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伍子胥奔吳簡介,伍子胥奔吳主要內容有哪些?

伍子胥奔吳簡介,伍子胥奔吳主要內容有哪些?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楚平王已經殺了直言諍諫之臣伍奢,伍奢的次子伍子胥怕下一個輪到自己,就脫掉官服,換上普通老百姓的衣服逃向他方去了。這一天來到昭關,因盤查很嚴,怎麼也過不去。他心急如焚,在城門外往來徘徊,無計可施。有一個隱士叫東皋公的,對他的不幸禪遇深表同情,留他到自己的家中暫住,並表示願意幫他出謀劃策,但是,又過了很久還是出不了關,伍員甚是憂慮。爲了這事,他一夜之間鬚髮皆白,象換了一個人似的。東皋公見狀,忽然大喜道:“這下我有辦法了!”於是就約來自己的密友皇甫納;皇甫納長得很象伍員,給他換上素色的衣服,打扮成伍員的樣子。而伍子胥卻換上僕人的妝束,混雜在人羣之中,來到昭關下,門吏果然錯把皇甫納當做伍子胥抓了起來。其他守兵以爲抓住了伍子胥,就放鬆了盤查,伍子胥乘混亂之機混出關去。 最後,他投奔吳國,帶兵報了父仇。

主要內容

楚平王“息民五年”後,政局日趨穩定,國勢亦漸恢復,即可向外圖謀進取時,卻因貪戀女色,重用佞臣,從而把楚國引向歧途。據《左傳·昭公十九年》載,楚平王原爲大夫聘蔡時,與蔡地[具阝]陽(今河南新蔡境)封人之女同居而生太子建。即王位後,使伍奢爲建之師(傅),費無極爲少師。費無極不受太子建寵信,就轉而想讒害太子建與伍奢(費無極是楚國名聲狼藉的“讒人”,對楚國危害極大。公元前527年(楚平王二年),楚大夫朝吳有功於楚平王,費無極恐其有寵,挑撥其與蔡人關係,朝吳被迫出奔。楚平王怒責費無極,費又說朝吳有異心,迫其出奔,“翦其翼”(《左傳·昭公十五年》)。太子建當知費無極之所爲,故不被信任。)他向楚平王建議爲太子建娶妻,楚平王同意,就爲太子建娶秦女,並命費無極前往迎娶。費無極又轉而勸楚平王自娶。公元前523年(楚平王六年)正月,楚平王果然自娶(秦女嬴氏)。這年夏,費無極對楚平王說:“晉之伯也,邇於諸夏;而楚闢陋,若大城城父,而?大子焉,以通北方,王收南方,是得天下也。”(《左傳·昭公十九年》。)楚平王同意,一方面使太子建居城父,以經營北方;另一方面自己親率舟師伐濮,以拓土南方。費無極這一建議與楚平王的立即付之實施,應該說是有助於楚國的重振霸業的,但可惜的是隻過半年,即於公元前522年(楚平王七年),費無極卻又誣陷太子建與其師伍奢“將以方城之外叛,自以爲猶宋、鄭也,齊、晉又交輔之,將以害楚”(《左傳·昭公二十年》。《史記·楚世家》記,費無極“使太子建居城父,守邊”,“又日夜讒太子建於王曰:‘自無忌入秦女,太子怨,亦不有無望於王,王少自備焉。且太子居城父,擅兵,外交諸侯,且欲入矣。’”)。可見費無極上述南北並進的建議,並非從楚國戰略利益出發,而是爲了清除太子建、伍奢這一不利於自己取寵的異己勢力的。楚平王聽信費無極讒言,立即拘執伍奢,並命城父司馬奮揚殺太子建。奮揚知太子建蒙冤,先使人相告,太子建被迫奔宋。

伍子胥奔吳簡介,伍子胥奔吳主要內容有哪些?

伍奢子伍尚和伍員(字子胥),都很有才幹。費無極不放心,又進一步陷害其子,說不殺伍尚兄弟兩人,將爲楚患。楚平王以不殺伍奢爲名,詐召伍尚、伍員。伍尚對伍員說:

爾適吳,我將歸死。吾知不逮,我能死,爾能報。聞免父之命,不可以莫之奔也;親戚爲戮,不可以莫之報也。奔死免父,孝也;度功而行,仁也;擇任而往,知也;知死不闢,勇也。父不可棄,名不可廢,爾其勉之!相從爲愈。(《左傳·昭公二十年》。)

