰役卡昂之戰:徹底粉碎德軍翻盤希望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5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蒙哥馬利進攻卡昂遭遇勁敵 閃電戰計劃落空

陳曉楠:在法國北部有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卡昂,這個距離諾曼底海灘最近的城市,也是當年的盟軍攻取巴黎的必經之地。在最初的計劃當中,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曾經承諾,在登陸日當天就拿下卡昂,但是他卻在這裏遇到了老對手隆美爾的頑強阻擊。雙方對峙了一個多月,最終憑藉絕對的空中優勢蒙哥馬利在7月10號佔領卡昂。而接受了一個多月的空襲和轟炸,這時候的卡昂城已經是一片廢墟了,生活在那裏的人們甚至也很難認得回家的路。

一個被困在自家天花板下的平民用手邊的一個日記本寫下了最後的字句,他說我知道我將不久於人世,想到我再也看不到一直以來期盼的解放,真是令人難過,但是我知道因爲我的死亡其他人就得以解放,法蘭西萬歲,同盟國萬歲。

解說:卡昂城距離海岸線15公里,是諾曼底地區最大的城市和交通樞紐,從戰鬥打響的那一天開始,這座古城就註定是交戰雙方的必爭之地。蒙哥馬利在戰前承諾,登陸的第一天,他就將帶領英軍佔領卡昂城,而德軍也在此部署了裝甲部隊,一場激戰即將打響。而卡昂城內的6萬居民都將身處戰火之中。

讓·馬利·吉羅(卡昂城居民):登陸日早晨,英國空軍飛機在整個城市上空散發傳單,通知市民將要轟炸卡昂城,因爲盟軍想要摧毀城市中心的橋樑,於是我們被要求從鎮上的這些地方疏散。這樣的行動很好,因爲它讓居民們當天一早離開城市,在郊區或者鎮北尋找避難場所,從而免於被轟炸的危險。

解說:盟軍重型轟炸機在下午1點45分飛抵卡昂,沒有德軍的戰鬥機對他們進行攔截,也沒有任何防空火炮,800人在空襲中遇難,大部分是法國平民。而作爲對盟軍狂轟濫炸的迴應,卡昂城中的蓋世太保處決了87名法國抵抗組織成員,以防他們被盟軍解救。空襲過後,蒙哥馬利率領着英軍和加拿大軍隊向卡昂挺進,但他們卻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遭遇了德軍精銳第12希特勒青年團裝甲師,這支部隊的成員都是十幾歲的男孩,但是對帝國有着狂熱的信仰,訓練有素並且裝備精良。蒙哥馬利計劃的閃電戰落空了,而等待他的將是一場長達6周的消耗戰。

諾曼底登陸戰役卡昂之戰:徹底粉碎德軍翻盤希望

  蒙哥馬利對卡昂城發動7次攻勢 最終艱難佔領

與此同時,美軍在諾曼底西側的進攻也不順利,他們原計劃向科唐坦半島的北部推進,攻取重要的深水港瑟堡,但德軍利用諾曼底地區的樹林地形擋住了美軍前進的勢頭。

  納粹新聞宣傳片:

美軍謝爾曼坦克開進了一個由德軍步兵和空降兵把守的村莊,第一輛坦克通過了,一隊空降兵跟上坦克,用反坦克武器“坦克殺手”和“鐵拳”將其擊毀。第二輛謝爾曼坦克開了進來,也被同樣破壞。“歌利亞坦克剋星”在這場戰鬥中證明了其價值,它成功炸燬了另一輛試圖突襲的坦克。結果,美國坦克部隊集體後撤。

解說:盟軍最高司令艾森豪威爾飛抵法國,會見了他的高級將領們,他將攻下瑟堡的任務交給了綽號“閃電喬”的勞頓·科林斯少將,以及他的美國第7集團軍。而在卡昂城下的蒙哥馬利卻拒絕了艾森豪威爾提出的要求,在老對手隆美爾面前,蒙哥馬利固執地保持着謹慎。

彼得·利布(軍事史學家):盟軍原計劃一個星期左右打出諾曼底,進入法國內陸,但正如我們所知,事情全變了。盟軍被牽制在波卡基,即諾曼底的樹林地帶,城市中也一樣,尤其是在卡昂,無法向前推進,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盟軍特別是英國軍隊在諾曼底的行動太過謹慎。他們擔心大量人員傷亡會對後方產生負面影響,因此,每次盟軍發起進攻前,都會用長時間的火炮或空中轟炸開路。通常情況下,他們接近德軍陣地很謹慎,而且一旦遭遇抵抗,就會立即撤退,他們這樣就像玩遊戲一樣,只是爲了削弱德軍的防線,直到他們可以輕鬆突破過去。

