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戰國時期有諸多變法改革,爲何只有商鞅變法成功了?

戰國時期有諸多變法改革,爲何只有商鞅變法成功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商鞅變法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接着往下看吧。

戰國時期,我國政治社會結構處於巨大的變化之中。在這個時期,很多諸侯國都進行了變法,比如魏國的李悝變法、楚國吳起變法、齊國鄒忌變法、趙國胡服騎射變法等,雖然這些國家的變法分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最終卻沒能達到富國強兵、統一中國的目標。

與這些國家相比,商鞅變法使得秦國迅速強大起來,也讓秦國最終得以建立了統一的王朝,深刻影響了此後中國數千年的發展。那麼,同樣是變法改革,爲何商鞅變法可以迅速地產生效果並切實推動了秦國的發展?

戰國時期有諸多變法改革,爲何只有商鞅變法成功了?

審時度勢、順勢而爲

審時度勢、順勢而爲,才能成就一番爲業,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歷史進程和轉折時期。只有清楚地分析時勢,才能更好地借力而爲。商鞅變法能夠成功,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他準確地把握了時代脈搏。

首先,這個時代脈搏的表現就是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變化。在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的生產方式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鐵器廣泛使用,社會生產力大大提升。隨之帶來的就是奴隸制度的瓦解。此時的奴隸主,除了開墾私田,也開始霸佔公田,他們就變成了封建地主,這樣一來也就產生了圍繞土地建立起來的依附關係。因此,商鞅看到了這樣的生產力發展趨勢,在變法中廢除了奴隸主國家土地所有制的井田制

戰國時期有諸多變法改革,爲何只有商鞅變法成功了? 第2張

此外,分析外部環境的同時也需要立足實際。商鞅看到其他國家在變法中,對生產建設的重視,也把這一點與秦國本身的條件相結合。雖然秦國的農業發展長期比較落後,但是商鞅意識到秦國是可以發展農業的,因此他不但在改革中積極推行重農政策,還大量鼓勵無地農民來發展農業,這樣也爲秦國奠定了經濟發展基礎

客觀分析人性,理性引導

人性在變法中是個繞不過去的問題,不過在以儒家思想佔主導的時期,經常會陷入過於強調道德,而忽視了人性“惡”的一面,從而導致權力出現不受約束的問題。商鞅在變法的過程中,則能夠正確對待人性問題。

商鞅則認爲人是有逐利的本能的。因此,他在變法中設立了一套激勵制度,更好地引導人們的逐利,通過獎勵機制來鼓勵人們生產。同時,也設立了一套懲罰機制,來防止對法律的褻瀆。商鞅推行的新政考慮了賞罰的依據。他主張根據民情之好惡,可採取賞罰措施而驅使其所爲。同時賞要厚,刑需重。賞罰不能根據統治者個人的喜好來進行,而是根據具體的功過來確定。

以法治爲保障,依法執行

商鞅非常提倡“法治”,在變法中他也提出“法者所以愛民也,禮者所以便事也。”商鞅清晰地認識到,法治的重要性就在於其客觀性。而且,商鞅爲了更夠讓變法更加取信於民,也充分地發揮了法治的作用。相比於同時期的很多變法,之所沒有能夠成功,大多是忽略了只一點的。

戰國時期有諸多變法改革,爲何只有商鞅變法成功了? 第3張

爲此,商鞅的轅門立木,他取信於民的同時也再一次強化了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是無從變法”的思想。商鞅變法的成功,是以法治作爲保障的。毛澤東主席曾經評論商鞅變法時說過,“商鞅之法,良法也。”商鞅變法的一個可貴之處,就在於他也認識到了要將法治與勢結合,這樣才能更好地保障法的實施。

借力打力,獲得政治支持

在商鞅同時期,其他許多國家也有變法,但是由於沒有獲得通知階級支持最終變法失敗的不在少數。比如楚國吳起的變法,由於楚悼王很早去世,變法也沒能推行。反觀商鞅變法,其成功也不得不提到秦國國君秦孝公。

秦孝公即位時,秦國的所處的外部環境很不好,許多中原國家還把秦國當作蠻夷之地,甚至中國諸侯國的會盟儀式都不帶秦國參加。就在這樣一個不受待見環境中,秦孝公非常可以讓秦國強大起來。由此可以看到,如果沒有秦孝公的大力支持,商鞅的變法也是不能夠順利推行的。就像後來郭沫若在《十批判書》中對商鞅的評價提到的商鞅變法成功確實離不開秦孝公。

雖然說,商鞅的變法也有一定的侷限性,而且商鞅本人在秦孝公死後被殺,下場比較慘。但不可否認,商鞅變法本身是成功的,他爲秦國帶來了富國強兵之策,而且商鞅雖死,秦法未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