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唐德宗李適力行削藩,爲什麼最後卻以失敗告終?

唐德宗李適力行削藩,爲什麼最後卻以失敗告終?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適,即唐德宗,唐朝第九位皇帝,唐代宗李豫長子。他作爲太子的時候,是擔任天下兵馬元帥,所以說名義上統軍平定了安史之亂。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安史之亂爆發於唐玄宗時期,造反的安祿山是身兼范陽、平盧、河東的三鎮節度使。這場叛亂持續了近八年時間,當時李適是太子,他對於這場叛亂是深有感觸,也對大唐從巔峯走向衰落深感憂慮。

所以唐德宗在登基後,開始了一系列改革,當時的大唐頗有一番中興氣象。同時他也開始了削藩。

就在唐德宗繼位第二年,河北成德鎮節度使李寶臣病死了。按照以往的慣例,他死後權力將由自己的兒子接班。所以他的兒子李惟嶽上表請求繼承父位。

這個時候唐德宗正好要削藩,他認爲藩鎮不能在繼續這樣父死子繼跟皇帝似的了,所以拒絕了。結果李惟嶽也不是省油的燈,他聯合了幾個節度使造反了。

但是,李適在削藩過程中,利用藩鎮打藩鎮,這讓參與朝廷削藩戰役的節度使大爲不滿,導致形勢發生逆轉。戰火一下從河北蔓延到河南,而且東都告急。

唐德宗李適力行削藩,爲什麼最後卻以失敗告終?

當時,唐德宗準備調往淮西前線平叛的涇原兵馬途經長安時,因爲沒有得到夢寐以求的賞賜,加上供應的飯菜又都是糙米和素菜,士兵發生了譁變,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涇師之變”。

這一下,唐德宗被逼無奈只能逃離長安。李適還痛下“罪己詔”,聲明“朕實不君”,公開承擔了導致天下大亂的責任。

這件事後,唐德宗不再削藩了,反而開始縱容藩鎮,同時又開始重用太監。

那麼,唐德宗一心想進行削藩,最後爲何卻以失敗告終?

客觀說,唐德宗削藩有點急功近利了。當時他剛剛繼位一年,很多事情還沒有上軌道,並不熟悉,能夠把朝臣認識完就已經很不錯了,可他卻在第二年就着急忙慌的開始削藩。

要知道大唐安史之亂平定後沒多久,很多藩鎮在當時還是出了力的,這個時候削藩,給人的感覺有點卸磨殺驢的意味。

唐德宗李適力行削藩,爲什麼最後卻以失敗告終? 第2張

再說,當時朝廷唯一可以依仗的就是神策軍了,所以唐德宗當時採取了利用藩鎮打藩鎮的策略,可是儘管如此,最終使得唐朝陷入了四面開戰的境地,稍有不慎就很有可能使得形勢逆轉,果不其然,本來要去前線鎮壓叛軍的涇原兵馬,突然譁變,導致唐德宗出逃。

一時間讓朝廷徹底失去了主動。當然了,如果他有決心,其實完全可以和當年安史之亂一樣,可惜他沒有,甚至在出逃時,看到太監很忠心,就把統領禁軍的指揮權交給了太監。

畢竟朝廷當時軍隊不足,財政不足,再加上戰略以及準備上有着很大的缺憾。使得這一場被動引發的武力削藩,以失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