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沈萬三爲什麼最終落得個滿門抄斬的結局?

沈萬三爲什麼最終落得個滿門抄斬的結局?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7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生是元朝人,死是元朝鬼

沈萬三,一個人們耳熟能詳的名字,一提到他,人們自然而然想到的是一個明朝的暴發戶。時至今日,關於沈萬三的傳奇故事,版本極多,但大致都離不開一個主題:出巨資幫束元璋修築南京城、犒勞軍隊、家產被沒收,本人遭流放。

然而,各種關於沈萬三眼花繚亂的“事蹟”,無論是出現在正史、野史還是筆記小說當中,事實上都只是訛傳,而非歷史的真相。那麼,真實的沈萬三究竟是何許人?著名學者諶旭彬先生將爲我們揭開這一謎團。生是元朝人,死是無朝鬼

潘金蓮在《金瓶梅》裏說過不止一次:“南京沈萬三,北京枯柳樹,人的名兒,樹的影兒”,可見沈萬三的大名在明代市井中的普及程度。江浙閩皖等地,至今也還有將鉅富們喻爲“沈萬三”的習俗。

沈萬三爲什麼最終落得個滿門抄斬的結局?
 

網絡配圖

《明史》裏也有好幾處提到沈萬三,其中一處八人腳馬皇后的傳記裏,白紙黑字寫得明白:吳興的富民沈秀,也就是沈萬三,幫朱元璋修築了三分之一的南京城,又請求出資犒勞軍隊。朱元璋發怒說:“匹夫敢犒勞天子的軍隊,絕對的亂民,該殺。”馬皇后進諫說:“你老婆我聽說法律這個東西,是用來誅殺不法之徒的,但不是用來誅殺不祥之人。老沈富可敵國,是老百姓自己不祥,不祥之民,蒼天必然會降災禍給他,陛下又何必再殺他。”朱元璋聽了有些解氣,饒過沈萬三沒殺,把他流放到雲南去了。

正史如此說,自然許多人相信。不過很可惜,傳說當不得真,正史說的,也並不見得就一定正確。《明史》就開了個不大不小的玩笑:沈萬三其實是個地地道道的元朝人,生於元朝,死於元朝。

乾隆年間編纂的《吳江縣誌》裏說:“張士誠據吳時萬三已死,二子茂、旺祕從海道運米至燕京”。編纂者的史料來源是明代人莫旦撰寫的(吳江志》。莫家和沈家是兒女親家,莫旦說的話,《吳江縣誌》的編纂者自然不敢怠慢,但欽定的正史已經出版發行,他也不敢推翻。所以只好在後面加上一段註釋:莫旦說張士誠佔領吳會的時候沈萬三早已經死了,但《明史》裏又說沈萬三幫高皇帝(朱元璋)修南京城,請求犒勞軍隊,被高皇帝抄家流放,誰對誰錯,我們也搞不清楚。

張士誠的軍隊佔領吳會的時間是元朝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朱元璋1368年才建立明朝。這就等於是說:按照莫旦的說法,朱元璋登基做皇帝的時候,沈萬三至少已經死了12個年頭,死人既不會從墳墓裏爬出來替他修城牆,也不必再擔心被他抄家流放。

問題是:莫旦的說法,準不準確呢?

答案是:準確。

先來看一組簡單的數字。

沈萬三至少有三個兒子,除了《吳江縣誌》提到的“二子茂、旺”之外,還有一個兒子叫做沈榮,沈榮又有個兒子叫沈森。

元末明初人王行爲沈榮父子撰寫過墓誌銘,其中明確提到:沈榮死於明朝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秋八月,享年71歲;沈森與父親死於同年,享年48歲。

推算下來,可以知道:朱元璋1368年建立明朝的時候,沈萬三的兒子沈榮已經62歲,孫子沈森已經39歲,如此,沈萬三的年齡在80歲上下是沒有問題的。

當然,就此斷定沈萬三活不到80歲,看不到明朝的建立有些過於武斷,但從這組數據中,至少可以推翻正史裏所記載的沈萬三得罪朱元璋,被充軍流放雲南的說法。

沈萬三爲什麼最終落得個滿門抄斬的結局? 第2張
 

網絡配圖

明軍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才正式對雲南用兵,次年平定該地,雲南正式納入朱元璋的版圖。即便沈萬三此時還活着,而且就在明軍平定雲南的同年就被充軍流放到那裏,其年齡至少也已經在100歲上下,這可能嗎?流放百歲老人,在中國歷史上等同於奇談怪論,要知道,這是一個以孝爲基礎,以忠爲目的的社會,尊老是它最基本的意識形態。

沈榮的墓誌銘裏還提到:“初,榮父(即沈榮)之先君子(即沈萬三)遊於故侍講袁文清之門……”沈榮洪武九年的時候去世,墓誌銘在提到沈萬三時,使用了“先君子”這個稱呼,這足以證明沈萬三在洪武九年時早已去世。