安東尼·比弗爾(軍事史學家):他們的損失驚人,諾曼底登陸日當天的傷亡要比預期的少,但是之後傷亡就越來越高,這也是蒙哥馬利保持謹慎的原因之一。因爲倫敦已向他發出警告,英國的軍隊儲備已經不多了,並且丘吉爾也很清楚,如果英國軍隊一個人都不剩了,那麼在戰後和解中將失去發言權。

解說:6月12日,英國首相丘吉爾造訪了諾曼底,他本想在登陸日那天就動身,但被下屬的將軍們阻止了,而這回丘吉爾再也按奈不住了。他的幕僚後來寫道,四年前被趕走,而現在又再次踏上法國領土,這是一個美妙的時刻。顯然,丘吉爾認爲諾曼底登陸是一個偉大的勝利,但對蒙哥馬利在卡昂的止步不前首相也表達了遺憾。事實上自6月6日登陸日開始,蒙哥馬利對卡昂先後發動了7次攻勢,每一次都伴隨着空軍的狂轟濫炸。7月1日,當美軍拿下瑟堡的消息傳來,蒙哥馬利意識到自己的進展已經遠遠落後,不過好在他的堅韌也在不久之後得到了回報,隨着包括第12希特勒青年團裝甲師在內的敵人不斷被消耗,7月10日,蒙哥馬利終於佔領了滿目瘡痍的卡昂城。

希特勒青年團指揮官邁爾在回憶錄中寫到,年輕的士兵們已經達到了他們身體的極限,他們在前線戰鬥了4個星期,沒有得到任何增援,同時承受戰鬥中的巨大損失。他們帶着稚氣未脫的面孔投入戰鬥,但今天看到泥污的鋼盔在他們沮喪的臉上投下黑色的陰影,他們的眼睛經常失神地注視着遠方。

  隆美爾被希特勒賜死 爲保護家人服毒自盡

彼得·利布:諾曼底戰役中,盟軍戰勝德軍的主要原因是物資因素,不論是坦克,還是最重要的飛機,或是人力。盟軍可以及時增派援軍,而德軍卻做不到,例如到七月底,德軍傷亡11萬,但增援卻只有1萬人,這是決定性的因素,當然還有其他的原因。盟軍特別是美軍士兵很快就學會了如何在諾曼底的樹林地帶進行戰鬥,而德軍憑藉東線戰場的經驗,而戰術上比盟軍更具優勢,優勢是在營、連級別,他們只是在面對盟軍的物資優勢時,變得無能爲力。在戰鬥的過程中,希特勒和一些指揮官試圖用這樣的命令來扭轉這個事實,德國人的決心能打敗盟軍的物資優勢,但事實並非如此。

解說:卡昂被攻陷之後,隆美爾困獸猶鬥,他收攏起殘存的部隊,重新部署。在7月18日盟軍發動的古德伍德行動中,隆美爾與老對手蒙哥馬利打了一場大規模的坦克戰。憑藉勇猛和出色的戰術行動,德軍一舉擊毀了約500輛英軍坦克,給了蒙哥馬利一個重重的回擊。這是隆美爾最後一次勝利,但他卻沒能看到勝利的戰果。就在7月17日深夜,當他作戰前最後巡查時,被兩架英軍戰鬥機襲擊了座駕,他身負重傷,頭骨破裂,奄奄一息,頗具諷刺意味的是襲擊發生地附近恰好又一個叫聖佛依·德·蒙哥馬利的村莊。而就在隆美爾取得他一生中最後一勝的這一天,也就是1944年7月20日,一批德軍軍官試圖用炸彈刺殺希特勒,卻沒有獲得成功。隆美爾雖未參與,但並非毫不知情,而謀反的人更是希望隆美爾能夠取代希特勒國家元首的位置,並帶領這個國家走出戰爭。

在未來的三個月裏,隆美爾逐漸恢復了健康,卻不得不等來他的厄運,希特勒最後給了他兩種選擇,要麼全家被殺,要麼服毒自盡,隆美爾選擇了後者,爲掩蓋實情,元首給予他國葬的禮遇,一代名將就這樣落下了人生的帷幕,似乎讓人得以窺見歐洲戰場上德國部隊的末路。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