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伍子胥有哪些人生經歷?爲何司馬遷對其評價那麼高?

伍子胥有哪些人生經歷?爲何司馬遷對其評價那麼高?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伍子胥(前6世紀-前484年),名員yún,字子胥,以字行。據說出自公族羋姓,後投奔吳國,封於申,因此又叫申胥。伍子胥家族因在楚國被迫害,投奔吳國。受吳王闔閭重用,大破楚國,北鎮齊晉,南服越人,官拜相國公。吳王夫差繼位後,對其“聯齊抗越”戰略不滿,又聽信伯否的讒言,最終賜死伍子胥。

伍子胥有哪些人生經歷?爲何司馬遷對其評價那麼高?

楚殺父兄

伍子胥生年不詳。伍子胥先祖伍舉,以正直進諫楚莊王而成名,因此其後代於楚國亦有名聲。周景王四年(前541年)公子圍殺楚王熊員,自立,是爲楚靈王,子幹、子皙逃到外國。周景王十七年(前528年),楚國公子蔡公棄疾,與子幹、子皙攻擊篡位的楚靈王,靈王自盡。蔡公棄疾又利用謠言,迫使子干與子皙自害,自立爲王,是爲楚平王,平王用子胥父親伍奢爲太子太傅,負責教導太子建,太子被奸人費無忌所誣陷,伍奢也受到了牽連。平王七年,伍奢被監禁時,楚平王召伍子胥與其兄長伍尚,否則便殺了他們的父親。伍子胥料到楚平王欲殺其父子,勸其兄伍尚勿往,留有用之身爲父報仇,伍尚明知道會死,依然不忍見父親被害,於是向伍子胥說;“我的才智比不上你,我負責爲父親而死,你負責爲父親報仇。”還是前去,伍奢知道伍子胥沒有來,說:“楚王和大夫恐怕要宵衣旰食,好好加班了!”最後,伍尚就和伍奢一起被楚平王處決。

昭關奔吳

周景王二十三年(前五二二年),伍子胥欲逃往吳國,奈何路途遙遠,只好作罷。之後他因太子建在宋國,遂投靠之;但宋國內亂,只好與太子一起投奔鄭國。太子建和晉國大夫中行寅在鄭國合作,打算聯合推翻鄭定公,被定公知曉而被殺,最後子胥只好偕太子建的兒子公子勝一起投奔吳國。途中過陳國,欲出昭關至吳國,昭關守衛通緝二人,兩人只好徒步逃亡。《東周列國志》虛構了東皋公、皇甫訥幫助伍子胥過昭關的故事。東皋公收留了伍子胥,伍子胥一夜白頭,東皋公讓與伍子胥相貌相似的皇甫訥,幫助伍子胥出了昭關。

伍子胥有哪些人生經歷?爲何司馬遷對其評價那麼高? 第2張

伍子胥出了昭關,怕有追兵趕來,急忙往前奔跑,但遇到大江攔住了去路。正着急時,江上老漁夫划着小船把他渡過江。過了大江後,伍子胥感激萬分,摘下身邊的寶劍,交給老漁夫說:“這把寶劍是楚王賜給我祖父的,值一百金。送給你,聊表我的心意。”老漁夫回答說:“楚王爲了追捕你,出了五萬石的米糧作爲賞金,還答應封告發者爲大夫。我不貪圖賞金和爵位,怎麼還會貪圖你的寶劍呢?”