墓誌銘裏還提到,沈榮在主持家族事務期間,曾建積善堂用來“承夫先志”,也就是繼承先人的遺志,同時以資紀念。“先志”,無疑也意味着沈萬三已經去世。沈家積善堂建於元代末年,這就等於說,沈萬三在沈榮建造積善堂之前,也就是元末的時候早已去世。

如此,結論也就自然而然地出來了:鑑於沈萬三的一個兒子沈榮生於1306年,可以推斷沈萬三大致出生於1286年前後。依據莫旦的記載,和沈榮的墓誌銘,可以推斷沈萬三死於元朝滅亡之前。總體上,沈萬三大略活了六七十歲。

也就是說,沈萬三生是元朝人,死是元朝鬼。傳說中被朱元璋流放雲南的沈萬三,沒做過一天朱元璋的子民,甚至沒見過朱元璋,不知朱元璋爲何方神聖,也極有可能。

沈家敗落的真實經過

在元朝末年就已經去世的沈萬三,自然不可能遭到朱元璋的打擊和流放。但富甲一方的沈家倒確實是在朱元璋時代遭到皇權的打擊而沒落的。

噩運真正降臨到沈萬三的後裔頭上,與洪武二十六年的藍玉謀反案關係密切。

在這以前,沈家也觸了一些黴頭,洪武十九年,沈萬三的兩個孫子——沈至和沈莊,曾經一度下獄,但不久就被放了出來,虛驚一場。

同年,沈萬三的女婿陸仲和卻倒了大黴,牽連胡惟庸案,被扣上“胡黨”的罪名滿門抄斬。在朱元璋親手編寫的《大誥三編》裏,陸仲和的“罪行”是有明確記載的。裏面說:這位做了18年糧長,“富甲吳中”的大富翁,除了被查出報告水災、荒年、熟年等弄虛作假之外,還查出他出錢收買原告和府吏,讓他們停止告發自己爲“胡黨”。結果難逃聖主的“明察”,東窗事發,全家被殺得於乾淨淨,只有年幼的孫兒倖免於難。

沈萬三爲什麼最終落得個滿門抄斬的結局? 第3張
 

網絡配圖

大略而言,藍玉謀反案啓動之前,作爲江南數一數二的富屍,沈家還沒有受到來自皇權的實質性的沉重打擊,但也顯出了岌岌可危的跡象。

洪武二十一年,朝廷下令,讓蘇州地方政府舉薦本地的人才,到京師去做官。被舉薦的人當中,就有沈萬三的一個侄子,還有沈萬三的親家莫禮——莫旦的祖父。在推辭朝廷俸祿的時候,沈萬三的侄子對朱元璋說:“臣一家子屢次蒙受皇恩的寬宥,能夠保全妻兒、田廬,已遠遠超出了期望值,如今又身居尊官,榮耀父祖,怎敢再領受朝廷俸祿!”

從這番戰戰兢兢的話裏,可以窺見沈家人朝不保夕的焦慮、無助的心態。

儘管焦慮與不安,但這段時間,沈家的富貴卻仍然未減。

洪武二十三年,在朝中任職的莫禮回鄉探親,作爲親家,曾到周莊的沈家拜訪,受到了隆重的款待。莫旦後來這樣記錄這次招待的盛況:“其家屏去金銀器皿,以刻絲作鋪筵,設紫定器十二卓,每卓設羊脂玉二枚,長尺餘,闊寸許,中有溝道,所以置箸,否則箸污刻絲作故也。行酒用白瑪瑙盤……”沈家當日的豪富可見一斑。

這些也都可以作爲推翻《明史》的記載的證據:洪武十五年馬皇后去世,但直到洪武二十三年,沈家仍然保持着自己的鉅富地位。顯然,所謂的馬皇后勸諫朱元璋,流放沈萬三的記載純屬虛構。

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一手策劃的藍玉謀反案啓動,江南鉅富沈家徹底沒落的日子,終於到了。

藍玉案的動機,與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標的早死有很大關係。皇孫朱允炆被立爲皇太孫,成了合法的帝位繼承人後,朱元璋擔心孫子太年輕,既沒有威望,又欠缺經驗,恐不足以駕馭天下,萬一有“豪傑”趁勢而起,偌大的帝國就可能落入他人之手。於是藍玉案應運而生:老皇帝決定繼胡惟庸案之後,重開殺戒,將一切可能妨害朱家王朝的潛在勢力通通剷除。

沈家也不幸被羅織進了“藍黨”。爲其“牽線搭橋”的,是一個叫做王行的教館先生。這個王行,前文曾提到過,就是爲沈萬三的兒子沈榮和孫子沈森撰寫墓誌銘的那位。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