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唐朝在唐憲宗之後的政權管理下,爲什麼會對藩鎮的控制力越發弱化?

唐朝在唐憲宗之後的政權管理下,爲什麼會對藩鎮的控制力越發弱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6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唐憲宗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唐元和十五年(820年),唐憲宗李純崩於大明宮。關於唐憲宗的死因,史書多認爲其被宦官所弒。而唐憲宗的離世,所昭示着的則是“元和中興”的戛然而止。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唐朝歷史進入了一段更爲黑暗的時期。以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便能夠發現,唐憲宗之後的唐朝,實際上徹底陷入了泥沼之中。

唐朝在唐憲宗之後的政權管理下,爲什麼會對藩鎮的控制力越發弱化?

之所以說唐憲宗後的唐朝陷入泥沼,主要在於,唐憲宗後的唐朝,對地方藩鎮的控制力,呈現出了明顯弱化的情況。這是因爲,唐憲宗離世之後穆宗朝,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河朔復叛”到了唐武宗、宣宗時期,地方藩鎮叛亂的情況則更爲嚴重了起來。而懿宗、僖宗時期,自然不必多說,唐朝對地方藩鎮的控制力已經弱化到一定程度,尤其是僖宗一朝,藩鎮不臣的情況業已成爲了慣例。那麼,唐憲宗之後的唐朝,對藩鎮的控制力爲何愈發弱化?

首先,唐憲宗之後的唐朝,所以會出現對藩鎮控制力弱化的情況,主要還是在於唐朝政策上的變化。自唐憲宗離世之後,唐朝內部對於藩鎮的態度則呈現出了兩極分化的情況。一方認爲應對藩鎮採取彈壓的態度,反之,另一方則主張默認藩鎮割據的情況。這樣的情況,主要還是和“牛李黨爭”有很大關係,黨爭之中的“牛黨”對藩鎮亦主張默認割據,“李黨”則力主彈壓不臣藩鎮。正是在以上情況影響下,使得唐朝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裏,都沒有形成持續性的國策。

唐朝在唐憲宗之後的政權管理下,爲什麼會對藩鎮的控制力越發弱化? 第2張

而這一時期的歷史也印證了此點,“牛黨”在朝期間,朝廷對藩鎮之亂多采取觀望的姿態,如對於發生在文宗一朝的盧龍軍亂,牛僧孺便力主文宗以觀望應對。史載,牛僧孺規勸文宗“范陽自安、史以來,非國所有……不必計其逆順。”而到了武宗昭義鎮叛亂時,李德裕則勸武宗平亂,其指出“朝廷若又因而授之,則四方諸鎮誰不思效其爲,天子威令不復行矣”如此可見,唐朝內部自憲宗離世之後,在如何應對藩鎮問題上出現了巨大的分歧,這樣的分歧使得唐朝缺乏持續性的國策,這自然就導致了唐朝對地方控制力的弱化。

其次,唐憲宗離世之後唐朝地方控制力弱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這個原因便是宦官。在憲宗時期宦官勢力迅速膨脹,這期間宦官以兩樞密使、神策兩中尉的方式,完全確立宦官在朝中的地位,所以,兩樞密使以及神策軍兩中尉,當時亦被稱爲“四貴”這對於唐朝皇帝的權力來講,造成了極大的掣肘。

以至於憲宗離世之後的皇帝,近乎全部都由宦官所擁立。這樣的情況下,便使唐朝陷入兩個困局之中,先是皇權弱化使皇帝無力管控地方藩鎮,再者便是宦官同朝臣之間的鬥爭也開始愈演愈烈,而這則導致唐朝無限顧及地方藩鎮。

唐朝在唐憲宗之後的政權管理下,爲什麼會對藩鎮的控制力越發弱化? 第3張

總之,唐代中晚期的唐朝歷史,所展現出的是詭異景象。尤其是在唐憲宗離世之後,唐朝對地方藩鎮的控制力,呈現出了明顯弱化的趨勢。究其根本還是在於朝堂之上局勢的錯綜複雜,使得唐朝內部陷入了黨爭、南衙北司之爭、皇帝與宦官博弈的困局之中,而這則導致唐朝無暇顧及地方藩鎮,這就爲日後唐朝藩鎮體系的瓦解埋下了伏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