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張耳的軼事典故有哪些?司馬遷是如何評價他的?

張耳的軼事典故有哪些?司馬遷是如何評價他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耳(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02年),河南開封(今河南開封市)人。秦末漢初歷史人物。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簡介

早年爲信陵君門客,授外黃縣令。秦朝末期,陳勝、吳廣率被徵發者900餘人在蘄縣大澤鄉起義,進入陳地時,聚衆已數萬。張耳偕陳餘遂投奔起義軍,被任爲左右校尉。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八月,張耳、陳餘隨義軍大將武臣趨至邯鄲。時陳勝在陳縣稱王。於是張耳、陳餘亦勸武臣在趙地稱王。武臣遂自立爲趙王,以張耳爲右丞相,邵騷爲左丞相,陳餘爲大將軍。

張耳的軼事典故有哪些?司馬遷是如何評價他的?

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趙王武臣和左丞相召騷被部將李良殺死,張耳因耳目較多,及時潛蔽逃脫劫難。事後,張耳及時招集未叛士卒約數萬人,並與未遭劫難之幕僚商議,將原趙國後裔趙歇立爲趙王,遷居信都(今河北邢臺)。武臣死後,擁立趙歇爲趙王,扶趙抗秦。項羽分封諸侯時,封爲常山王,定都襄國(今河北邢臺市)。受到陳餘攻擊,歸順漢王劉邦,參加楚漢之爭。隨從韓信平定趙國,受封爲趙王。

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去世,時年六十三歲,諡號爲景,史稱趙景王。

人物評價

司馬遷:張耳、陳餘,世傳所稱賢者;其賓客廝役,莫非天下俊桀,所居國無不取卿相者。然張耳、陳餘始居約時,相然信以死,豈顧問哉。及據國爭權,卒相滅亡,何鄉者相慕用之誠,後相倍之戾也!豈非以勢利交哉?名譽雖高,賓客雖盛,所由殆與大伯、延陵季子異矣。

班固:張耳、陳餘,世所稱賢,其賓客廝役皆天下俊桀,所居國無不取卿相者。然耳、餘始居約時,相然信死,豈顧問哉!及據國爭權,卒相滅亡,何鄉者慕用之誠,後相背之也!勢利之交,古人羞之,蓋謂是矣。

張耳的軼事典故有哪些?司馬遷是如何評價他的? 第2張

軼事典故

張耳、陳餘都是戰國魏的名士。秦滅魏以後,懸賞要捉拿他們兩人。兩人於是隱姓埋名,一起到陳的看守裏謀生。官吏曾因小事要鞭打陳餘,陳餘發怒、想反抗,張耳踩他的腳,讓他忍了。官吏走後,張耳帶陳餘到樹下,責備他說:“以前我對你是怎麼說的?現在受一點小小的屈辱,就要殺死一個官吏、從而暴露自己嗎?”

相關建築

冀州古城南門內東側曾有一座“張耳祠”,建於北宋建隆年間,元末時因兵禍毀廢。據傳張耳祠建築十分雄偉,祠堂下面還有張耳的墓葬。《史記》中載,張耳墓在州城南門之左,城南門豎有“漢趙王張耳之墓”的石碑。因此歷代認爲張耳祠下即是張耳墓,“名人過者,往往爲之題詠”,如明代曹安題詩曰“將軍原是漢功臣,此地身藏骯髒身。香火綿綿遺廟在,落花啼鳥幾番春。”張耳祠遺址上原有張耳墓碑,文化大革命時被毀壞。1982年由河北省文物局主持對張耳祠下的墓葬進行了發掘,據專家分析,此墓並非張耳之墓。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