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唐德宗沒能削平藩鎮,爲何唐憲宗卻做到了?

唐德宗沒能削平藩鎮,爲何唐憲宗卻做到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唐朝歷史上,“安史之亂”的影響是極其巨大的。這是因爲,在“安史之亂”的平叛後期,唐朝對安史叛將,採取了招降的辦法。以至於,最終演變成爲了後世所熟知的藩鎮之禍。在唐德宗年間,唐朝和藩鎮勢力展開了殊死的搏鬥。在德宗一朝,唐朝的高壓削藩政策,一度使得藩鎮勢力愈演愈烈。以至於,最終演變成爲了“二帝四王之亂”,而德宗皇帝也因爲變亂的原因,逃離長安。

這樣的情況,到了唐德宗的孫子憲宗李純繼位之後,卻發生了很大的逆轉。這是因爲,唐憲宗在位的元和年間,各地藩鎮紛紛選擇歸附唐王朝,這段歷史也因此被史書稱爲“元和中興”。要知道,從德宗到憲宗僅隔了一代皇帝,而順宗在位的時間,也僅僅只有幾個月而已。這樣的背景下,我們便能發現,唐憲宗實際上接過的是唐德宗的衣鉢。那麼,歷史上唐德宗沒能做到的削平藩鎮,爲何能夠在憲宗一朝得以實現?

唐德宗沒能削平藩鎮,爲何唐憲宗卻做到了?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的是,唐憲宗不同於此後的唐朝皇帝,他同唐德宗一樣,都是削平藩鎮政策的支持者。正是因爲如此,在唐德宗死後,他的削藩政策並沒有因爲皇位的輪替,而付諸東流。在唐憲宗執政時期,這個削藩政策,得到了很大的繼承。所以,唐憲宗能夠削平藩鎮,很大的程度上,同唐朝國策的持續性,有着很大的關係。

唐德宗年間,雖然削藩最終以失敗而告終。但是,在這過程中,藩鎮勢力爲此也遭受了巨大的打擊。在唐憲宗時期,藩鎮紛紛歸附,相當一部分原因都要歸結到唐王朝的削藩決心上來。藩鎮勢力畢竟是以一隅之地而戰全國,面對唐王朝數十載的彈壓,自然而然會選擇歸附唐王朝。因爲,戰亂的局面,對於藩鎮勢力來說也不是一件好事情。

當然,削藩政策的持續性,只能算得上一個寬泛的原因。德宗沒有實現的夙願,能夠在憲宗一朝實現,同憲宗對藩鎮勢力的絕不姑息,也有着很大的關係。在唐憲宗繼位伊始,西川節度使劉闢便發動了叛亂。這對於剛剛繼位的李純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而李純也爲此做出了迅速的反應,展現出了自己的霹靂手段。

而憲宗一朝對於淮西藩鎮叛亂的彈壓,更是使得唐王朝同藩鎮之間的局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逆轉。當時,淮西節度使吳元濟的叛亂達三年之久,這中間諸多臣子勸唐憲宗放棄對淮西的攻勢,但憲宗皇帝力排衆議,始終都推動對淮西的平叛。這場對淮西的平叛,總共歷時達三年之久。以至於,平叛成功之後,各大藩鎮紛紛選擇上表歸附。

唐德宗沒能削平藩鎮,爲何唐憲宗卻做到了? 第2張

由此可見,在唐憲宗一朝,唐朝的國力的得到了很大的恢復。因爲,在憲宗一朝,能夠如此持續的對藩鎮展開攻勢,沒有國力作爲支撐依仗,是完全不可能的。當削藩態度強硬的唐憲宗同唐朝恢復一些的國力,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之後,所迸發出來的強勁力量。使得藩鎮勢力,不得不向唐王朝妥協。而憲宗年間,“河朔三鎮”之一的魏博鎮,主動歸附,更是起到了一個很好的帶頭作用。正是這所有的因素交織在一起,最終催生出了憲宗一朝的“元和中興”。

歷史上藩鎮之禍,最嚴重的時期是在唐德宗年間,而藩鎮被削平,恰巧是在德宗之後的唐憲宗年間。正是在這兩代皇帝的共同努力下,唐王朝終於得以在短時間內,復振唐王朝的國勢。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