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子之之亂髮生於什麼時候?其歷史背景是什麼?

子之之亂髮生於什麼時候?其歷史背景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子之之亂是發生在東周戰國時期(公元前320年-公元前314年)燕國的一次動亂。燕國在當時列國中比較弱小。燕王噲死,子之被殺,國土被齊國、中山國攻破,幾乎亡國。趙國想吞併中山國,不願燕國就此破滅,趙武靈王見燕國無王,於是把流亡在韓國的公子職請到趙,立爲燕王,派將軍樂池送回燕國,這就是燕昭王 。

發生背景

"子之之亂"指國相子之與燕太子平之間的一場爭奪王權的內亂。

東周戰國時期,燕易王噲(公元前333-前314年在位)崇信儒家禪讓學說,在蘇代、鹿毛壽的鼓動下(公元前316年),大集羣臣,廢太子姬平,而禪位於國相子之,自己反北面稱臣,出居別宮。易王噲還把俸祿在300石以上的官印收回,以便讓子之重新任命各級官員,從而真正行使國王的權力。

子之之亂髮生於什麼時候?其歷史背景是什麼?

將軍市被不服,乃帥本部攻打子之,奮戰十多天死傷數萬人。市被轉攻太子姬平。子之則以平叛爲由戰勝並殺死市被,還下令捉拿太子姬平。姬平微服逃往無終山,庶弟公子姬職則流亡韓國。這次燕國內亂達數月之久,司馬遷-《史記·燕召公世家》:"因構難數月,死者數萬,衆人恫恐,百姓離志。

齊宣王(公元前350-301年)聽說燕國大亂,便以討伐子之匡扶正義的旗號發兵攻燕。燕國臣民由於痛恨子之篡位,對齊的進攻不僅不抵抗,反而城門大開夾道歡迎,所以,齊軍很快攻佔燕國都城。燕易王噲自縊身亡,子之被擒獲後押解到齊國處以醢(音hǎi,剁成肉醬)刑。在齊軍"毀其宗廟,遷其重器。"的同時,中山國也乘機攻佔燕國城池數十座,燕几乎亡國。

遙想當年燕國始祖奭(音shiˋ),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召公,與周公旦、太公姜尚位列三公,被封在北燕(領地在淶水縣一帶),但留輔周室並未前往。奭派其長子堇前往燕地就任候爵,堇把都城建在董家林村(今北京房山琉璃河境內)。燕桓公元年(公元前697年),爲躲避山戎侵逼將都城遷徙到臨易(今容城縣古賢村)。燕莊公二十七年(公元前664年),山戎大舉入侵,燕向齊國求救。齊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號親自帥兵打敗山戎。到了燕襄公元年(公元前657年),才得以將都城北遷至薊城,(今北京舊外城的西南)。到戰國燕後文公時,都城再次南遷臨易。後文公去世(公元前333年),太子噲繼位,是爲燕易王。司馬遷-《史記·燕召公世家》:"二十九年,文公卒,太子立,是爲易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