伍子胥逃出楚國後,白天躲藏,晚上趕路,不久便抱病。此時盤纏用盡,只好拖着病軀沿路乞討。

助吳政變

周敬王五年(前五一五年),伍子胥在吳國結交專諸與要離,夏四月使專諸刺殺吳王僚,協助公子光成爲吳王闔閭,其後又令要離刺殺吳王僚之子慶忌。

伐楚鞭屍

周敬王十四年(前五〇六年),冬十一月闔閭重用伍子胥,並重用伍子胥發掘的孫武爲元帥,發兵擊敗楚國。次年四月,破楚首都郢(今江陵紀南城),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屍三百,報父兄之仇。好友申包胥派使者責備伍子胥鞭屍的作爲,伍子胥回答:“幫我向申包胥道歉,我的日子不多了,就像黃昏時趕遠路(日暮途遠),所以只能違背常理,不擇手段(倒行逆施)了。”周敬王十五年(前五〇五年)六月,申包胥以秦師救楚,吳敗還,楚昭王歸國。

對現存相關歷史文獻記載按年代順序進行梳理並發現,古代史事記載最權威的歷史着作《春秋經》、《左傳》及《國語》等對此均未作記載,而《呂氏春秋》、《淮南子》和《榖樑傳》等只記載“鞭墳”、“鞭墓”或“撻墓”等,至《史記》纔出現“鞭屍”之敘述。唐代司馬貞和明末清初的顧炎武都對伍子胥“掘墓鞭屍”提出質疑,對歷史層累記載的梳理結果或已說明,“掘墓鞭屍”乃爲後世復仇之風熾盛時代所杜撰並加諸伍子胥頭上的不實之辭。

輔佐夫差

周敬王二十四年(前四九六年),闔閭與越王勾踐大戰時中箭,闔閭傷腳拇趾,傷重不治,死前囑子夫差勿忘殺父之仇,並託伍氏爲輔政大臣,封他最高爵位,稱相國公。

周敬王二十六年(前四九四年),夫差繼位後兩年,打敗越國,越王勾踐投降,伍子胥認爲應一舉消滅越國,但是夫差爲伯否所讒,不聽“聯齊抗越”的主張。

伏劍亡佐

周敬王三十六年(前四八四年),夫差贈伍子胥劍賜自盡。子胥憤恨自刎,留下遺言,要家人於他死後把他雙眼挖出,掛在東城門上親眼看着越國軍隊滅亡吳國。吳王夫差極怒,把伍子胥的屍首用裹於鴟夷革之中並拋棄於錢塘江。後來吳國果然被越王勾踐所滅。據說,夫差羞於在陰間見到伍子胥,用白布矇住雙眼後才舉劍自剄。

伍子胥有一子被託付於齊國的鮑氏,後來別爲王孫氏。

貢獻

建立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城

建立浙江省嘉興市嘉興城二代城(前492年到1645年的城池,和今天的三代城幾乎重合,也是三代城的基礎。)

傳說

由於伍子胥屍沈於錢塘江之事比屈原投江爲早,有些文獻則認爲,中國端午節的習俗與伍子胥有關,而非屈原,如划龍舟與食糉子。

評價

西漢司馬遷於史記中對伍子胥的評價頗高:

“怨毒之於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於臣下,況同列乎!向令伍子胥從奢俱死,何異螻蟻。棄小義,雪大恥,名垂於後世,悲夫!方子胥窘於江上,道乞食,志豈嘗須臾忘郢邪?故隱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雖然司馬遷對伍子胥破楚時的所爲不滿,但認爲伍子胥是不拘小節的烈丈夫,不會白白送死,能忍受屈辱,最終爲父親報仇雪恨,成就不朽之名。這應也是司馬遷因李陵案受宮刑,爲繼先人之志,完史記之作,隱忍偷生,"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藉評伍子胥紓一己胸臆。

伍子胥在浙江一帶地區被稱爲潮神。王充《論衡》曾說:“山陰、上虞在越界中,子胥入吳之江爲濤,當自上吳界中,何爲入越之地?怨恚吳王,發怒越江,違失道理,無神之驗也。”

司馬貞:讒人罔極,交亂四國。嗟彼伍氏,被茲兇慝!員獨忍詬,志復冤毒。霸吳起師,伐楚逐北。鞭屍雪恥,抉眼棄德。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