伍尚應召歸,結果伍奢、伍尚均被楚平王所殺。據《史記·伍子胥傳》、《呂氏春秋·異寶》、《戰國策·秦策》、《吳越春秋》等載,伍子胥歷盡艱難,先奔逃至宋,投太子建。適逢宋有華、向之亂,就與太子建奔至鄭。鄭國君臣對他們很友好。太子建至晉時,卻答應回鄭與晉裏應外合而滅鄭。謀泄,鄭定公與子產殺太子建。建有子名勝,伍子胥就與勝經鄭、許,然後出昭關(楚地,今安徽含山小峴山上),夜行晝仗,膝行匍匐,“乞食於吳市”。至吳後,“耕於鄙”。 這一年冬,蔡平侯死,太子朱立,但地位卑弱。次年(公元前521年),朱被迫奔楚。費無極乘機勒索朱叔父東國的賄賂,然後對蔡人說:“朱不用命於楚,君王將立東國。若不先從王欲,楚必圍蔡。”(《左傳·昭公二十一年》。)蔡人害怕,遂改立東國。朱向楚平王申訴,楚平王將討伐蔡國。費無極又讒朱對楚有二心,楚平王聽信,未出兵。

從上述記載可見,楚平王“息民五年”後,一反常態,忠奸不分,聽信佞臣費無極,殺忠臣伍奢、伍尚,迫使足智多謀、頗有才幹的伍子胥出逃,釀成我國歷史上一大冤案。對屬國問題又未妥善處理,這對後來與吳的爭奪都是不利的。

公元前519年(楚平王十年)秋,吳王僚見形勢對吳有利,遂出兵伐楚,攻打州來。楚令尹子瑕(陽[勹亡])、司馬?越率楚、頓、胡、沈、蔡、陳、許等七國軍隊馳援,吳軍在鍾離(今安徽鳳陽東)抵禦。楚令尹子瑕卒于軍中,軍無鬥志。吳公子光對吳王僚說:

楚令尹死,其師。帥賤、多寵,政令不一。七國同役而不同心,帥賤而不能整,無大威命,楚可敗也。若分師先以犯胡、沈與陳,必先奔。三國敗,諸侯之師乃搖心矣。諸侯乖亂,楚必大奔。請先者去備薄威,後者敦陳整旅。(《左傳·昭公二十三年》。)

吳王僚採納了這一建議,遂與楚等國軍隊戰於雞父(楚地,今河南固始東南)。吳以罪人進攻胡、沈、陳三國軍隊,三國軍隊見吳軍不整,爭先恐後地抓獲俘虜,軍隊大亂。吳軍主力乘勢攻擊,三國軍隊大敗,胡、沈之君與陳大夫被俘。接着又擊敗許、蔡、頓三國軍隊,於是楚軍大敗。十月,吳軍應太子建母之召,並親爲之開城門,吳軍於是攻入蔡之[具阝]陽,取建母及其寶器而歸(太子建母爲蔡女,楚平王娶秦女,建母歸蔡,居於[具阝]。)楚司馬?越追趕,不及,畏罪自縊。其時,囊瓦(子常,子囊之孫)任令尹,懼吳,又“城郢”(杜注:“楚用子囊遺言,已築郢城矣,復增修以自固。”(見《左傳·昭公二十三年》)。對這件事,沈尹戌評論說:“子常必亡郢。苟不能衛,城無益也。……民無內憂,而又無外懼,國焉用城?今吳是懼,而城於郢,守已小矣。卑之不獲,能無亡乎?”(《左傳·昭公二十三年》。)據《史記·吳世家》等史籍記載,公元前518年(楚平王十一年),楚邊邑卑樑女與楚邊邑鍾離(卑樑當近此)女(一說小童)因養蠶而爭採桑葉,二女家怨相滅,兩國邊邑長怒而相攻。吳王僚、楚平王得知,也發兵相攻。這年十月,楚平王率舟師攻入吳境,越公子倉與大夫壽夢率軍前來與楚軍會合,楚平王至圉陽(楚地,今安徽巢縣南)而還。吳軍尾隨楚軍,趁楚軍無備,遂破巢和鍾離而歸。至此,楚防吳前哨已被突破,楚國的安全已受到威脅。沈尹戌指出:“亡郢之始於此矣。王一動而亡二姓之帥(指守巢、鍾離大夫),幾如是而不及郢?”(《左傳·昭公二十四年》。但《左傳》無楚、吳邊邑女(小童)“爭桑”記載。)公元前517年(楚平王十二年),楚平王爲防備吳的進攻,遣?射在州屈(今安徽鳳陽西)、丘皇(今河南信陽)築城,分別遷茄人、訾人居住。遣熊相[礻某]和季然分別在巢、卷(今河南葉縣南)築城郭。

次年(公元前516年,楚平王十三年),楚平王卒。楚平王在位十三年,初期推行“息民”政策,有利於楚國的恢復與穩定。但在此同時,又奉行“不在諸侯”、“自完”方針,故其“息民”,只是被動應付,不在積極進取,實際上並無多大成效。特別是當國勢稍趨恢復,就“奢侈縱慾,不能制下、檢民以德”(陸賈《新語·無爲》),又寵信佞臣費無極,殺害忠良,迫使太子建、伍子胥與勝等出逃,進一步加劇了楚國政局的動盪不安。至後期,外爭吳失利,又頻頻築城擾民,“使民不安其土,民必憂,憂將及王”(《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給楚國帶來了嚴重的後患。楚平王治楚十三年,楚國的國勢進一步衰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