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爲何戰國時期會有那麼多國家發動改革呢?

爲何戰國時期會有那麼多國家發動改革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他們也都發現了別國因爲改革和變法而使國家實力大大增加,因此也就開始謀劃本國的改革。

爲何戰國時期會有那麼多國家發動改革呢?

戰國紛爭

如:一面採納牛畜的建議,提倡“仁義”,施行“王道”,這一思想其實非常的先進,後世很多朝代一般都採用的這一思想來治國;另一面,他還採用荀欣和徐越的建議,在用人上選擇賢能的人,任用官職也選擇有能力的官員,這樣的作用就是使官場更加的清明,使社會的治理更加的有效。經過這些一連貫的改革,趙國的社會開始走上上坡路,國力逐漸增強,並進一步穩定了封建政權。

戰國時趙國建築風格

“循功勞”的意思便是根據官員的功勞來提拔等級,這就提高了官員的工作積極性,更加勤勉和認真。“視次第”的意思則是看人才的背景和門第來提拔和任用。這就和封建地主階級的關係更加密切。由此可見,這一制度對趙國發展的有效性。另外,申不害強調“術”的作用,便是給予君王執政之術,由君王自身掌握官員的任免、考覈、賞罰的權力,制定對官員的賞罰方法。

爲何戰國時期會有那麼多國家發動改革呢? 第2張

韓國兵車

對於官員的任用,則要求這些官員要盡職盡責,並禁止他們越級辦事,還通過多種方式監督和考覈官員。這樣,就使得官員在任上感恩君王,守規矩,認真辦事。綜合來看,這是一套加強君王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的辦法,在封建化的時代,這便非常的有效。使得韓國國內秩序井然,社會通暢,“諸侯不來侵伐”。

除此之外,他還注重招收流民,去開墾荒地,這則擴大了齊國的耕地規模,提高了齊國的農業水平。

燕昭王奮發圖強,降下自己高貴的身段來招納賢人志士,並得到了樂毅等人的輔佐和幫助,修訂了國家的法令制度,並“與百姓同其甘苦”,從而使得燕國上下一心,十分團結。在這種以國家爲整體進行奮鬥的歷程中,燕國逐漸發展起來,國家大大增強,甚至還差點滅掉了齊國。

各國的改革和變法都爲國家的發展和進步做了突出的貢獻。大家如果還有其他想法的話,可以留言或私信給筆者,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